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凶险转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辈。  

袁术身边,肯定有周氏嫡流效力。  

有他们在,周尚辞任公卿,周瑜推辞将军…不过是正常的分家避祸,袁术理解这些,也不会太过计较。  

周氏的祸端在于袁术败亡之后,可弘农杨氏的祸端就在眼前。  

赵基平定三辅之后,随时可能向杨亮、杨修这对堂兄弟下达征辟,到那个时候,就轮到杨琦、杨彪被赵基抓软肋了。  

征辟杨亮、杨修进入大司马幕府,看似是他们渗透了赵基,可实际上也就给了赵基抓他们工作疏漏的机会。  

安排一些繁杂的工作,足以消磨杨亮、杨修的心神、志气;赵基随时可以找茬,名正言顺严惩杨亮杨修。  

所以目前的公卿团队,很想扯吕布的后腿,可因为软肋或立场的原因,不敢随意发作。  

如果只是吕布或赵基一个人,他们自然敢赌一把。  

董卓被谋杀了三次,还不是倒下了?  

现在的问题是吕布在内赵基在外,如果不能同时发作一起除掉,那活下来的那个人就能快速兼并对方的部众,然后发动血腥报复。  

高层次的士人不是河边的芦苇,就现在这样的乱世,不利于高层次士人成长。  

乱世中青壮年士人普遍出仕于各方军阀,并与对方牢牢绑定。  

这就导致他们在本地有较高的影响力,却不受其他地方士人的认同,反而相互视为仇人。  

天下大乱之前,成长起来的高级士人,都是海内共同认可的,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具有广泛的认同与影响力。  

而眼前这些具有海内广泛影响力、声望的士人渐渐年老、死亡后,将很难找到合适的替补。  

后续公卿缺乏海内公望,他们担任公卿又有什么意义?  

对朝廷的合法性、影响力,几乎没有什么声望上的帮助。  

周忠就这么在其他公卿送别下安静死亡,也能被妥善下葬,比起黄琬、王允、崔烈这些人来说,周忠的下场也不算凄惨。  

起码在吕布看来,周忠已经是一种难得善终。  

吕布没少干挖坟、杀人的事情,对于自己的命运、终途,其实并不是特别乐观。  

如今就很苦恼,扬州牧的继任需要与赵基反复沟通,这不是雒都那个傀儡门下省能决议的事情。  

现在更苦恼,又要与赵基掰扯司空的继任问题。  

是从现有的九卿中选拔,还是暂时空置。  

出于对何进、董卓死亡的反思,吕布已经不太喜欢这些公卿,甚至天子也是可以暂时交割出去一段时时间。  

这段时间他也回味过来了,赵基没有实控天子、公卿,虽然让给了他,让他享受到了极高的名望加持,可凶险也伴随在左右。  

特别是荆益二州奉诏,将要出兵来南阳集结的情况下,这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蓄谋已久的叛乱、兵变。  

把天子、公卿移交到赵基那里,吕布也不安心。  

如果将天子、公卿送回雒都,双方共同派兵保护,由张杨这个老实人负责具体工作。  

那么,吕布自身就能远离公卿这个危险源。  

与公卿近距离相处,时间越久,各种流言滋生,吕布都有些怀疑陈宫、张辽、高顺、李通等人的立场,很担心他们成为下一个‘刺董’的吕温侯。  

可这件事情影响又太大了,他甚至不敢与杨俊、妻子讨论,更不敢派遣使者去找赵基商议。  

所以,他决定一步步试探赵基。  

例如,这次平叛讨袁时,将天子也带上,并将公卿安置到雒都去,让公卿与天子分开,将可能存在、进行中的阴谋强行中断。  

至于赵基能理解多少,吕布也不在乎。  

这件事情必须见到赵基后,当面协商。  

好在他有足够的时间来操作,还有足足两个月,双方使者能相互往来最少六次。  

如果可以的话,让张杨当卫尉,赵彦再次入朝当三公,那很多隐患就压缩到了雒都,而不是吕布自己身边。  

(本章完)  

请:badaoge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