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二本命法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面见诸葛辰的过程很顺利。  

在仆人通报后,诸葛辰很快召见了方钧。  

方钧走进房间时,诸葛辰正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卷古籍。  

见方钧进来,他放下书卷,微微一笑:“深夜前来,贤侄可是对今天的安排有所不满?”  

方钧摇了摇头:“你可知有人要杀我。”  

他的声音平静,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诸葛辰的眼神骤然一凝,手指微微颤动,捏皱了手中的书页:“谁?”  

方钧笑了:“你竟然不知?”  

诸葛辰沉默,皱起了眉头:“她不该如此…有我在,她不敢,也不可能如此。”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诸葛叔,”方钧的语气依旧平静,却透着一股决绝,“谢谢你这些年的照顾。我想,是时候离开了。”  

诸葛辰的声音陡然拔高:“为什么?”  

方钧没有回答,他转身走向门外:“你现在能够问出‘为什么’,或许才是最好的答案。”  

话音落下,方钧的身影已迈出了门槛。  

诸葛辰坐在木椅上,久久未动,最终低声喃喃:“方大哥,或许你的选择…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方钧回到租住的房屋。  

房间内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理实验仪器,金属的冷光与玻璃的微芒交织,像一座冰冷的迷宫。  

他的目光落在房间中央那台巨大的计算机元神一号上。  

“开始了,我的第二本命法宝。”  

方钧内心思绪道。  

修士有精气神,法宝亦有精气神。  

修士与法宝的精气神相合,共生一体,方能被称为本命法宝。  

理论上,炼化本命法宝需修士达到炼气后期。  

最好是炼气九层,练气期圆满之时。  

这涉及到修士对于功法的理解,对于法宝的理解,对于修炼的理解。  

然而,方钧却是个例外。他单凭数学工具,便将五灵根的灵气利用率从1%提升至25%。  

以一个不严谨的形容来说,那就是方钧的悟性是普通修士的25倍。以炼气初期的修为炼化本命法宝,对他来说并非难事。  

如今,有了元神一号,他更有信心挑战第二本命法宝的炼化。  

即便这难度堪比单灵气问题与双灵气问题间的天堑,甚至更甚。  

“元神一号计算机启动…”  

方钧闭上双眼,神识如丝线般延伸,与计算机的核心相连。  

“正在连接管理员神识…”  

他的体内的法力如潮水般涌动,遍布全身,冲刷着每一寸经脉。  

“连接成功…”  

“正在进行本命法宝炼化演算…”  

元神一号的嗡鸣声逐渐增强,带起一股剧烈的热风,升温了房间。  

“演算中…”  

“模型建立中,请在元神一号的坐标(36,65,36)催动法力…”  

方钧的伸出食指,法力凝聚于指尖,朝着元神一号的坐标(36,65,36)点去。  

紧接着,他又根据元神一号的计算结果,连点数百指,顷刻之间将法力蔓延到整个元神一号。  

元神一号的材料当然也是灵材,否则本身不足以被炼化成本命法宝。  

这是他使用锻造灵纹钢的技术,在空余的上班时间内私造的灵材。  

原材料本身不值钱,不过是凡铁而已,多耗损一些也无人在意。  

或者说哪怕大规模损耗修士也并不在意这些凡物。  

“嗡——!”  

突然,一股强大的反噬力席卷而来,方钧的身体猛然一震,嘴角溢出一丝鲜血。  

然而,他的眼神却愈发坚定:“果然…第二本命法宝的炼化,绝非易事。但即便如此,我也要做到!”  

这次反噬源自他的第一本命法宝天钧剑。  

在将元神一号炼化成本命法宝的过程中,三者的精气神相交,互不融洽,就形成了强烈的排斥。  

一般修士就是倒在这一步。  

甚至即便达到炼气九层的修士,哪怕炼化单一本命法宝,也极有可能因精气神无法调和而失败。  

失败的后果轻则重伤,中则断掉仙途,重则失去性命。  

但方钧不同。他的眼中精光越来盛,低声自语:“天钧剑是我的护道之宝,而元神一号是我的求道之器。两者,我都要!”  

他已经明白问题所在,炼化第二本命法宝的数学模型没有问题。  

问题就出在他对于法力的操控程度。  

就跟作业的答案已经明晃晃的摆在那里,你答题的速度还取决于你写字的速度。  

方钧就是写字的速度跟不上答案出现的速度,以至于理论上万无一失的模型出了意外。  

“嗡——!”  

他全身法力加速运转,如超频芯片般疯狂运转。  

丹田经脉传来撕裂般的疼痛,但他毫不在意。最大限度的通过神识去操控法力,强化对于法力的控制。  

很快就弥补了他自身对于法力的操控程度不足。  

然而第一关的艰难,已经撑住了。  

但紧接着就来到了第二关,那就是法力不够。  

炼化本命法宝,本来就需要庞大的法力,炼化第二本命法宝,所需的法力更多。  

原因就在于需要更多的法力去抑制修士、第一本命法宝、第二本命法宝之间的冲突。  

为了获取更多的法力,方钧开始压榨出天钧剑中所拥有的法力,辅助炼化的同时,又可以抑制住天钧剑的排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