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我当为天道(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霞上人,我是青雾宗的修士,在当年的升仙大会上,您应该和我有一面之缘。”  

升仙大会是千石之域十六宗招收弟子的盛会。  

虽然只在升仙城招收,忽略了千石之域广大地域的凡人。  

但是按照修士们的观念,没有能力来到升仙城的都是机缘不足之辈。  

哪怕是天资纵横,也会倒修仙路上,没有什么可惜的。  

可被墨伊伊一番说辞影响的白小馨,现在已经开始自发的察觉到了不合理的地方。  

“什么机缘不机缘的。”  

“本身能够获得宗门的赏赐就是一种机缘。”  

“我曾经见证过,加入宗门的人身上福缘有着略微的增长。也见过本身福缘较多的,加入宗门后没有提升。”  

“这就粗略的证明,不是因为机缘足够才能够进入宗门。机缘不足者也可以由宗门关系,获得更多的机缘。”  

“故而,这种升仙大会中挑选人才的效率是最低的。”  

“其实,不仅是升仙大会。老板也是一样,老板的道路应该是集众的道路。但似乎现在的老板并没有想走集众道路的心思?”  

“这是什么缘故?”  

“是实力的问题吗?”  

“不是,老板的实力已经可以称得上金丹不出,世间无敌。”  

“然而由于灵脉的关系,金丹所存在的界域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界域对于老板来说是安全的。”  

“可是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付出行动。”  

“是在忌惮什么东西吗?”  

“老板曾经说过,天机之道牵一动而发全身,难道这么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这是不是和师姐所说的不广传仙缘有关?”  

“又或者是因为我们出现的缘故,导致了师父放弃了这个方法。”  

白小馨很清楚自己和墨伊伊的特别。  

简直可以说是量身契合方钧道路所准备的工具。  

是的,工具。  

白小馨是个很理智的人。  

她并不会因为将自己比作工具而有所不满。  

而是比作工具的话,似乎可以简化思考。  

“虽然可以说是师姐的幸运选择了老板,选择了我。”  

“但师姐跟我说过他们在河西城的遭遇。”  

“师姐不明白,或者装糊涂。”  

“可是我明白,这绝对是不同寻常的。”  

“那么我们的出现真的对于老板来说是有好处的吗?”  

“是否是因为我们的出现,禁锢了老板的发展。”  

和白小馨待在一起的修士,见到自己问候了白小馨后。  

白小馨久久不语,又没有什么额外的动作。  

此处房间的宝物也是看也不看,拿也不拿。  

顿时觉得如坐针毡。  

万一对方突然狂性大发将自己杀死了怎么办?  

是先下手为强?  

不行!  

自己先动手才是真的找死。  

可是万一那个杀星想要动手杀自己怎么办?  

但是动手又是个死字。  

就在这名筑基纠结的时候,白小馨终于动了。  

她走到这间房子的高台上,取走一个闪烁着蓝光的竹子。  

这是一种名为霜竹的灵材。  

是提升神识强度丹药的一味药材。  

品级也达到了二阶十一级,是筑基期们难以炼制的高度。  

“走了,走了,终于走了!”  

见白小馨彻底消失在通道中,这名筑基狂喜出声。  

原地用法力飞了几圈。  

才终于平复了此时的心情,走入了下一个通道。  

“元婴才是大道?”方钧不解道,“这是何种意思?”  

玄冥之宫器灵嘿嘿笑道:“我且问你,你能够知道世间一切法则的运转之理吗?”  

方钧道:“我只知道相近的道理,但绝对的道理是无从知晓的。”  

玄冥之宫的器灵有些感慨:“是啊,法则只是一个世界的侧面,是一个天道的侧面的。是完全无法代替天道的,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仙人就是天道。而我们修士的目的,就是要成为新的天道。”  

“元婴的大道就是攀登到天道的阶梯。”  

“所以元婴的大道才被称为大道。”  

方钧瞳孔微缩:“怎么可能?仙人是天道?”  

玄冥之宫的器灵道:“你什么都不知道,但又无意间走上了生命平衡之道。”  

“看来你是和五行老祖一样,真正的天纵奇才,第一代元婴。”  

“将来必然为一代仙宗的始祖。”  

“可是也正因为如此,见识浅薄,什么都不知道。”  

“连修仙界最浅显的奥秘都不懂。”  

“那么现在就由我来告诉你吧。”  

方钧闻言,立刻向玄冥之宫的器灵行了一个大礼:“感谢阁下赐道。”  

玄冥之宫的器灵对于方钧的态度很满意,它微微点头:“其实这和修仙界的建立有关系。”  

“你应该听说过仙人传法吧?”  

“其实仙人传法,不仅仅是传了法,还建立了修仙界。”  

“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也不知道具体多久以前。”  

“有仙人自域外星空而来。”  

“见到彼时还无比微小的修仙界,就身化天道,于混沌中开辟地水火风。”  

“重衍修仙界。”  

“自此作为天外一个普通的星辰的修仙界开始扩大。”  

“开始向着星空中无限衍生,逐步演化成如今的模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