121 军火行业,广阔市场,大有作为(3/4)
解决办法是,持续加温。
在铁范外侧,用小火烘烤。
这样一来,铁炮胚的冷却速度,就能内外一致。
良品率极高,
10门炮胚,往往有9门可用。
听完了张老爹的讲解,李郁很满意。
“你们辛苦了。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要求吗?尽管提。”
“老爷说的哪里话,我们知足。”
不过,李郁瞧见了一边的张满库,似乎有话说。
于是询问道:
“你爹实诚,不好意思提。你来讲。”
“谢谢老爷,我家狗儿,在铁厂当学徒,能不能读点书?”
“读书是好事。”李郁点点头,确实是忘了教育方面投入。
不仅狗儿,童子营那帮孩子,几乎都是文盲。
这样下去,是不太好。
不需要他们做学问,可起码看的懂军令,写的了军报。
“我派人去请两个秀才,在岛上开个私塾。”
“谢谢老爷。”
临走前,
张老爹立下了军令状:
“老爷,只要原料跟得上,我们父子保证您需要多少炮,我们就生产多少炮。”
李郁摸了下狗儿的光脑袋,笑着走了。
看着走远了,
张老爹才开心的说:
“狗儿这官稳了,私塾一读,就有文化了。”
“爹,狗儿她妈教的还不够吗?”
“光识字,不够的。想当官,你就要琢磨书里的那些事。我和你说不着,你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
“爹,你识吗?”
被儿子这么一顶,张老爹有些闷得慌。
他斜了一眼,
背着手去了车间,监督徒弟们的手艺。
其实,铁范铸炮,主要是铁厂老陈的发明。
而且,
现在铸炮的瓶颈,是在车间这边。
车床有限,又不能一刻不停的运转。
总得留出休息时间,机械也会疲劳的。
这一点,
是写进了车间的规章,任何人不敢违反的。
“师傅。铁厂那边又送来了100尊炮胚。”
“母鸡下蛋都没他们快。”
“是啊,陈厂长有大能耐,昨天一天就送来了500根抬枪的枪管胚。”
没有眼力见的徒弟,被烟锅子敲了一下。
“你太毛躁,去库房帮着搬几天炮胚吧。”
他不知道的是,
这些小心思,李郁早就知道。
因为,铁厂的老陈比他可精明多了。
在铁范铸炮成功的第一时间,
就把制作方法,详细记录下来,呈送到了李郁的案头。
在这一点上,
老张父子还真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不会写。
不过李郁城府深沉,不愿点破。
看破不说破,还是好下属。
老张父子俩,确实是忠心耿耿,而且很卖力。
带徒弟这方面,
没有藏私,非常的热心。
能够独立操作车床,还有手工打磨的徒弟,已经不下百人。
吴县县衙,
大模大样穿着官袍的典史,范京范大人,迎来了李家堡的人。
“找2个私塾先生?”
“对。”
“我明白了,你回吧。”
范京是自己人,一说就通。
他翻看了卷宗,找了两户人家。
一户是举人,2年前因为文字狱被牵连,剥夺了功名,还在牢狱里。
一户是书香门第,但是家道中落,屡试不第,被人催债,现在落魄的当街代写书信。
接触一下,若是对生活不满,对现实不满。
就直接悄悄送去西山岛。
在一处僻静处,
建起了私塾,规模不大。
上午上课,下午干活儿。
例如狗儿这一类的,就去工厂干活儿。
童子营一类的,就去训练场训练。
俩人得了这差事,也没什么不满意的。
月银3两,环境不错,知足了。
不过,
李郁不许他们胡乱教,仅设写字课,历史课,还有感恩课。
写字课不必说。
历史课,讲汉唐宋元明清。
主打一个敌我分明,爱憎分明。
他亲自列了一张单子,
正派:开国皇帝,边疆军队,老百姓,义军反派:元鞑子,无良官,士绅老爷,八旗,草原游牧族感恩课,
就是讲李郁的英明神武,其中太多溢美之词。
教材是范京编的。
这种事若是亲自下场,有些跌份儿。
文化这东西,少了不行,太多了也不好。
两个私塾先生,足够了!
他们已经得到了警告,不许胡乱授课。
否则,会被沉太湖。
私塾的一个佣人,还有童子营的李大虎,也会监督他们的言行的。
教育的作用,不亚于枪炮。
长期的耳濡目染,会改变大部分人的心智。
童子营,
再次扩编了,除了父辈效力李郁的,还有一些流浪儿。
哦对了,
还有老胡的绿营同僚,瘸腿炮队千总的儿子陈子泽,都暂时编入了。
扩编后,达到了80余人。
李郁按月,挑选10人进入亲卫队,轮值宿卫。
这对于童子营的孩子来说,
是一种荣耀,骄傲。
配发了制服,小号的。
他们穿上后,特别神气。
左侧配短剑,肩上挎燧发枪,走出去杀气腾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