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朽木不可雕(1/4)
荣国府,东路院。
内院堂屋之中,贾政回府之后,换了居家常服,端了玉钏上的热茶,正坐在罗汉榻上慢饮。
见门口红锦暖帘掀开,女儿探春笑着进来,穿着金色折枝菊纹对襟褙子,浅橘色折枝菊花马面裙。
青春俏丽,活泼娇艳,风姿绰约,贾政见了脸上便生出笑容。
他虽膝下有两子,但皆是纨绔荒废之辈,让他一直颇为失望。
反倒是庶女探春,不仅样貌人物出众,明慧机敏,落落大方。
从小便饱读诗书,能书能诗,正经才女之相,儿子宝玉和贾环皆不如她。
只可惜偏偏投错了女胎,贾政每每想起,便心生遗憾,不然二房必出举业发迹之子。
而且女儿探春从小崇文好学,不仅博览群书,还练得一笔好书法。
从小就和才华横溢、读书刻苦的贾琮亲近,举止志趣和自己颇为相近,也算是父女同心。
每次探春回东路院,贾政心情总是不错,儿子虽然荒谬,总算还有个顺心的女儿。
笑道:“三丫头,今儿怎么想着回来?”
探春笑道:“今日想来看看老爷,有要紧事和老爷说道,方才老爷还未回府,便去看了环儿的伤势。
他这次也算得了教训,以后必定会听老爷教诲,不敢再莽撞闯祸。
今日我带了一本笔注论语,让他腊月里好好攻读,开春去国子监读书,多少也像点样子。”
贾政听探春提起不争气的儿子,心情就有些不爽利,但听到国子监读书之言,一下便有些愕然。
问道:“环儿要去国子监读书?”
探春笑道:“三哥哥手上有两个荫监名额,一个给了二哥哥,他说兄弟之间一视同仁,要把另一个给环儿。
环儿虽还没到入监年龄,但三哥哥会和国子监请托人情,让环儿先入监旁听读书,等到年纪再正式录名。
三哥哥说让他早些入国子监,既能多一层约束,也能多受些诗书薰陶。
不管以后能否进学,多懂些圣贤传承之言,为人处事的道理,对环儿将来总有益处。”
贾政听了这话,神情激动喜悦,说道:“琮哥儿这话正说到我心坎上,读书不单单是为了求取功名。
更是为得圣贤传承教化,修正身心,处事立世,不堕蒙昧。
琮哥儿自己已成就事业,但还不忘拉扯家中兄弟,但凡有好的东西,也不忘分给他们。
这才是正经读书人的气度胸怀,只是宝玉和环儿都是惫懒性子,我真是担心他们有所辜负。”
探春说道:“那老爷是答应让环儿入监读书了?”
贾政笑道:“问的什么傻话,这等读书的好事,我哪里会不答应。
我会给家里发话,让你姨娘预备滋补之物,让环儿早些养好身体,能精神些入监读书,省的去丢我的脸。
我日常上衙办差,不能事事盯着,你也多留意你兄弟。
他如还要做耗,打骂都由你,他要是不服管教,你自来告诉我,瞧我不揭了他皮。”
探春笑道:“老爷,三哥哥说自古居移气,养移体,环儿从小长于豪门,享受富贵,未经磨砺。
此次虽是入监旁听,但三哥哥说最好让环儿住监读书,少回家门,隔断奢靡,颐养性情,比读书更要紧些。”
堂屋之外,王夫人站在门口侧边,将这父女两人的谈话,都听得一清二楚。
方才她听说贾政在堂屋喝茶,便也往堂屋里去,刚走动门口,便听到探春和贾政说话。
她知道自己老爷对这庶女,心里一贯看重,以前倒还不太明显。
自从东府那小子承袭荣国爵位,宝玉又常被人诬赖闲话,这一年都不顺当。
老爷便对三丫头愈发亲近,看着已经隐隐盖过宝玉,这让王夫人心中生出不喜。
三丫头自那次被自己责以家法,寻常都不敢多回东路院。
这次卡着老爷下衙时间过来,不知要闹什么玄虚,这会子父女俩独自说话,王夫人自然要探听底细。
等到听清事由,王夫人气得变了脸色,一双手握着有些发抖。
东府那小子竟要送贾环去国子监读书,国子监这等尊贵读书所在,难道连阿猫阿狗都能进去吗?
他给宝玉国子监名额也就罢了,环小子不过是个庶出的孽种,他凭什么和我宝玉一样,简直不成体统。
看三丫头的口风,琮哥儿似看在三丫头份上,像是要一心拉扯贾环,他这是要拆我宝玉的牌面,当真可恶!
难道他给宝玉国子监名额,从头到尾都是个幌子?
其实就是因三丫头的缘故,一心想要拉扯她兄弟。
又担心家里人会说闲话,才给了宝玉这个名额,省的外人说闲话,这小子当真奸诈透顶。
只有自家老爷为人忠厚,竟被他骗得死死的,还要念着他的好处,这小子的诡道诈术也当真厉害!
王夫人正气郁难平,突听里头贾政说道:“还是琮哥儿心思透彻,能看到常人忽视之处,怪不得他有今日成就。
从古便有孟母三迁之说,让环儿入监读书,端正心性举止确是个好主意,我瞧宝玉也该如此。”
王夫人听到这一句,便再也站不住了,自己宝玉对读书本就惧怕,对入国子监读书一直忐忑不安。
方才东府那小子只是故意放言,要在西府指点他书经教义,宝玉便吓得要搬出西府。
宝玉要是知道让他住监
内院堂屋之中,贾政回府之后,换了居家常服,端了玉钏上的热茶,正坐在罗汉榻上慢饮。
见门口红锦暖帘掀开,女儿探春笑着进来,穿着金色折枝菊纹对襟褙子,浅橘色折枝菊花马面裙。
青春俏丽,活泼娇艳,风姿绰约,贾政见了脸上便生出笑容。
他虽膝下有两子,但皆是纨绔荒废之辈,让他一直颇为失望。
反倒是庶女探春,不仅样貌人物出众,明慧机敏,落落大方。
从小便饱读诗书,能书能诗,正经才女之相,儿子宝玉和贾环皆不如她。
只可惜偏偏投错了女胎,贾政每每想起,便心生遗憾,不然二房必出举业发迹之子。
而且女儿探春从小崇文好学,不仅博览群书,还练得一笔好书法。
从小就和才华横溢、读书刻苦的贾琮亲近,举止志趣和自己颇为相近,也算是父女同心。
每次探春回东路院,贾政心情总是不错,儿子虽然荒谬,总算还有个顺心的女儿。
笑道:“三丫头,今儿怎么想着回来?”
探春笑道:“今日想来看看老爷,有要紧事和老爷说道,方才老爷还未回府,便去看了环儿的伤势。
他这次也算得了教训,以后必定会听老爷教诲,不敢再莽撞闯祸。
今日我带了一本笔注论语,让他腊月里好好攻读,开春去国子监读书,多少也像点样子。”
贾政听探春提起不争气的儿子,心情就有些不爽利,但听到国子监读书之言,一下便有些愕然。
问道:“环儿要去国子监读书?”
探春笑道:“三哥哥手上有两个荫监名额,一个给了二哥哥,他说兄弟之间一视同仁,要把另一个给环儿。
环儿虽还没到入监年龄,但三哥哥会和国子监请托人情,让环儿先入监旁听读书,等到年纪再正式录名。
三哥哥说让他早些入国子监,既能多一层约束,也能多受些诗书薰陶。
不管以后能否进学,多懂些圣贤传承之言,为人处事的道理,对环儿将来总有益处。”
贾政听了这话,神情激动喜悦,说道:“琮哥儿这话正说到我心坎上,读书不单单是为了求取功名。
更是为得圣贤传承教化,修正身心,处事立世,不堕蒙昧。
琮哥儿自己已成就事业,但还不忘拉扯家中兄弟,但凡有好的东西,也不忘分给他们。
这才是正经读书人的气度胸怀,只是宝玉和环儿都是惫懒性子,我真是担心他们有所辜负。”
探春说道:“那老爷是答应让环儿入监读书了?”
贾政笑道:“问的什么傻话,这等读书的好事,我哪里会不答应。
我会给家里发话,让你姨娘预备滋补之物,让环儿早些养好身体,能精神些入监读书,省的去丢我的脸。
我日常上衙办差,不能事事盯着,你也多留意你兄弟。
他如还要做耗,打骂都由你,他要是不服管教,你自来告诉我,瞧我不揭了他皮。”
探春笑道:“老爷,三哥哥说自古居移气,养移体,环儿从小长于豪门,享受富贵,未经磨砺。
此次虽是入监旁听,但三哥哥说最好让环儿住监读书,少回家门,隔断奢靡,颐养性情,比读书更要紧些。”
堂屋之外,王夫人站在门口侧边,将这父女两人的谈话,都听得一清二楚。
方才她听说贾政在堂屋喝茶,便也往堂屋里去,刚走动门口,便听到探春和贾政说话。
她知道自己老爷对这庶女,心里一贯看重,以前倒还不太明显。
自从东府那小子承袭荣国爵位,宝玉又常被人诬赖闲话,这一年都不顺当。
老爷便对三丫头愈发亲近,看着已经隐隐盖过宝玉,这让王夫人心中生出不喜。
三丫头自那次被自己责以家法,寻常都不敢多回东路院。
这次卡着老爷下衙时间过来,不知要闹什么玄虚,这会子父女俩独自说话,王夫人自然要探听底细。
等到听清事由,王夫人气得变了脸色,一双手握着有些发抖。
东府那小子竟要送贾环去国子监读书,国子监这等尊贵读书所在,难道连阿猫阿狗都能进去吗?
他给宝玉国子监名额也就罢了,环小子不过是个庶出的孽种,他凭什么和我宝玉一样,简直不成体统。
看三丫头的口风,琮哥儿似看在三丫头份上,像是要一心拉扯贾环,他这是要拆我宝玉的牌面,当真可恶!
难道他给宝玉国子监名额,从头到尾都是个幌子?
其实就是因三丫头的缘故,一心想要拉扯她兄弟。
又担心家里人会说闲话,才给了宝玉这个名额,省的外人说闲话,这小子当真奸诈透顶。
只有自家老爷为人忠厚,竟被他骗得死死的,还要念着他的好处,这小子的诡道诈术也当真厉害!
王夫人正气郁难平,突听里头贾政说道:“还是琮哥儿心思透彻,能看到常人忽视之处,怪不得他有今日成就。
从古便有孟母三迁之说,让环儿入监读书,端正心性举止确是个好主意,我瞧宝玉也该如此。”
王夫人听到这一句,便再也站不住了,自己宝玉对读书本就惧怕,对入国子监读书一直忐忑不安。
方才东府那小子只是故意放言,要在西府指点他书经教义,宝玉便吓得要搬出西府。
宝玉要是知道让他住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