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 服从性测试(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黄通判一哆嗦,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马忠义用同样的语调,又问了一遍:  

“维格堂李郁,此人有没有杀官造反的嫌疑?”  

“下官和他不熟。”  

“不要紧张,本官只是想听听你的想法,言者无罪。”  

黄通判定定神,说道:  

“下官料想应不至于,此人虽然贪财,行事乖张,却无造反的实据。”  

马忠义笑了,示意他坐下,聊些趣事。  

半个时辰后,黄通判离开了府衙。  

他的后背全是冷汗。  

若是马忠义说,他欲发兵灭了李家堡。  

黄通判今天定会举双手支持,例数李郁的十大罪,证明他就是个反贼。  

但是,马忠义显然只是询问,并没有立即剿杀的计划。  

那他就不敢说了。  

因为这番谈笑,说不定就会传到李郁的耳中。  

坊间盛传,维格堂招募了漠北刀客12人,称为十二太保。  

前天,李郁又登门拜访,送给他一张1000两银票。  

告诉他,其他同僚都收了。  

拿了人家的银子,不替人家说话。  

无论是在庙堂,还是江湖,都会被人唾弃。  

而李郁若是知道自己给他上眼药,怕是自家失火概率急剧上升。  

这就是个不知轻重的王八蛋。  

当晚,黄通判做了一个噩梦。  

醒来时浑身冷汗。  

这正是李郁的打算,光脚不怕穿鞋的。  

逐步把一些亦真亦假的消息散出去,让别人忌惮自己。  

一个随时打破游戏规则的人,是可怕的。  

你没法在规则内去拿捏他。  

忌惮,有时候就是一种保护。  

而马忠义并没有随便相信某一个人的话,他怀疑李郁是因为两桩提拔。  

一个是金鸡汛外委把总,因军功迁至横塘汛,成为了九品把总,把外委两个字去掉了。  

相当于临时工转正!  

还有一人是元和县衙快班班头黄四,竟然有银子冲击府衙捕头一职。  

这两人,都和李郁的关系匪浅。  

胡把总调任横塘汛,军功为主,背后也使了银子的。  

黄四区区一个班头,居然能拿出1000两,就有些不正常了。  

马忠义虽然收了他的银子,原本是想让刘路去打听一下黄四的底细。  

结果一听刘路说的全是好话,他就知道这家伙是收了人家银子了。  

故而临时改派他人打听。  

此人和元和县的衙役喝酒时,无意中问了一句。  

立马得到了答案。  

“黄班头想当官想疯了,从汇通票号借了足足900两。啧啧。”  

到了这里,还是不放心。  

打听的人又去了汇通票号,确认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票号掌柜看在府衙的面子上,才勉强透露了实情。  

黄四确实借了900两现银,有借款文书为证。  

“本官这下放心了。”马忠义长长松了一口气。  

既然这银子的来源不是李郁,就没啥好担心的了。  

他也是偶然间把这些事串连在了一起,产生了怀疑。  

元和知县张有道、金鸡汛胡把总、班头黄四,还有维格堂那些打手,足够让他产生一些模糊的联想。  

仅仅是交好,那没关系。  

如果是李郁在幕后出资,运作升官,那就有极大嫌疑。  

幸好,最关键的一环验证没问题。  

而此时,李郁也在直流冷汗。  

他无论如何没想到,马忠义这家伙会去探黄四的底。  

若不是他为了增加合理性,在私下给了黄四银子后,又建议他去票号借款。  

以掩人耳目!  

怕是今天就麻爪了。  

一旦马忠义产生了怀疑,他就会死盯着不放。  

甚至直接派兵抄了李家堡,也没什么不可的。  

堂堂知府,想杀一个人,只需要怀疑就够了。  

证据可以后面再补上。  

一袋洗衣粉就是最好的例子嘛。  

次日上午。  

堡门外跪了一个不速之客,身上还背了荆棘。  

“军师,他是上次和吴县书吏一起来的,那个保长!”  

李郁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了。  

笑道:  

“他来干嘛?上次没被打够?”  

“这老小子说,自己有眼无珠,来负荆请罪,让你大人不记小人过。”  

“让他跪着吧,我没空理他。”  

李郁站在观景楼上,或许叫三角碉楼更合适。  

伫立在堡墙的内侧,视野极佳。  

李家堡的防御还很初级,缺乏安全感。  

但是又不能做的太明显,搞出一个城池来,谁都知道他要当反贼了。  

目前的伪装大法就是绿化,到处栽树,放盆景。  

让人觉得这就是个有钱人的郊区庄园。  

杜仁和自己抱怨,说范京花钱如流水,什么破烂都往家里搬。  

他就像个仓鼠一样,不断的把各种物资搬进仓库。  

偌大的仓库,走路都费劲了。  

李郁只是笑笑,他觉得范京是懂自己的。  

因为懂,所以心里很有危机感。  

又是一辆马车,上面盖着油毡布,驶入了堡内。  

竟然是赖二赶车的。  

李郁和他挥挥手,这家伙赶紧跳下车。  

跑到观景楼上,擦着汗说:  

“军师,我又弄了一车好东西,硫磺。”  

“从哪家买的?”  

“江宁的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