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魏博失利(5/6)
丘城撤退。
“追!”
黄巢的军令言简意赅,他清楚如果己方现在停下,魏博军肯定会怀疑己方实力,继而继续厮杀。
以魏博军刚才的表现来看,虽然远不及他曾经在长安见过的陇右军,但收拾他们绰绰有余。
正因如此,他选择了率军追击,而他们这一追,魏博军中的不少将领便都相信了他们还有更多兵马和后援,加快了撤退速度。
双方一追一逃,七八里路程就这样过去了,黄巢等人没了力气,只能看着魏博军打着火把撤往楚丘。
“撤,打扫战场!”
黄巢喘着粗气撤军,但是军令下达后,他又看向黄揆:“派一百人跟着官军,避免他们会来偷袭。”
“是!”黄揆连忙应下,随后派人尾随官军而去。
上万起义军开始撤退,当他们撤回营盘时,时辰却已经来到了寅时二刻(3:30)。
夜幕浓稠如墨,营盘处的火光也被留下的林言、黄存等人率兵卒扑灭。
黄巢下令打扫战场,自己直接走入了一顶还算完好的帐篷中休息。
他只觉得疲惫而躺下,却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最后还是被林言试探性叫醒的。
当他睁开眼睛,天色已经微微亮起了,而他在林言搀扶下起身,随后走出帐篷。
帐外天色微亮,距离他躺下,估计也就过了半个多时辰。
那些烧焦的尸体已经被处理干净,黄邺眼见黄巢走出来,当即拿出刚刚清点好的文册递给他。
“军中除了家中那些子弟,鲜少有识字的,兴许会有失误,但数量不会差太多。”
“刚才的夜袭,我军死伤三千六百五十七人,官军死了二千二百三十五人,我们俘获了二千八百六十多套官军甲胄。”
“这样算起来,我们的甲胄也够一万人穿着了。”
“节帅,我们现在是撤回曹州,还是南下攻取宋州?”
黄邺在黄巢翻阅文册时解释着,而黄巢在确认无误后,当即将文册交给了黄邺,而后走到一旁的篝火前,感受着火光提供的温暖,缓缓闭上了眼睛。
“暂时撤回曹州,将破损的甲胄修补齐全后,点齐曹州境内的钱粮,准备绕过宋州南下…”
“绕过宋州南下?去哪?”
匆匆赶来的黄揆忍不住询问,黄邺与林言黄存二人也是面面相觑。
对此,黄巢缓缓睁开眼睛,目光在篝火中回溯当初的回忆。
他自小磨炼骑射技艺,但兵法却只是看过几本兵书,只有个大概的念头,并不能帮助他崛起。
真正能帮助他的,反而是那些年在长安时,与陈瑛、杨信胡侃留下的记忆。
他记得很清楚,他与杨信下围棋时,杨信曾说过“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然”来阐述围棋之道。
当时他还觉得这番话别有深意,忍不住询问是谁说的。
杨信却说,如果大唐的书册古籍没有,那多半就是自家节帅说的,因为他也是在扫盲学习围棋时,听自家节帅说的。
得知是刘继隆所说,当时对刘继隆十分敬佩的黄巢还多问了几句。
黄巢忘记当初杨信是怎么说的了,但他记得二人说着说着,杨信便说出了与这句围棋术语相悖的战阵之道。
“在围棋中,棋盘里面每一子在计算胜负的时候都是等价的,不管是在中腹还是边角,但现实不一样。”
“中腹的人口、资源密度往往比边角有巨大的优势。”
“但反过来,由于中腹资源较多,所以各方势力都想在此角逐,故此称呼为逐鹿中原。”
“正因如此,若是在中腹安身立命,则容易四面受敌。”
“居于中间的是否能成功,取决于个人能力,也取决于两方势力的优势和劣势对比。”
黄巢回想着杨信所说的这番话,他知道这不是杨信说的,而是刘继隆说的。
自他起义以来,他突然觉得刘继隆在陇右帮兵卒扫盲的那番话很有道理,隐隐蕴藏着行军打仗的知识,且讲述的十分浅薄,便是寻常农家子弟都能听懂三分。
正因如此,黄巢这些日子仔细想了想,他最终决定舍弃曹州这个四战之地,寻找一处能供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
自己既然不做流寇,那就必须有坚韧的信念来选择并保卫自己的起家之地,做好被官军围剿的准备。
如果能扛过官军的几轮围剿,在围剿中不断壮大的话,那起兵最大的难关也就能渡过了。
他没有自信能在曹州守住官军的围剿,而且曹州附近的流民也因为自己的缘故被官军屠戮一空,自己呆在这里,只能困死。
相较于曹州,他更倾向于南边的淮南道。
那里不仅有王仙芝可以替他分担官军压力,也有长江和大别山能为自己提供兵败休养处。
所以他这几日打的主意就是利用此役来击败魏博镇的官兵,使得诸镇官兵对自己胆怯,沿途不敢阻拦自己。
届时自己也可以通过缴获魏博镇官兵的甲胄来壮大,随后南下前往淮南道西边的蕲州、舒州和黄州。
之所以选择这三个州,第一是因为它们紧邻大别山与长江,又有善于造船的工匠能为他造船渡过长江。
即便官军聚众向南征讨,他也可以从容撤往江南西道,在湖南及江西等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想到此处,他便与黄揆等人说道:“撤回曹州,两日后挑选出南下
“追!”
黄巢的军令言简意赅,他清楚如果己方现在停下,魏博军肯定会怀疑己方实力,继而继续厮杀。
以魏博军刚才的表现来看,虽然远不及他曾经在长安见过的陇右军,但收拾他们绰绰有余。
正因如此,他选择了率军追击,而他们这一追,魏博军中的不少将领便都相信了他们还有更多兵马和后援,加快了撤退速度。
双方一追一逃,七八里路程就这样过去了,黄巢等人没了力气,只能看着魏博军打着火把撤往楚丘。
“撤,打扫战场!”
黄巢喘着粗气撤军,但是军令下达后,他又看向黄揆:“派一百人跟着官军,避免他们会来偷袭。”
“是!”黄揆连忙应下,随后派人尾随官军而去。
上万起义军开始撤退,当他们撤回营盘时,时辰却已经来到了寅时二刻(3:30)。
夜幕浓稠如墨,营盘处的火光也被留下的林言、黄存等人率兵卒扑灭。
黄巢下令打扫战场,自己直接走入了一顶还算完好的帐篷中休息。
他只觉得疲惫而躺下,却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最后还是被林言试探性叫醒的。
当他睁开眼睛,天色已经微微亮起了,而他在林言搀扶下起身,随后走出帐篷。
帐外天色微亮,距离他躺下,估计也就过了半个多时辰。
那些烧焦的尸体已经被处理干净,黄邺眼见黄巢走出来,当即拿出刚刚清点好的文册递给他。
“军中除了家中那些子弟,鲜少有识字的,兴许会有失误,但数量不会差太多。”
“刚才的夜袭,我军死伤三千六百五十七人,官军死了二千二百三十五人,我们俘获了二千八百六十多套官军甲胄。”
“这样算起来,我们的甲胄也够一万人穿着了。”
“节帅,我们现在是撤回曹州,还是南下攻取宋州?”
黄邺在黄巢翻阅文册时解释着,而黄巢在确认无误后,当即将文册交给了黄邺,而后走到一旁的篝火前,感受着火光提供的温暖,缓缓闭上了眼睛。
“暂时撤回曹州,将破损的甲胄修补齐全后,点齐曹州境内的钱粮,准备绕过宋州南下…”
“绕过宋州南下?去哪?”
匆匆赶来的黄揆忍不住询问,黄邺与林言黄存二人也是面面相觑。
对此,黄巢缓缓睁开眼睛,目光在篝火中回溯当初的回忆。
他自小磨炼骑射技艺,但兵法却只是看过几本兵书,只有个大概的念头,并不能帮助他崛起。
真正能帮助他的,反而是那些年在长安时,与陈瑛、杨信胡侃留下的记忆。
他记得很清楚,他与杨信下围棋时,杨信曾说过“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然”来阐述围棋之道。
当时他还觉得这番话别有深意,忍不住询问是谁说的。
杨信却说,如果大唐的书册古籍没有,那多半就是自家节帅说的,因为他也是在扫盲学习围棋时,听自家节帅说的。
得知是刘继隆所说,当时对刘继隆十分敬佩的黄巢还多问了几句。
黄巢忘记当初杨信是怎么说的了,但他记得二人说着说着,杨信便说出了与这句围棋术语相悖的战阵之道。
“在围棋中,棋盘里面每一子在计算胜负的时候都是等价的,不管是在中腹还是边角,但现实不一样。”
“中腹的人口、资源密度往往比边角有巨大的优势。”
“但反过来,由于中腹资源较多,所以各方势力都想在此角逐,故此称呼为逐鹿中原。”
“正因如此,若是在中腹安身立命,则容易四面受敌。”
“居于中间的是否能成功,取决于个人能力,也取决于两方势力的优势和劣势对比。”
黄巢回想着杨信所说的这番话,他知道这不是杨信说的,而是刘继隆说的。
自他起义以来,他突然觉得刘继隆在陇右帮兵卒扫盲的那番话很有道理,隐隐蕴藏着行军打仗的知识,且讲述的十分浅薄,便是寻常农家子弟都能听懂三分。
正因如此,黄巢这些日子仔细想了想,他最终决定舍弃曹州这个四战之地,寻找一处能供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
自己既然不做流寇,那就必须有坚韧的信念来选择并保卫自己的起家之地,做好被官军围剿的准备。
如果能扛过官军的几轮围剿,在围剿中不断壮大的话,那起兵最大的难关也就能渡过了。
他没有自信能在曹州守住官军的围剿,而且曹州附近的流民也因为自己的缘故被官军屠戮一空,自己呆在这里,只能困死。
相较于曹州,他更倾向于南边的淮南道。
那里不仅有王仙芝可以替他分担官军压力,也有长江和大别山能为自己提供兵败休养处。
所以他这几日打的主意就是利用此役来击败魏博镇的官兵,使得诸镇官兵对自己胆怯,沿途不敢阻拦自己。
届时自己也可以通过缴获魏博镇官兵的甲胄来壮大,随后南下前往淮南道西边的蕲州、舒州和黄州。
之所以选择这三个州,第一是因为它们紧邻大别山与长江,又有善于造船的工匠能为他造船渡过长江。
即便官军聚众向南征讨,他也可以从容撤往江南西道,在湖南及江西等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想到此处,他便与黄揆等人说道:“撤回曹州,两日后挑选出南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