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我山炮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正在进攻一营阵地的岩田勇二,在听到麻子沟内部战斗声突然停止后,立刻就意识到大事不妙。  

这个动静可不像是竹内大队突围成功的声音。  

“让部队撤下来,重新组织攻击。”岩田勇二立刻命令道。  

现在山头上的八路军打的很顽强,一中队短时间并没有突破的可能。  

如果沟内的竹内大队被全歼,那八路必然会增援山头阵地,到时候一中队就危险了。  

与其在上面冒险,还不如先退下重整旗鼓,然后视情况再做决定。  

等陈成兴带着二营赶到的时候,就只看到了鬼子撤退的尾巴。  

而鬼子在撤回去后并没有丝毫的停留。  

在脱离战斗后,岩田勇二最后看了一眼山头上的八路军,选择带着部队登车跑路。  

八路军的支援到位,那竹内大队肯定是已经没了,自己再打下去只会将自己陷入绝境。  

看着撤退的鬼子援军,陈成兴一阵可惜。  

一个步兵中队加一个机枪小队,大小也算块肥肉了,只可惜鬼子指挥官太果断,不给自己迂回包抄的机会。  

等李云龙他们带着部队赶到麻子沟的时候,就只见鬼子死了一地,新二团的战士正在打扫战场。  

看着一地的装备,李云龙眼珠子都要红了。  

正常来说,这些都是他的啊!  

都tnd怪小鬼子,没事你休息什么?!  

可仗是新二团打的,新一团一点忙没帮,李云龙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帮忙打扫的话来。  

他是要脸的,二皮脸那也是脸啊。  

“陈成兴,情况怎么样?”旅长匆匆赶到。  

“水泉的鬼子已经全歼,五龙县派出了援兵,不过现在已经撤走了。”陈成兴说道。  

“好!”旅长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下子他的作战目的就完成了。  

“所有人,继续前进,包围五龙县!”旅长命令道。  

“是!”  

李云龙他们立刻挥师继续北上,而陈成兴让三营继续打扫战场,随后带着其余部队也跟了上去。  

386旅将五龙县给团团包围后,发现这个县城比水泉还要难啃。  

五龙县不但有坚固的城防,周围还有三山镇、井池镇以及福安的鬼子作为策应。  

临时指挥部内,旅长看着地图想了半天,说道:“五龙县不能强攻,因此我决定围点打援,你们有意见吗?”  

陈成兴几人纷纷摇头,对目前局势而言,围点打援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好,那就由772团1营、2营及地方部队继续围困五龙。”  

“李云龙带新一团伏击三山镇之敌。”  

“孔捷带独立团负责伏击井池镇之敌。”  

“陈成兴带新二团以及772团3营负责伏击福安方向之敌。”  

“你们都明白了吗?”旅长问道。  

“明白!”众人起身立正。  

三山镇和井池镇都是中队规模的鬼子加两三百伪军,以新一团和独立团的实力足以对抗。  

而福安则完全不同。  

福安位于崖庐山脉与横山山脉的交界处,它与雁门关、偏关合称“三关”,是山西境内长城防线的重要关口。  

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抵御少数民族南下的重要边关。到了近代,随着铁路交通的兴起,福安更是成为了纵贯山西的同蒲铁路的必经之地。  

所以福安的战略地位要远超晋西北其他诸县。  

因为福安的战略地位突出,所以千田联队的联队部就放在里。  

福安城内的主战部队除了有一支步兵大队外,联队属的另外3门山炮也都在这里。  

除此之外,还有一支刚投靠鬼子的伪军,是人数足有一千多人的独2旅。  

所以为了使新二团拥有绝对的优势,旅长专门把772团的3营派给了陈成兴。  

陈成兴几人离开指挥部,各自返回部队,准备连夜出发。  

现在他们已经对五龙县完成包围,不用想也知道,明天天亮后鬼子的援军就会出发,他们得在那之前抵达位置才行。  

李云龙返回后新一团后立刻集合部队,准备出发。  

但是部队完成集合后,李云龙却发现哪里好像不太对。  

环视了一圈后,李云龙反应过来,没看到山炮啊!  

“张大彪!张大彪!”李云龙大喊道。  

张大彪眼看躲不过去,只能从人群里走了出来。  

“团长。”张大彪低眉臊眼道。  

“我问你,我山炮呢?!”李云龙急道,这可是他的心头肉啊。  

“在路上被旅长给要走了,连步兵炮一起。”张大彪无奈道。  

“什么?!”李云龙没想到步兵炮都没了。  

“旅长说这是集团作战的战果,不能被某一个团独吞。”张大彪解释道。  

“不能被独吞,那旅长也不能全拿走啊!”  

“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张大彪,我走之前是怎么跟你说的?你怎么就不敢跟旅长干一架呢?!”  

李云龙都快要气死了,搞这几门炮容易吗?就这么被连锅端了?  

“也没都拿走,咱们缴获的枪支弹药留下了。”张大彪说道。  

这次新一团可是抢到了足足6挺重机枪,独立团和772团一共才分了6挺。  

“这是重机枪的事吗?!”李云龙愤愤道。  

如果有的选,李云龙宁愿拿这6挺重机枪去换那两门步兵炮。  

有了步兵炮,新一团就能打炮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