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财大气粗(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陈程只在家待了三天,四号中午就一个人踏上了回江城的火车。  

父母虽有不舍,但一想他当了班干部,便也都十分理解。  

陈程背着双肩包离开家,先去银行把现金存了,便轻装上阵去了车站。  

即便快车...  

林然和苏婉清的事业蒸蒸日上,但他们的生活并非没有波澜。在一次全球教育峰会上,林然遇到了一位老朋友大学时期的恋人叶雨晴。她如今是一位知名的国际教育政策顾问,两人久别重逢,聊起了许多往事。  

叶雨晴提到自己正在研究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试图将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课堂结合,以更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概念。“比如历史课,”她说,“如果学生能通过VR设备亲身体验古罗马帝国的辉煌,那他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林然对此深感兴趣,他意识到这或许正是“智慧导师3.0”未来可以探索的方向之一。  

然而,就在林然准备与叶雨晴进一步探讨合作可能性时,苏婉清却表现出了微妙的情绪变化。作为林然的商业伙伴兼妻子,她一方面为丈夫能够结识更多优秀的人才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隐隐担忧这种关系可能带来的影响。毕竟,叶雨晴不仅才华横溢,还曾是林然生命中的重要部分。  

为了缓解潜在的矛盾,林然主动向苏婉清坦白了自己与叶雨晴的过往,并承诺绝不会因为工作而忽视家庭。他还提议三人共同参与一个项目,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最终,苏婉清接受了这个建议,三人决定联手开发一款基于VR技术的教育产品,命名为“沉浸式学习舱”。  

###沉浸式学习舱的研发历程研发初期充满了挑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硬件问题。现有的VR设备虽然已经相当成熟,但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导致用户眩晕或不适。为此,团队投入大量资源改进头显的设计,同时优化图像渲染算法,力求让用户体验更加流畅自然。  

与此同时,内容制作也是一大难点。如何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场景?团队邀请了许多艺术家、编剧以及教育专家加入,共同设计课程内容。例如,在化学课中,学生可以通过操控虚拟分子模型亲手完成化学反应;在地理课中,则可以“飞越”地球表面,观察不同地区的地貌特征。  

经过数月的努力,“沉浸式学习舱”终于问世。它的首次亮相是在一场规模盛大的科技展览上,吸引了无数参观者的目光。一名高中生试用后兴奋地说道:“以前觉得物理特别难懂,但现在我仿佛置身实验室,所有原理都变得清晰易懂了!”  

###新产品的推广与争议尽管“沉浸式学习舱”获得了广泛好评,但也引发了部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质疑。有人担心过度依赖高科技会削弱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有人认为长期佩戴VR设备可能对青少年视力造成伤害。  

面对这些声音,林然和苏婉清并未选择回避,而是积极回应。他们组织了一系列公开讲座,详细解释产品的设计理念及其安全性保障措施。此外,他们还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开展长期跟踪研究,确保产品不会对使用者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团队也在不断调整策略,尝试将“沉浸式学习舱”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而非完全取代传统课堂。例如,在实验课上,学生可以先通过学习舱熟悉操作流程,然后再进行真实的实践操作。这种混合式教学方法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受。  

###校园内外的故事随着“沉浸式学习舱”的普及,它开始改变许多人的生活轨迹。在一所位于山区的小学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学生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而现在,他们可以通过学习舱“参观”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甚至还能“参加”国外名校的开放日活动。  

其中有一个叫小杰的男孩尤其引人注目。他从小就热爱天文学,但由于条件限制,从未有机会深入学习相关知识。自从学校引入“沉浸式学习舱”后,他几乎每天都会利用课余时间沉浸在浩瀚星空之中。他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在一次全国青少年天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成为全校师生的骄傲。  

而在城市里,这款产品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虽然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但却缺乏真正的兴趣爱好。通过学习舱,他们得以发现自己的潜力所在。比如,一个原本只喜欢玩游戏的女孩,偶然间接触到了编程课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立志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  

当然,也有一些负面案例出现。有个别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责任与义务。对此,团队迅速推出了家长监控功能,允许父母设定每日使用时长上限,并定期收到孩子的学习报告。  

###家庭的新篇章在事业取得新突破的同时,林然和苏婉清的家庭生活也迎来了新的转折点。他们的儿子林浩今年刚满十六岁,正处于叛逆期。他对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感到不满,时常抱怨说:“你们总是想着改变别人的生活,可有谁来关心我的感受呢?”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林然和苏婉清的心。他们意识到,无论事业多么成功,都无法弥补对孩子陪伴的缺失。于是,夫妻俩决定暂时放缓工作节奏,把更多时间留给家人。  

他们重新规划了“家庭时间表”,每周固定安排两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