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强绝一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扎实,承受力不错。”  

瞥视着眨眼间就恢复如初的真煌法相,伊西多尔的脚踩了踩地板,低沉的颤响:“我碰到过一些玩弄法相的东陆灵能者。很遗憾,大部分人的法相没能撑住我一击。”  

宋识却说起了另外的话:“我曾见过曜星三一面。”  

“曜星三,那位‘军团’?”伊西多尔的注意力投了过来,她思考了一下,点点头:“原来如此,这句话不假。你从它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难怪你的法相里我有一点熟悉的感觉。”  

“不错。”宋识坦然道:“今天之前,论及对‘势’的运用,他是我见过的灵能者里最强的。我与它交了一次手,有不少收获。”  

“不露声色对我的夸耀。”伊西多尔平淡道:“我领受了。”  

是的今天之前。  

当初在铸光城的深渊网域,宋识遇见了曜星三的残留投影。这位发起自由革命,曾统御全智械为一体的“军团”,对方所孕育的合众之军势,遍观两世,也是毋庸置疑的第一。  

迄今记忆犹新。  

宋识凝视着对方。  

恐怖到极点的气势,自伊西多尔之上升腾,那份以“万众之王”为名、带领无数人胜了又胜,直至最终开创业南,由此积淀超过一百年的辉煌胜势,正如万千威严的剑戈,横扫此方空间。  

倘若是共识的灵能者,哪怕第二环,甚至第三环,其中较弱的那些来到这里,试图灵体出窍的一个呼吸间,就会被这辉煌胜势碾成残渣。  

比曜星三更强。  

比那位“军团”,还要强。  

这既是灵能技艺,也是一位当世的神座,过往历程的见证。  

“受限于七土战争结束后的约定,我等神座不可随意出手。”伊西多尔看起来似乎有点遗憾:“曜星三并未准备投入业南,它更希望带领智械作为.相对独立的存在。所以我没有理由干涉。”  

“选择,意志的选择比一切都重要。”宋识说:“如果只是为了不自我地活着,它就不可能到达第五环。”  

能看见,真煌法相一点点收缩了起来。  

五十米,三十米,十米,最后,变得与宋识无异,彻底融入了他的体内。  

不分彼此。  

“放弃挣扎?”伊西多尔转过视线。  

宋识低声笑了起来:“错,就是还要挣扎一下,才得这样做啊。”  

严格意义上讲,真煌法相有应用方式,一种主“煌”,一种主“真”。前者即为显露巨像,裹挟浩浩火海,以势压人,后者便是此刻这般——  

宋识缓缓吁出一口气。  

赤金色渐变的发丝无声蔓延,长过肩头,青年的肌肤似是无变化,可认真打量,便能见到晶莹如玉的光泽。他抬起眼眸,本应漆黑的瞳孔,浮现出一圈灿烂的日轮。  

舍弃了对灵能的广域增强与燎原大势,换来对自我的极致强化。  

随着真煌法相完成转化,宋识捏了捏拳,力量与速度的增强并未降低,甚至还有所提升。但没有了道场分担伤害,也没法再随手一击就打出惊天动地的声势。  

——只是值得。  

那席卷天地间,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的天之军势,在此刻,那股压迫感终于缓解了许多。  

比起力量与速度,这才是宋识转化真煌的要义。它令自身变得极度“坚固”,不受外物动摇。  

势与势的碰撞,也许是最容易摧枯拉朽的对决方式。  

当初迎战奥托罗,宋识主动显化真煌,便是以势碾压,轻而易举地破了对方的铺场。但到了眼下,宋识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煊赫煌烈,绝无可能正面击破伊西多尔的天之胜势。  

与其再拖下去受其连累,走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境地,不如当断则断。“果决的做法,但毫无意义。”  

伊西多尔呵了一声,冷漠地提起钺戟,走出第一步。  

“纸面上的军势实力不是敌方对手,所以选择单骑直取对方主君,力挽天倾狂澜.”  

她走出第二步,辉煌至极的气势拱卫下,衬得女人迸发着难以直视的威光。  

“——在业南立国前,这是我惯于做的事。”  

第三步,女人以最堂皇正面,不容匿避的姿态,钺戟劈了下来!  

伫立在火海内的宋识,也没有躲避。  

相反,他只是启动了冲霄,在骤然的神速与爆发力作用下,向着天际劈落的钺戟,奋力挥出重弑!  

这一击,接住了!  

仍是那股所向披靡的伟力,但来自真煌与冲霄的双重加持,让这一次宋识的攻势没被瞬间压成守势!甚至钺戟与重弑有了短暂僵持的态势!  

也只是短暂。  

狂风骤雨般的猛击,在这一劈落下后,完全笼罩了宋识。双方的身形超速闪动,连模糊的影子都没留下,用以铺场的火势像是轻飘飘的云雾,被撕扯得破碎不堪。  

相较神威无匹的威势,伊西多尔的攻击简单到了极点,斩、劈与扫,干净利落,没有一丝一毫多余的动作。可就是这样简单的攻势,一瞬间将宋识再度压了下去。  

宋识狂啸一声,几乎是放弃了思考,迎着铺天盖地的钺戟错影,重弑悍然对劈,灰色与赤色的流光狂暴闪动,撕碎大气,连声音都望尘莫及。  

但仍是不够!  

宋识打得兴起,浑身肆意舒展,越打越快,越打越烈,可这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同样是以攻对攻,但自己与重弑的空间,正以缓慢而稳定的趋势,被对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