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犀浦之战(2/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也走出了牙帐,来到高台上远眺战场。  

只是稍微看了几眼,他便已经看出了陇右的投石机和床弩比己方的威力更大。  

“传令索勋、梁缵率军后撤,我们的投石车和床弩不是他们的对手。”  

“撤回来,让他们先进攻我们。”  

“是!”身旁的都将作揖应下,随后连忙下达军令。  

不多时,前线的梁缵与索勋接到军令时,双方已经交锋五轮,西川军被陇右军的三弓床弩稳稳压制。  

眼见投石机被摧毁的只剩十七台,他们连忙下令民夫推动器械后撤。  

与此同时,耿明也交代阵地前推,进攻西川军营盘,随后翻身上马,往牙帐疾驰而去。  

半柱香后,耿明来到牙帐前作揖:“节帅,西川军把床弩和投石机后撤了。”  

他话音落下,帐内便响起了甲片声。  

刘继隆迈步走出牙帐,身后跟着韦工啰碌。  

“时辰差不多了,传令前军准备壕桥,过河后用盾车探路,必须在正午前攻破西川军的营垒!”  

“是!”  

伴随着刘继隆一声令下,耿明当即开始征调后方民夫来到前线。  

三十辆盾车已经准备好,十架壕桥也被搭建好,只等被扛到清水河。  

刺耳的哨声不断在营盘内作响,七千汉卒与五千番卒开始走出营门,随后是三千骑兵和三千马步兵。  

眼见陇右全军出动,西川军内传出号角声,无数兵卒走出营盘,列阵营盘前。  

五千马步兵居左右两翼,中间是二万三千步卒。  

高骈依旧站在营内高台上,面前已经摆上案几,上面插着五色令旗。  

他取出令旗开始挥舞,十二名旗兵见状跟随挥舞令旗。  

“诸队准备!”  

索勋见状振臂高呼,二万三千步卒以每五十人组成一队开始听从号令指挥,形成四百六十队。  

高骈挥舞令旗,则各军、营、团、队的执旗兵立马跟随挥舞,将军令传达各队。  

“队别相去别十步,其队方十步,分布使均。”  

“驻队塞空,去前队二十步!”  

各队队头根据旗语下达军令,每队兵卒开始跟随队头军令调整。  

不多时,西川军中队与队之间横向间隔十步,每队占地方圆十步,确保分布均匀。  

后方驻守部队填补阵列空隙,距离前锋队列二十步。  

眼见各队几乎完美执行军令,高骈开始加快令旗挥舞速度,而西川军也随之开始继续调整。  

西川军的变化在刘继隆眼前,刘继隆走上巢车,身后还有左右两辆巢车,每辆巢车各站旗兵九名。  

刘继隆低头看了眼自己面前的令旗,随后远眺西川军营内的高台,眯了眯眼睛后取出令旗开始挥舞。  

“进!”  

“呜吼!呜吼!呜吼…”  

陇右前军的步卒开始战吼,民夫们推动壕桥与盾车开始进军。  

面对陇右军的行动,西川军不为所动,都在等待旗语指挥。  

“直娘贼的,这个高骈还真有几分能耐!”  

“某也是跟随张司空从肃州杀出来的老兵了,确实还没见过除节帅和张司空外,能将三军指挥如此严整的将领。”  

“那又如何?不过是一狗辈,哪是我等对手!”  

刘继隆脚下的都尉阵中,几名都尉吞咽口水,眼看着远处整齐划一的西川军,难得夸赞起了对方。  

不过即便夸赞,他们也依旧认为陇右才是最强。  

“搭桥!”  

“盾车准备!”  

前军之中,韦工啰碌指挥着五千番兵和三千多民夫开始搭建壕桥。  

三千民夫在担惊受怕中,肩扛壕桥,埋头前冲后,先以数百名民夫跳下清水河,然后在水中寻找平整处搭建桥架。  

桥架搭建好后,后续民夫开始推动搭建起了的壕桥,将壕桥推到了桥架上。  

不过半柱香,十座宽丈许,长八丈的壕桥便搭建完毕。  

壕桥民夫退下,三百多名民夫开始推动盾车前进,盾车背后跟随五千番兵。  

番兵列队,以纵队跟随盾车前进,而这一幕也被西川军所见。  

他们距离西川军还有一百步的距离,看似一马平川,但当他们开始前进后,许多盾车瞬间消失在原地。  

堑壕上的薄木板碎裂,盾车连带民夫摔入堑壕内,被木刺扎穿身体。  

“救我…救我…”  

“疼!救命…”  

“阿娘,阿娘…”  

这些民夫没有立即死去,而是在疼痛和绝望中不断求救。  

然而前军并未停下,他们继续向前进军,几乎每走十步,就有盾车和民夫跌落堑壕之中。  

时间不断过去,眼看着堑壕都被试探出来,高骈当即挥舞令旗。  

“每隔一队,定一战队,即出向前各进五十步。”  

“听角声第一声绝,诸队即一时散立;第二声绝,诸队一时捺枪卷幡、张弓、拔刀。”  

“第三声绝,诸队一时举枪;第四声绝,诸队一时笼,枪跪膝坐,目看中军大黄旗,耳听鼓声!”  

令旗挥舞,诸队队头纷纷对本队唱声指挥,西川军严阵以待。  

单从目前表现来看,西川军的表现,远超被陇右击败的北军精骑和中原诸镇官兵。  

刘继隆也察觉到了西川军令行禁止的素质,但比起陇右,他们还差了不少。  

他手中令旗开始挥舞,而战场上的盾车也已经冲到了距离西川军不足五十步的位置。  

按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