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寒热迥异,不给面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我是吉林那边地方政府的,老家京城的…当时您岳母到我们当地做防疫工作,我是配合她工作的,那会儿我就听过您的大名了,苏联远东大流感,都多亏了您的中药方剂,让我们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了。”陆同志自我介绍道,还说了一下和方言的关系。  

虽然这个关系确实有点远,不过方言还是对着他招呼道:  

“你好,我们协和确实没有安排我接诊,不过我一直都在西苑医院完成学校的见习工作。”  

陆同志一拍大腿:  

“哎吆,早知道这样,我就该早点来西苑医院的。”  

然后他说道:  

“对了,您都在协和工作了,怎么还…”  

方言摆摆手,指了指床上躺着浑身都发黄的那位:  

“我们还是待会儿再说其他的吧,先给这位…”  

“我侄女!”陆同志说道。  

方言点头:  

“对,先看看她的情况怎么样。”  

“好好,您赶紧来看。”对方也连连点头。  

方言看了一眼方药中和其他医生,意思是自己可就不和他们客气了。  

他们都抬手示意,让方言别客气。  

方言赶紧来到病人床前,对方年龄已经看不出来了,因为她整个头和脸都是肿起来的状态,并且身上出现了严重的黄疸,这会儿还有意识。  

方言看了下她的眼睛,巩膜发黄。  

摸一下额头,发现还有点低烧。  

接着方言又看了一下她的四肢,手现在还是正常的状态,但是脚就不行了,已经肿了起来。  

方言注意到她的呼吸节奏,很短很急促。  

“现在是什么感觉?”方言对着患者问道。  

患者一脸难受的说道:  

“头昏,没力气,口苦,心慌。”  

方言点了点头,虽然状态不好,但是神志还是清楚的,说话也还有调理。  

方言摸到患者的左手,然后方药中自己就走到了右边,两人都同时诊脉。  

方言对患者问道:  

“上过厕所吗?”  

“上过。”对方点头。  

方言继续问道:  

“大小便怎么样?”  

患者说道:  

“小便没有,大便很稀,但是又不是拉肚子的那种。”  

“溏稀?”方言问道。  

对方点头:  

“嗯。”  

接着方言又说道:  

“把舌头吐出来给我看看。”  

对方吐出舌头,方言看到舌质淡红色,舌苔薄白。  

接着方言开始专心的诊脉,等到他诊断完成后,另外一边的方药中也诊断完成了。  

“脉虚弦。”方言对着方药中说道。  

对方点头:  

“我这里也是。”  

方言点了点头。  

开始拿出纸笔一边分析一边记录起了医案:  

患者头面虚浮如裹棉,眼睑浮肿透亮,此为《素问水热穴论》“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的水泛高原之象;全身皮肤黄染如橘而不泽,巩膜黄染边界模糊,与阳黄的鲜明如橘子皮不同,更符合阴黄“黄色晦暗如烟熏”的特征。  

四肢肿胀以下肢为甚,按之凹陷不起,提示脾失健运、水湿下趋,与《景岳全书》“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吻合。  

呼吸短浅急促,吸气难入,为“肾不纳气”的典型表现;口苦而不干,结合大便溏薄如溏稀,提示寒湿中阻、胆气上逆,而非热证的口苦咽干。  

自诉“心慌头昏“,与血常规中红细胞90万/μL的重度贫血对应,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清阳不升”,恰如《灵枢口问》所言“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  

寸口脉虚弦并见:虚脉主气血大亏,轻取无力,重按空虚;弦脉主痛主瘀,此处为精血不足、脉道不充所致的“虚弦“,而非实邪阻滞的弦劲有力。两尺脉沉细如丝,提示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湿,与《濒湖脉学》“沉细而软为弱,主肾气虚寒“互参。  

顿了顿,方言写下了核心病机定位:  

本虚标实,以脾肾两虚为根本,寒湿瘀阻为标。  

看到方言写的内容,一旁几个人都纷纷点头。  

这情况倒是和熊婧闺女略微有些差别,共性是同为高危再障合并肝损伤,病机均涉及脾肾亏虚、毒瘀互结,都可采用温阳化湿、填髓生血的治疗原则。  

差异是新加坡熊婧闺女的病例为湿热毒邪壅盛(黄疸指数120μl/L伴高热),当时是重用了犀角地黄汤凉血解毒。  

但是本例为“寒湿凝滞为主”(无高热,舌淡苔白),所以需要温化寒湿,用药方向寒热迥异。  

现在他的情况有些紧急,脉虚弦欲绝、呼吸急促,有气随血脱之险,需要固脱止血,逆转病危。  

“怎么样?有办法没?”这时候崇文区的那位医生凑了过来,看着方言写的东西。  

方言和其他几个西苑医院的医生都看向他,方药中和陈科冀更是一副看弱智的表情,这不明显吗?  

辩证都写出来了,你还问有没有办法?  

他又问道:  

“有啊?那…不讨论讨论?”  

方言瞬间明白过来…这是想要分点功劳呢。  

他也是无语了。  

方药中冷笑道:  

“说了你懂吗?”  

他这脾气就这样,一点不惯着。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  

老凤努力码明天的去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