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拨云见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文学度)  

小师妹思索了下:“好,二十年的时间也可以。”  

方钧伸出了手,一连串的道纹浮现,在这个奇异的视觉下这些本来闪烁着金光的道纹,显得灰暗而阴沉。  

“那就签订契约吧。”  

小师妹道:“这是什么契约?”  

方钧道:“是我略微改进的天道契约,参考对象是天道石的。”  

“只是反噬更强,比一般筑基层次的契还要强。”  

“极少人能够逃过契约的惩罚。”  

小师妹道:“能够给我看一看吗?”  

方钧将道纹抛向小师妹:“你看吧。”  

修仙界的契约以道纹书写。  

故而每一个字都有相应的效力的。  

而为了放大道纹的效力。  

一般还会以器物承载。  

方钧的倒是不用。  

因为这些道纹本就是得自史冰等人的天道石后优化过的。  

至于他优化过的,理所当然的是充满着他的专属漏洞。  

这其实并不奇怪。  

修仙界都是这样的,有契约存在就有着反制的手段。  

故而修士就没有任何百分百可以达成信任的东西。  

签订契约的时候也是勾心斗角。  

到最后能不被契约反噬,或者反噬轻的,就是技高一筹的一方。  

不过,如若小师妹能够遵循契约。  

方钧是没有打算利用漏洞违背契约的心思,之所以如此不过就是有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思。  

小师妹仔细观察了方钧给予他的契约,很明显她对于契约还是有一定的研究的。  

她法力流转,在这些道纹中添加了一些:“我补充了一些内容,你看一看同不同意。”  

方钧稍微看了一下那些新添加的道纹:“这是栖霞派所掌握的天道道纹?”  

小师妹道:“是的。”  

方钧算了下。  

栖霞派的道纹果然也自带着漏洞。  

不过,无所谓。  

他设计的漏洞应该可以反制它。  

而且无法反制也无所谓。  

因为这个契约是用来约束识海的,不会是直接死亡。  

修士是不会签订如此极端的契约的。  

但违逆了会受到重伤。  

这可伤害还是可逆的。  

可在恢复之前,会影响到修士的战斗力。  

就像史冰他们一样。  

然而,方钧最不怕识海的受创,识海的受创根本就不影响他的战斗力。  

他完全可以通过元神号来支配他来战斗。  

如此故而略微失去了智慧生物该有点变化。  

可元神号的迅速足以弥补这些缺点。  

就好似普通人创造力远远强于计算机,然而在有限的时间内的计算必然是低于计算机。  

修士也不例外。  

这种手段也基本上属于签订契约后的小手段。  

各大宗门或多或少都掌握了。  

只不过他们掌握的方向可能和方钧不同。  

但至少这些都是存在的。  

总体来说,契约这种东西在修为越低的时候,限制越严。  

到了高层后都有种种规避的手段。  

或强或弱罢了。  

但无论如何契约都是必须要签的东西。  

束缚自己的双手,反而能够赢得更多的合作理论。  

人们只要有着规矩约束,往往会调整自身的行为趋向于规则。  

这是签订契约后衍生出的心理学理论。  

也是文明产生后所衍化出来的社会规则。  

修士也是人,也逃不过这个理论的范畴。  

双方对于契约的内容认可后。  

契约就一分为二,没入到了双方的识海中,衍生出一道道的道纹。  

双方的态度…  

好吧,方钧并没有感觉到小师妹对他的态度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仿佛刚才签订契约的过程只不过是尊重修士之间的规矩。  

但方钧自己却并不一样,他稍微放松了点:“对了,我叫李云,你叫什么?”  

小师妹道:“我叫白小馨。”  

方钧笑道:“白小馨,不错的名字。那现在是第一阶段的报酬。”  

白小馨点了点头。  

在法力的作用下一串串的道纹在空间中凭空生成。  

而法力又和一些方钧投入到空间中的灵材,熔炼出了新的灵材。  

这些灵材似真似幻,如一道扭曲的彩霞漂浮在这片异视觉的空间中。  

方钧为什么能够在这个片空间中维系很久?  

自然是他的法力品质实在太高。  

所谓异常视觉对于他的神识的侵蚀,简直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何况,他还有元神号能够保持他最终精神的稳定性。  

可是,别人就没有这种能力了。  

那么方钧该如何让别人也维持着这种能力?  

答案是云海之光的道纹。  

方钧在获得了云海之光的道纹后,就将它作为一种意境融入了自身。  

自此,云海之光提高法力稳定性的能力对于方钧来说不起作用。  

可对方钧不起作用,不代表对别人不起作用。  

在这十五年的道纹研究中。  

方钧对着云海之光不断地拆解,最终依仗着达到3纳米法力控制等级。  

制作了一些弱效的云海之光。  

这种云海之光对于提升法力的稳定性很弱,但对于提升识海的稳定性很有效。  

目前,还属于实验阶段的产品。  

方钧本来打算收集更多的数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