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河陇相扶(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军节度使刘瞻请朝廷发军饷供宣武军募兵平贼,请陛下示下。”  

“发钱帛三十万,着刘瞻务必守住宣武!”  

李漼不假思索的同意了发饷募兵之事,答应过后,心里也不免有些埋怨。  

如今的河淮两道,作乱的贼寇有大大小小三十余支,但最出名的无疑是王仙芝、庞勋、黄巢三人。  

这么多贼寇横行河淮,虽说都出名于咸通年间,但归根结底都是大中年间埋下的祸根。  

想到这里,李漼脸色不免有些难看,而路岩也趁机作揖道:  

“陛下,臣认为,可派使者往南蛮去,若是能够议和,西川与东川也能调动更多兵马来平叛。”  

路岩的话,让李漼十分心动,于是他颔首道:“与南蛮议和一事,便交由路相了。”  

“此外,前些日子所言驱使黠戛斯之兵,以其兵入寇凉州一事,还需多多上心。”  

“陛下放心,臣定不辱命。”路岩毕恭毕敬的行礼作揖。  

李漼见状舒缓了情绪,目光看向北司的亓元实等人,但又很快收回了目光。  

“讨贼刻不容缓,朕希望能在入冬前听到一则好消息!”  

话音落下,他起身走下金台,往偏殿走去。  

不过走到一半,他突然停下脚步看向众人道:“听闻左散骑常侍张议潭病卒,朕欲赠其司徒,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甚善…”  

群臣纷纷作揖,李漼闻言颔首,随后转身走入了偏殿中。  

追赠张议潭司徒,这也是李漼深思熟虑的结果。  

张议潭的功劳虽然不大,但他儿子张淮深还在河西。  

尽管张淮深答应朝廷与刘继隆决裂,但谁知道两人私下会不会眉来眼去。  

借助张议潭这件事情来安抚张淮深,倒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在李漼这么想着的同时,西线的战场却依旧如火如荼,而刘继隆派人送往安西的手书,却提前送到了张淮深手中。  

不过这并非快马疾驰,而是张淮深在得知朝廷决意讨击陇右后,便率领轻骑从西域回到了河西,并前往了甘州。  

书信送到他手中时,他正在肃州酒泉休整。  

得到书信后,他立即拆开查阅,得知刘继隆愿意以降兵换军马,并向他请借兵马后,张淮深不免有些迟疑。  

他的迟疑并不是因为他不舍得,而是因为他担心下面的兵卒不愿意去东边与朝廷为敌。  

正因如此,他找来了他的堂妹夫,即如今沙州李氏家主的李明振。  

李恩老迈,早已退居二线,二十八岁的李明振则是开始崭露头角。  

他如今担任河西长史之职,张淮深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也会召来他询问。  

因此李明振基本都跟在张淮深身边,得以随叫随到。  

“节帅…”  

“九臬,你看看这封信。”  

当李明振来到县衙中堂时,张淮深便递出了刘继隆的手书,示意他翻看。  

李明振简单翻看几页,心里立马有了主意。  

这些年、他一直关注刘继隆,原本以为刘继隆顶天也不过割据一方,结果现在看来,刘继隆的志向恐怕比他所想还要远大。  

以陇右在过去不到两个月时间里所打出的成绩,朝廷恐怕难以讨平陇右。  

届时朝廷威信扫地,实力又遭受重创,群雄并起、逐鹿天下。  

以诸镇面对陇右时的表现来看,天下难有英雄出刘继隆右者。  

若是现在出兵帮扶刘继隆,那日后说不定也能算一份从龙之功。  

届时他沙州李氏想要成为真正的河西李氏,恐怕也不会是什么难事了。  

想到这里,李明振又猜想起张淮深让自己看这份手书的用意,简单思考便明白了张淮深的心思。  

河西在刘继隆的帮持下,面对西域的那些势力,几乎无人可挡,所以近些年的死伤并不大,军中依旧以汉人为主。  

张淮深恐怕是担心这些汉人兵卒不愿意搅合到东边的战事中,或者是张淮深不愿意他们搅合到汉人的内战中去。  

在李明振看来,张淮深太过忠直,所以才会在陇右与大唐的战事中瞻前顾后。  

若是他稍微奸诈些,根本就不用自己说服他,他自己会在利益中取舍。  

“节帅,某建议发甘肃二州兵马,驰援陇右,甚至归陇右调遣。”  

李明振坦坦荡荡的将想法说出来,同时解释道:“刘继隆素不欠人情,即便是节帅的恩情,刘继隆也常以人口还之。”  

“刘继隆既然提出以降卒及其家眷更换马匹,借兵于陇,那陇右击败的官军越多,我军则越强盛。”  

“若是能帮助刘继隆击败朝廷,所获降兵及人口,足以我军收复龟兹、焉耆二镇!”  

李明振清楚,张淮深心里还是想帮刘继隆的,只是那点可怜的忠君爱国思想在作乱,需要的也只是旁人的一点点引导罢了。  

果然,当李明振把利害摊开,张淮深仿佛也说服了自己。  

他原地渡步几个来回,随后背负双手看向李明振:“收复龟兹与焉耆,有利于汉家。”  

“某虽不愿麾下兵卒掺入汉家内斗,但朝廷之中确有奸臣作祟。”  

“传某军令,发甘、肃二州兵马,以副都护酒居延为帅,走入凉州,更旗易帜!”  

请:llskw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