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攻克秦州(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精骑,前军、中军以张武统帅七千步卒为主,后军则是五千马步兵为主,由自己亲自指挥。  

半刻钟的时间,一万两千大军便改换阵型,列阵于官军对面。  

他们的列阵速度令官军中的不少将领脸色难看,尤其是王重荣与赵黔。  

官军的战阵比陇右的更简单,却耗费了两刻钟才列成,而陇右仅仅花费半刻钟便列成,根本不需要调整。  

双方差距显露出来,而刘继隆也在结阵完成后挥下了令旗。  

“呜呜呜——”  

号角声吹响,由于没有携带鼓车,刘继隆所能用的号令便少了一种,但这并不影响他击破王式。  

“进!”  

张武居中军,眼见刘继隆下令他们进军,他不假思索挥下令旗,由旗兵传递而出。  

前军战锋、中军跳荡开始出阵,七千步卒步步靠近官军。  

“传令、前军战锋弩手去贼一百五十步即发箭,弓手去贼六十即发箭。”  

“若贼至二十步内,战锋先行压上,射手、弩手俱舍弓弩,各先络膊,执刀枪等待战锋破阵。”  

“若敌军阵脚稳固,战锋队打贼不入,即着弓弩手执刀棒齐入奋击,跳荡不得辄动!”  

张武运用着这几日从刘继隆手中学到的大军指挥精髓来指挥本部七千兵马,效果也十分显著。  

以陇右军中基层将领及兵卒的素质,只要号令不变不乱,他们就能很快依照号令进攻。  

前军四千步卒被编为战锋队,前三排为长枪手,余下皆换弓弩,等待距离放箭。  

“放!”  

当两军距离来到一百五十步,双方弩手各自前进,越过长枪手后开始以弩具对敌。  

他们边走边射,但陇右军的弩具更多,战锋队四千人,足有一千六百人装备擘张弩。  

反观官军,中军同样七千步卒,却只有七八百人装备擘张弩,所以交锋同时,官军一如既往的被陇右以弩矢压制。  

“杀杀杀——”  

陇右军的战锋长枪兵不断低吼,那声音汇集在一起,无时无刻都压制着官军。  

哪怕王式令鼓车擂鼓,却依旧压不过这道声音。  

“哔哔——”  

六十步距离到来,除前排长枪兵外,余下两千多兵卒纷纷更换硬弓,以步射压制而去。  

王式挥舞令旗,令前军战锋和中军一同用弓箭抛射压制叛军。  

一时间,陇右的前军确实被官军狠狠压制着,但张武反应也不慢。  

在他令旗挥舞下,中军三千跳荡兵更换弓弩,抛射压制官军,箭矢在两军上空碰撞交织,跌落无数,但大部分都射入敌军之中。  

只是除了少数倒霉的兵卒外,大部分兵卒只是看上去被射穿,实际上并不影响作战。  

张武身上都中了好几支流矢,他挥拳用小臂击断这几支插在身上的流矢,接着目光看向后军。  

果然,后军的旗语下令驻兵,以弓弩对射官兵。  

张武接令后,当即挥舞令旗,七千陇右兵卒呈弧形散开,好似一只握住圆月的手,以弓弩开始压制官军。  

除前排一千八百余名战锋长枪兵卒外,余下五千多兵卒都以弓弩对射压制官军。  

王式见状,除了暗骂叛军富庶外,便只能指挥三军,舍弃弓弩而进军,试图短兵交击来限制叛军的弓弩。  

官军埋头挺进,张武见状露出欣喜,正准备出击与他们短兵交击时,却见别将提醒道:  

“都尉,节帅下令后撤二十步,不得还击!”  

“后撤?”张武此时不解,但还是按照刘继隆的指挥撤退。  

他们开始后撤,官军见状还以为他们怕了,士气略微提振,继续接令追逐。  

张武率军后撤二十步,刚刚停下脚步,眼见官军追来,正欲还击,却又见刘继隆下令后撤二十步,不得还击。  

张武无奈,只能继续下令后撤二十步。  

“直娘贼,这陇右军也没有神策军那群废物吹嘘的那么厉害嘛,都不敢还击!”  

“追上去,让这群胡杂看看我们关东好汉的厉害!”  

官军眼看陇右军不断后撤,期间连还击都做不到,原本还唯唯诺诺的他们,现在却仿佛跟打了鸡血一样亢奋。  

王式察觉不对,立即下令三军驻队。  

他的军令下达后,诸镇官兵虽然不满,却还是停下了脚步。  

见状,刘继隆则是挥舞令旗,而张武身旁的都将也提醒道:“节帅令我军弓弩还击,若官兵追击,后撤二十步,不得还击。”  

“节帅这是怎么了?怎么一直让我们撤退不还击?”  

张武不解,脸上表情也略微焦虑,但还是按照刘继隆的军令进行,指挥前军与中军弓弩还击。  

他们这一还击,王式便忍不住皱了皱眉,侧头看了看本部兵马距离营盘的距离。  

不过六十步距离,照理来说影响不了什么大事。  

只是当王式回头看向叛军,但见叛军中刘继隆的大纛仍旧高悬空中,他不免有些心慌。  

他沉思片刻,脑中灵光一闪,于是对左右道:  

“这刘继隆先后下令三军后撤两次,人言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恐怕是准备吸引我们第三次追击,待到士气衰落后绝地反击!”  

“传老夫军令,三军后撤六十步,不要给刘继隆机会!”  

王式担心刘继隆是在诱敌深入,最终还是决定下令撤军。  

左右将领听了他的话,恍然大悟间连忙下令三军后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