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以身入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宛口,吕布中军入据叶县。  

铅色阴云也跟着吕布大军涌出,并迅速蔓延,中原各地开始暴雨。  

干燥的大地迅速被滋润,随即就是涝灾。  

参战各军只能避雨,无形之间增加了攻城难度。  

而雨云也飘到了青徐之地,滂沱大雨与泗水上游暴涨的洪水直接冲垮了寒山所筑堰坝,更为汹涌的激流顺泗水而下,一举冲垮张勋的堤坝。  

洪水漫延灌溢两岸,不仅是张勋的两岸军营,就连下邳城也遭受水淹,城外道路、田野浸泡成了烂地,难以跋涉、行军。  

泗水中游,巨野泽南部堤坝处。  

曹操屯军于此,舟船在暴雨时悬停堤坝处,安全躲过了水灾。  

当年曹操屯军于此,派遣各军出营收麦;吕布、陈宫率兵来袭,不知曹操虚实,被曹操空营之计所骗。  

次日吕布反应过来后发兵来攻,曹操收麦的军队返回,设伏于堤坝内侧。  

当吕布军队进攻营垒时,伏兵从侧翼杀出,杀的吕布军队溃败,追击二十余里,追入了吕布的营垒。  

如今曹操故地扎营,多备舟船,就是想着顺泗水而下,去救徐州的刘备。  

其实刘备的死活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刘勋、张勋手里的军队。  

击败对方,俘虏整编对方的军队,才能快速恢复陈留惨败后的元气与威信。  

不仅袁术有深厚的全军覆没经验,曹操相关经验也很丰富。  

每次中军集群被重创,哪怕后续能恢复,可努力培养的亲兵、中军吏士成长路线被斩断,会让军权难以集中,中军集群之外自然会形成一个个围绕善战将领发展出武装派系。  

自讨董以来,曹操的运气并不怎么好。  

哪怕是吕布,其元从旧部始终掌握着军权,中军没有遭受过重创,所以吕布对军队的控制力一直很强。  

即便有人造乱,能造乱也是吕布的旧部。  

而赵基更是每次都将中军、亲兵保护的极好,中军吏士积攒功勋,正常成长,自能有序渗透、强化对全军的控制。  

曹操即便如此倒霉,依旧致力于强化中军,抓降军,择其精锐补充到中军,就是一个快捷省事的办法。  

如果从其他将军那里抽人,抽来的人只会反向渗透中军。  

清凉雨水之中,曹操与荀彧煮酒,议事。  

雨珠噼里啪啦打在屋瓦之上,曹操捉杯沉吟,还是有些下不定决心。  

袁绍授意、命令他举兵全力讨伐袁术。  

可曹操顾虑很大,生怕率兵抵达陈国后被赵基歼灭。  

也只是聚兵于巨野泽,企图切入徐州战场,裹挟刘勋、张勋降兵后再伺机而动;这样不至于被动、落入绝地。  

袁绍急于向朝廷示好,只能通过曹操麾下的赵融来出兵。  

赵融与淳于琼、曹操、袁绍一样,都是当年西园八校尉之一,如今受领袁绍表奏的荡寇将军。  

可吕布控制的朝廷并不认可赵融的荡寇将军,而是另行拜任张辽为荡寇将军。  

但赵融这个天水人有比张辽更深的资历,顶着荡寇将军身份也站得住脚。  

把赵融塞过去,也不怕赵基吞并。  

就赵融的籍贯出身,继续留在曹操这里也是祸害。  

目前作为袁绍、曹操的勤王讨逆代表率兵参战,也能算是合理利用。  

天下大乱,山河难以快速重整的认知普遍成为共识之际,各方也将以地域籍贯形成固定的团队。  

任何非本地籍贯的骨干,势必成为被怀疑、排挤的对象。  

每个人都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对方受乡党、亲族煽动而叛乱、通敌的概率实在是太高。  

又不是缺了这个人就活不下去,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将这种外乡人排挤出去,就成了惯性选择。  

官位有限,而拉拢本地人立刻就能见效。  

也有例外的,如刘备、孙策这里,就能容得下外州籍贯的人,这两个团队讲究的是创业、开拓。  

赵基、吕布这里因为朝廷的关系,也容得下,也必须容纳各州士人。  

也因朝廷不受控,所以袁绍、曹操就要放弃赵融这样的老朋友。  

否则的话,赵融这样的老朋友就会在朝廷授意下,说不好就大义凛然捅你关键一刀。  

而此刻,曹操为难的就是接下来的行动。  

原计划是走泗水而下,去抢刘勋、张勋的降军,从东线战场立功讨逆。  

救了刘备与徐州军民,对方肯定也要在朝廷那里给他说好话。  

最起码,建德将军这个杂号将军可以提一提,换一个好听、中规中矩的将军号。  

就连爵位也能换一下,现在曹操的爵位依旧是费亭侯,祖传的那个费亭侯。  

现在这么大的雨,泗水暴涨,刘勋、张勋筑坝水攻的计划肯定完蛋。  

张勋不好说,就刘勋这个人,以曹操的了解,极有可能反戈易帜,这样就没有兼并刘勋的理由了。  

跑去徐州,既无法获取刘备、徐州士民的人情,也吃不到降军,等于白跑一趟,还会耽误陈国正面战场立功一事。  

如果逆泗水而上抵达鸿沟干渠,顺鸿沟而下直抵陈国参战,依旧有被赵基翻脸兼并的危险。  

吃不到张勋、刘勋的降军,拿不到徐州、刘备的人情也就算了;这么直冲冲跑过去被赵基兼并,这就让曹操很难受。  

因而这次与荀彧单独吃酒,曹操就是想下定决心,好去陈国赌一个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