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闹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武士倒在了重玄楼下,积血染红了雪地。  

远远观战的李茂贞却没有一点点心动。  

这些抓来的民唯一的作用便是填尸,只要高度累上去,足够大军登山冲到城墙上,他们的任务便完成了。6  

至于死掉的武士,大多是军中骄横的刺头杂毛,专门选到排头让人杀的。  

李茂贞并不觉得这是损失。  

“死得好。”他喜滋滋的低声呢喃了一句。6  

他还在等王行瑜的邠宁军先压上主力。  

李茂贞在这么想,王行瑜又如何没有自己的打算呢。1  

不论是岐镇还是邠宁镇,兵马不管骄横与否,其数量多寡直接决定了节度使在关中的话语权。  

若是王行瑜这次带来的万余甲兵损失太多,那他的地位就会随之动摇。  

届时李茂贞还会像现在这样客气吗。  

权力,兵强马壮有之。  

这是所有武人都必须遵循的规则,就连朝廷的中官们也不能例外。  

杨复恭、西门重遂之所以可以代皇帝坐在大明宫里发号施令,不就是因为他二人手里的兵最多、最强吗?  

王行瑜是有心保存实力的。  

如果李茂贞损失太多,军中怨气太重被他知道,他也不介意使些阴招夺了凤翔。  

四镇叛军,真在玩命打的也就同州军李茂庄、华州军韩建了。  

无它。  

他俩势力最弱。  

李茂贞施压下来承受不起,就这么简单。  

而且,此番若不能逼迫朝廷做出让步,以韩建兵不满万的根基,又还能活多久呢。  

至于同州刺史李茂庄,同州背后就是老牌强藩河中镇,对同州垂涎三尺,李茂庄也需要籍此机会讨好李茂贞,以便危难时有大佬撑场子。  

“杀!”凛冽寒风卷起漫天积雪,一排排黑衣士卒排成阵列,对重玄楼发动新一轮攻势。  

李茂贞义子——都知兵马使李继真策马督战,大喊道:“不许后退,后退者斩。”  

瘦成皮包骨的老孺人、弱不胜衣的孩童、大半身子光在风中的嶙峋妇女…脖子上拴着绳索,一个连着一个,在牙军的鞭打下,或小声抽泣,或沉默无声地,缓缓向城墙走去。  

“不要停,麻利些!”  

“尽早累到城高。”  

嗖啪!  

一个孩童无声栽倒在雪地上,士兵当头便是一刀背,骂道:“站起来,不然砍了你的头。”  

说着又伸手去提溜,宛如揪鸡儿子一般,将孩童在地上摔了几下。  

“娘的,断气了?”于是一把飞掷出去,正正砸到“小山”上。  

对于这些抓来的男女仕民,士兵可没有好脸色。  

也许有人在行军途中动过恻隐之心,但现在是在作战,他们的心就像石头一样硬。  

这年头,哪天不死人。  

只要死的不是自己,又有什么好同情的。1  

楼上的西门重遂见此景象,嚷道:“还看着干什么,再去准备些沸水、粪汁、石块、弓弩来,只要贼人攀城,就狠狠地杀。让贼人蚁附上来,我活不了,就提前宰了你们这群浑球。”  

军校们唯唯诺诺,不敢出一言以复。  

西门重遂早些年也上过战场,领兵与巢贼作战,杀人如麻。一大早下来,已有十余畏战之人被他斩首。但他从未组织过一次守城战,是以此刻也有点慌了,害怕城破丢了命。  

在西门重遂的严刑敦促下,神策军不敢偷懒,各就各位忙碌起来。  

长安城的武库还是非常之丰裕的,只要军心不崩,守上十天半个月没有问题。  

不远处。  

皇帝端坐在椅子上,看着西门重遂调兵遣将。  

王从训全副武装站在李晔身前,盯着楼下涌来的叛军。  

但其目光一直在督战的牙军以及骑着黑马大喊大叫的李茂贞义子李继真身上游走。  

“是在测距么?”皇帝问。  

“测距?”王从训不明所以,眯着眼睛道:“料敌吧。这种仗,敌势大而我势小,须瞅准将领杀他几个。”  

“哦?”皇帝本想站起来上前看看,但想到中官的告诫,忍住了:“楼下叛军的将领是谁?”  

“认不得。”王从训摇头,拿起弓反复瞄了瞄:“看其装束,当是岐贼的牙内兵马使。可恨这厮狡猾得紧,不肯上前,射不到。若能再过来几丈,我可使得此人落马。”  

皇帝闻言,倒是心性淡然,道:“耐心等待吧。过来喝口蜜水?我看你嘴唇都裂开血口了…”  

李晔直接把自己喝过一口的蜂蜜热汤递出,目光灼灼的看着这个武夫。1  

“天寒,嘴巴裂缝是常事,小臣军营粗汉已习惯了。”他抿了抿嘴唇。  

见皇帝端着碗的手还悬在空中,王从训默默接了过去,讲起礼来居然有些腼腆:“多谢陛下…”5  

咕噜咕噜。  

一口气直接把大半碗热热的蜂蜜水喝完了。  

“呵呵。”皇帝哑然失笑,道:“我听刘公说你是赵人,好些年没回家了吧。”  

“嗯,邯郸人。”王从训点点头:“家里耶娘都死了,没什么好回的。”  

“可有家室?”  

“有过,妻子皆死于兵祸。”如同在叙述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不说了,陛下在此安坐饮酒,某先杀几个岐贼,为陛下助助兴!”3  

话音落地,张弓、搭箭、瞄准、放弦一气呵成。  

一名正在鞭挞军汉的牙将捂着眼睛惨叫起来。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