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魏博鼓噪(2/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度使李承勋谎报军情,理应贬官他处。”  

“陛下,臣附议…”  

群臣纷纷表态,李漼见状看向徐商:“徐相以为如何?”  

徐商见状,连忙回礼作揖道:“臣以为,李承勋谎报军情,理应夺职。”  

“但念其昔年讨贼有功,不如贬至容管经略?”  

徐商试探着询问,而李漼也没想过将李承勋夺职,毕竟他手上还有近三万兵马,贬往岭南道的容管地区已经不错了。  

“既然如此,此事便交给徐相来做吧。”  

“臣领旨…”  

徐商恭敬退下,李漼则是继续道:“河淮讨贼,为何久久无功?”  

“回陛下。”于琮走出来作揖道:“魏博兵马还在宋州,并未离去。”  

“何全皞请表,称军中将士正等朝廷犒军,所朝廷犒军,则大军遂走。”  

“刘使相亦请表朝廷犒军,以免节外生枝…”  

于琮的话,令李漼青筋暴起。  

在他看来,魏博兵马连个黄巢都打不过,反被杀伤二千余,实在无功。  

若是以往,估计不用朝廷开口,魏博的兵马自己就灰溜溜回魏博镇去了。  

如今这群魏博兵马敢于威胁朝廷,不就是觉得朝廷在西境接连大败,所以才敢于跋扈。  

想到这里,李漼下意识就想要出兵讨平魏博这群乱兵。  

只是理智告诉他,大唐已经经不起折腾了,所以李漼深吸口气后质问道:“他们要朝廷如何犒军?”  

眼见皇帝询问,于琮略微踌躇的开口道:  

“绢每人十五匹,钱每人二十贯,酒每人十升,羊五人一口,白米每人五斗…菜每人十斤,盐、酱、醋每人五斤,椒每人半斤,姜、葱每人三斤。”  

于琮将魏博镇所需犒军的物资说了出来,先后十八种,包含了犒赏、犒军、开拔等等钱粮酒肉的物资。  

“以臣所算,应不下十八万六千余贯…”  

于琮试探着报出预算,李漼听得脑袋疼痛。  

他已经给过魏博两次犒赏,如今第三次犒赏,却仍旧索要那么多东西…  

“告诉刘瞻和何全皞,朝廷没有他们要的这些东西。”  

“准备绢二万匹,钱五万贯,如果他们不要,就让他们一直在宋州待着吧!”  

李漼拂袖而起,不等旁人阻拦,便离开了金台。  

群臣见状,只能躬身唱礼,将其送走后,又在徐商、于琮、路岩三人的维持下,简单讨论了几句。  

最终群臣都觉得不该答应魏博兵马的要求,而是按照皇帝开出的条件来犒军。  

事情定下后,群臣纷纷退出了紫宸殿,而快马也在不久后疾驰离开了长安城…  

“杀!!”  

“碰——”  

十一月十二日,在长安快马疾驰的同时,唐州与随州却在王仙芝所率农民军的强攻下岌岌可危。  

三日前,节度使卢耽兵败方城,只能撤往邓州而去。  

王仙芝得知卢耽败退后撤往邓州,当即加大了对唐州和随州的攻势,并不断裹挟乡野百姓。  

最终,唐州与随州各县被攻破,王仙芝也率军杀入了泌阳县中,将那所谓县令杀死后,掌管了县衙。  

县内的世家豪强还在依托坊墙抵御乱兵,但平民居住的坊内却已经传出了喊杀声与女子的求饶声…  

“狗鼠的豪强,传令三军,攻破此坊,快活三日!”  

坊外,毕师铎等人指挥着乱兵强攻紧邻着县衙的街坊,而坊内的世家豪强,也几乎将族中所有男人派上了战场。  

兵器碰撞的声音络绎不绝,弩箭交织碰撞,冲车不断撞击厚实的坊墙。  

渐渐地,坊墙被冲车破开了一道口子,无数乱兵涌入其中,对这些昔日瞧不上他们的豪强子弟展开了屠杀。  

昔日那些华贵的世家女子争相逃跑,精通六艺的世家子弟们在面对披甲的乱兵时,也如昔日身为农民的乱兵们在面对他们时那般孱弱。  

这种情况下,便是毕师铎、曹师雄等军将都不敢随意下令,只能带着亲兵加入其中,抢夺那些容貌好看,肌肤白皙娇嫩的女子送往县衙。  

这样的场景在泌阳县内比比皆是,哪怕昔日代表朝廷威严的县衙正堂,也能看到王仙芝搂着女子坐在主位。  

“节帅,您看看,这是南阳张氏的旁系嫡女!”  

尚君长拽着几名女子走入衙门中,坐在主位的王仙芝见状抬头,与那几名女子对视。  

那几名女子妆发混乱,却依旧能看出其容貌娇俏。  

王仙芝看得食指大动,不由得笑道:“直娘贼的,听说这南阳张氏还出过皇后。”  

“我若是寻了这几个女子,岂不是与皇帝都能攀亲戚了?哈哈哈哈…”  

“都留下,等我先享受了这泌阳县令的女子,再享受她们!”  

“是!”尚君长笑着留下几名兵卒,转身离开了县衙。  

县衙内外,皆是乱兵鼓噪玩乐的声音,直到入夜,这些声音才渐渐平息下来。  

王仙芝召来了尚君长他们,他们每个人都红光满面,显然都享受了一番。  

王仙芝见状笑道:“我们现在拿下了唐州,拿下随州也只是时日多少罢了。”  

“我仔细想了想,这官军如此不堪一击,我们何必在唐随二州蛰伏,不如杀入邓州,北上商州,杀去长安!”  

兴许是多日来的大捷让王仙芝产生了错觉,他似乎忘记了自己当初是怎么被王式追杀的,竟然敢提出进攻长安的建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