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别哭了,大清要完(都别养了,快追读吧)(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么办?  

当然......也只有一个反字了!  

历来天下大乱之时,地方守臣割据自雄的还少吗?  

好不容易来的官,下了血本的,凭什么太平军过一回境,他们就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甚至还要一死报君王?  

他们凭什么不能和地方豪强勾结,私征税赋,私募军队,私设公堂,私自霸占朝廷的州府?  

这......多好啊!历朝历代不都这么干?史书上这样的官不要太多!  

这书上说的没错啊!  

这大清朝接下去大概就朝着汉末、唐末、元末去了。大清的地方守臣,不考虑弄个主公当一当?  

给大清朝当了三十年绿营武官,手头可有不少心腹清兵的余万清居然有点心潮澎湃了......当主公好啊!  

“呜呜呜......完了,完了!”  

有人被罗耀国的反经勾起了野心、雄心,有人却开始伤心了。  

伤心之人就是大清道州的民之父母,道州知州王揆一了。  

他也拿了一本反经卷三,汉官之反在看。  

不过他并不是余万清这号当了三十年贪官早就回本,而且手里还有点武装的汉官。他说那种借了一屁股京债,才好不容易买到了道州知州这个实缺的“官白劳”!  

他不仅没回本,连债都没清呢!  

现在太平天国就打上门来了,而且看着好像要在道州安家不走了......太平军不走了,那他这个知州怎么办?他还得还买官贷呢!  

这些日子道州对外的水运已经因为太平军兵临零陵而中断了,而水运一断,道州城周围大大小小的矿山就都得停工——没有水运,矿石它运不出去啊!而这些矿山都是违禁私开的,不用给朝廷上税,但必须给道州知州、永州知府、衡永郴桂道上供。  

这个道州知州作为一个山区散州的父母官之所以那么贵,就是因为有这些私开的矿山上供......这太平军要是在鹅塘、菱塘开辟了根据之地,那潇水就没有通航的日子了。  

而王揆一的官可是有任期的......任期一到,京城的“买官贷”还不上,后果可就严重了!  

能给大清的民之父母放高利贷的,他能是一般的人吗?那背后都是北京城内顶级的八旗贵胄......欠他们的债不还,王揆一高低得给他们发配去新疆军前效力,而且是一辈子别回来的那种。  

一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念书、科举,倾家荡产买缺上任,最后还欠一屁股京债,还要去西北苦寒之地终老......他能不哭吗?  

余万清当然知道王揆一的难处,于是就安慰他道:“霖生,莫哭了,莫哭了......不就是一两千个女长毛吗?这是给咱送功劳来了。到时候也算你一份!有了军功,京中那帮旗人大爷还会找你催要阎王账吗?他们可不是那么没有眼力价的主儿。”  

听余万清这么一说,王揆一和黄世杰就都来精神了。  

“余军门,您真要出兵吗?”  

“那是当然,女长毛......也是女人!我余万清从军三十载,官至提督军门,还能怕一群贼婆娘?老夫还听说那个苏三娘还是两广江湖上的第一美人呢......哈哈哈!”  

“余军门,晚生还能召集一二百团练,愿为军门带路!”  

余万清哈哈大笑:“好!子英,到时候也给你报个功,高低保举一个知县!”  

“多谢军门栽培!”黄世杰先是一礼揖拜言了谢,然后又笑着对余万清、王揆一道:“余军门、王刺史,这反经......”  

“反经?什么反经?”余万清一边把那本反经揣进怀里,一边装糊涂道,“老夫不知道,没听说过!”  

王揆一也连忙收起了自己手里的反经,笑道:“我也没听说过......”  

黄世杰也笑道:“其实晚生也没听说过什么反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