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海内震动(5/6)
阶、勋爵等官职,听得人心生嫉妒,却又不敢接下此差事。
“臣谢陛下隆恩…”
郑畋连忙作揖行礼,但起身后第一件事便是对李漼说道:“陛下,王少保虽兵败,然对陇右及刘继隆已然熟悉,臣请陛下准许王少保留营三月,待开春前再召入京中问罪。”
“可!”李漼现在看郑畋是怎么看怎么欢喜,自然不会拒绝他。
郑畋见状退回位置上,李漼则是对徐商质问道:
“朕听闻黄巢、王仙芝等处盗寇聚集淮河西南,占据州县,祸害百姓。”
“魏博既然领了犒赏,为何不南下讨贼,而是按兵不动?”
提起中原的事情,李漼也是来了脾气。
他先后两次犒赏,本指望魏博打个胜仗,结果魏博在宋州按兵不动。
贼不多杀,犒赏倒是不少领。
“陛下,魏博牙兵素来跋扈,何全皞虽有心杀贼,然牙兵鼓噪,不肯南下。”
徐商为何全皞解释着,李漼闻言却骂道:“拿着朝廷的钱粮却不肯南下,既然如此便令何全皞率军返回魏博,征召昭义、河东、河中等处兵马南下,授宣武军节度使刘瞻同平章事,速速讨贼。”
“臣领旨…”徐商无奈应下,李漼见状继续问道:
“李国昌、李克用父子所率沙陀兵马行至何处了?”
“回陛下…”徐商整理了一下思绪,接着才继续道:
“此父子二人先行返回了代北,如今聚兵四千南下,刚刚进入河南道。”
“不出预料,大概三五日间便能抵达宋州,归刘使相节制后讨贼。”
徐商话音落下,原本退回位置上的郑畋又站了出来,主动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如今可先派兵马围堵淮南道的王、黄二贼,再调沙陀精骑平定庞勋所率泰山贼寇。”
“只要将庞勋讨平,庞使君所率三万兵马便可南下,届时合兵讨击王、黄二贼更易。”
郑畋并不知道黄巢打着什么主意,只是从如今局面来看,王仙芝和黄巢更偏向于流寇打法,而庞勋却一直盘踞泰山、鲁山等地,四处出击,尤其侧重山南的徐州地界。
显然庞勋还打着夺取徐州,袭扰朝廷漕运的心思。
“陛下,臣以为,庞勋与王仙芝毕竟是军中军将,若是朝廷愿意招抚,此二人必定愿意臣服朝廷。”
路岩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作揖建议,李漼听后微微皱眉:“那黄巢呢?”
面对黄巢,路岩又是不一样的态度:“陛下,黄巢与庞勋、王仙芝不同。”
“后者二人皆乃朝廷军将,无奈叛去,若招抚则可定,而黄巢不过一流寇,祖辈皆为白衣,做着走私私盐的生意,着实下贱,即便招抚,也无心臣服朝廷,理应讨平!”
路岩话音落下,郑畋连忙道:“怎可以用身世来定夺人之好坏?”
“更何况,黄巢为陇右牙商,若非县衙围剿,也不会聚众作乱,如果朝廷愿意招抚,说不定能得到一良才。”
“良才?”路岩轻嗤,脸上露出不屑道:“郑侍郎恐怕不知,这黄巢屡试不第,每次都是文章不通,语犯禁忌。”
“从其文章来看,此人恐怕早有不臣之心,而朝廷又与叛军不死不休,他如何能心悦臣服?”
路岩的话,倒是说动了李漼,毕竟在他看来,此刻与陇右染上关系的,都不是什么好人。
想到这里,李漼主动开口道:“命同平章事刘瞻,以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招抚王仙芝。”
“另命康承训以泗州团练使兼监察御史招抚庞勋,若二人愿意招抚,则令刘瞻、康承训统帅二部,围剿黄巢。”
“陛下英明!”路岩不假思索的对李漼赞颂起来,郑畋见状只能摇头退下。
眼见群臣无事,李漼当即走下金台,鸿胪寺卿也连忙唱礼散朝。
百官走出紫宸殿,张议潮身旁跟着张淮铨与张淮鼎,三人各有心思。
张淮鼎眼见朝廷不断输给刘继隆,心中不免想到了当初刘继隆答应会和他里应外合的事情。
“若是有机会,倒是可以和刘继隆里应外合,我张淮鼎何愁无法立皇帝?”
张淮鼎暗自激动,而张淮铨则是在担心张淮深得知张议潭讣讯的反应。
张议潮与二人所想不同,他此刻十分纠结,因为他已经看出了刘继隆到底想干嘛。
如果他将自己的推测告诉皇帝,那朝廷必然能做出合理的调整。
只是他一想到朝廷对河陇的态度,他又按下了这份心思。
他想要尽忠,又舍不得河陇归义军死伤,于是他在忠义之间不断摇摆,难以抉择。
直到坐上马车,张议潮才叹了口气,选择了河陇的将士与百姓,而非对他们刻薄的朝廷…
在百官散朝后,无数快马冲出长安城,分别向各道送去旨意,而郑畋也没有久留长安,翌日便前往了陇州。
五日后,宋州的刘瞻先行得到了送离魏博军,招抚王仙芝的旨意。
不过他并未轻举妄动,而是等待了几日,直到沙陀的李国昌、李克用父子率四千精骑抵达了宋城县后,这才通知了魏博的军将们前去迎接。
李国昌和李克用几乎是将代北最后的家底掏了出来,期间又在河东、河中两镇装备了甲胄,虽然没有具装骑兵,却也是全军披甲的精骑了。
他们一扫在陇右遭遇的颓势,反而意气风发了起来。
不过沙陀的军纪确实不行,四千精骑
“臣谢陛下隆恩…”
郑畋连忙作揖行礼,但起身后第一件事便是对李漼说道:“陛下,王少保虽兵败,然对陇右及刘继隆已然熟悉,臣请陛下准许王少保留营三月,待开春前再召入京中问罪。”
“可!”李漼现在看郑畋是怎么看怎么欢喜,自然不会拒绝他。
郑畋见状退回位置上,李漼则是对徐商质问道:
“朕听闻黄巢、王仙芝等处盗寇聚集淮河西南,占据州县,祸害百姓。”
“魏博既然领了犒赏,为何不南下讨贼,而是按兵不动?”
提起中原的事情,李漼也是来了脾气。
他先后两次犒赏,本指望魏博打个胜仗,结果魏博在宋州按兵不动。
贼不多杀,犒赏倒是不少领。
“陛下,魏博牙兵素来跋扈,何全皞虽有心杀贼,然牙兵鼓噪,不肯南下。”
徐商为何全皞解释着,李漼闻言却骂道:“拿着朝廷的钱粮却不肯南下,既然如此便令何全皞率军返回魏博,征召昭义、河东、河中等处兵马南下,授宣武军节度使刘瞻同平章事,速速讨贼。”
“臣领旨…”徐商无奈应下,李漼见状继续问道:
“李国昌、李克用父子所率沙陀兵马行至何处了?”
“回陛下…”徐商整理了一下思绪,接着才继续道:
“此父子二人先行返回了代北,如今聚兵四千南下,刚刚进入河南道。”
“不出预料,大概三五日间便能抵达宋州,归刘使相节制后讨贼。”
徐商话音落下,原本退回位置上的郑畋又站了出来,主动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如今可先派兵马围堵淮南道的王、黄二贼,再调沙陀精骑平定庞勋所率泰山贼寇。”
“只要将庞勋讨平,庞使君所率三万兵马便可南下,届时合兵讨击王、黄二贼更易。”
郑畋并不知道黄巢打着什么主意,只是从如今局面来看,王仙芝和黄巢更偏向于流寇打法,而庞勋却一直盘踞泰山、鲁山等地,四处出击,尤其侧重山南的徐州地界。
显然庞勋还打着夺取徐州,袭扰朝廷漕运的心思。
“陛下,臣以为,庞勋与王仙芝毕竟是军中军将,若是朝廷愿意招抚,此二人必定愿意臣服朝廷。”
路岩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作揖建议,李漼听后微微皱眉:“那黄巢呢?”
面对黄巢,路岩又是不一样的态度:“陛下,黄巢与庞勋、王仙芝不同。”
“后者二人皆乃朝廷军将,无奈叛去,若招抚则可定,而黄巢不过一流寇,祖辈皆为白衣,做着走私私盐的生意,着实下贱,即便招抚,也无心臣服朝廷,理应讨平!”
路岩话音落下,郑畋连忙道:“怎可以用身世来定夺人之好坏?”
“更何况,黄巢为陇右牙商,若非县衙围剿,也不会聚众作乱,如果朝廷愿意招抚,说不定能得到一良才。”
“良才?”路岩轻嗤,脸上露出不屑道:“郑侍郎恐怕不知,这黄巢屡试不第,每次都是文章不通,语犯禁忌。”
“从其文章来看,此人恐怕早有不臣之心,而朝廷又与叛军不死不休,他如何能心悦臣服?”
路岩的话,倒是说动了李漼,毕竟在他看来,此刻与陇右染上关系的,都不是什么好人。
想到这里,李漼主动开口道:“命同平章事刘瞻,以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招抚王仙芝。”
“另命康承训以泗州团练使兼监察御史招抚庞勋,若二人愿意招抚,则令刘瞻、康承训统帅二部,围剿黄巢。”
“陛下英明!”路岩不假思索的对李漼赞颂起来,郑畋见状只能摇头退下。
眼见群臣无事,李漼当即走下金台,鸿胪寺卿也连忙唱礼散朝。
百官走出紫宸殿,张议潮身旁跟着张淮铨与张淮鼎,三人各有心思。
张淮鼎眼见朝廷不断输给刘继隆,心中不免想到了当初刘继隆答应会和他里应外合的事情。
“若是有机会,倒是可以和刘继隆里应外合,我张淮鼎何愁无法立皇帝?”
张淮鼎暗自激动,而张淮铨则是在担心张淮深得知张议潭讣讯的反应。
张议潮与二人所想不同,他此刻十分纠结,因为他已经看出了刘继隆到底想干嘛。
如果他将自己的推测告诉皇帝,那朝廷必然能做出合理的调整。
只是他一想到朝廷对河陇的态度,他又按下了这份心思。
他想要尽忠,又舍不得河陇归义军死伤,于是他在忠义之间不断摇摆,难以抉择。
直到坐上马车,张议潮才叹了口气,选择了河陇的将士与百姓,而非对他们刻薄的朝廷…
在百官散朝后,无数快马冲出长安城,分别向各道送去旨意,而郑畋也没有久留长安,翌日便前往了陇州。
五日后,宋州的刘瞻先行得到了送离魏博军,招抚王仙芝的旨意。
不过他并未轻举妄动,而是等待了几日,直到沙陀的李国昌、李克用父子率四千精骑抵达了宋城县后,这才通知了魏博的军将们前去迎接。
李国昌和李克用几乎是将代北最后的家底掏了出来,期间又在河东、河中两镇装备了甲胄,虽然没有具装骑兵,却也是全军披甲的精骑了。
他们一扫在陇右遭遇的颓势,反而意气风发了起来。
不过沙陀的军纪确实不行,四千精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