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生擒二将(3/4)
“某愿意给我家阿爸写信…”
李思恭老老实实的回答,刘继隆看向曹茂:“把他押回鸣沙,禁足院中。”
“是!”曹茂有些不甘,但还是按照刘继隆所说去做了。
“节帅,白池县就在眼前,我们要不要将其拿下?”
安破胡作揖询问,可刘继隆却摇摇头:“此地距离陇右太远,距离官军太近。”
“再者,我们并未携带破城之物前来,想要拿下此城也不容易,且容易为官军所夺回,不必浪费精力。”
话音落下,刘继隆看向曹茂:“大军休整一夜,明日你率三千马步兵押送俘虏往鸣沙,劝降灵武三县的官军。”
“末将领命!”曹茂不卑不亢的作揖应下,随后便见刘继隆抖动马缰,返回了本阵之中。
不多时,三千俘虏被脱下甲胄,顶着疲惫开始干活。
饶是如此,他们心里却格外平静,只因为他们太累了,即便要被杀,他们也希望死在睡梦中。
两刻钟不到,几千座小帐篷便搭建起来,刘继隆先让曹茂等马步兵休息,随后将精骑外放三十里,轮值来保护着没有栅栏保护的营盘。
与此同时,当白池县发现朔方军被全歼俘虏后,白池县的县令也不再犹豫,当即放飞县中数十只信鸽,将此消息传往了盐州治所五原县。
两县距离并不遥远,信鸽很快将消息带到,而盐州衙门的官员得知此事,连忙放飞十余只信鸽南下长安。
三个时辰后,仅有两只信鸽抵达了长安南衙,而南衙的官员得知这件事情后,急忙找到了督管兵部的徐商。
“相公、朔方军…”
“朔方军怎么了?”
坐在衙门里,徐商的心情瞬间紧张起来,而那官员也将抄录下来的军情给递了出来。
徐商急忙接过查看,看清内容后眼前一黑。
“朔方一镇,便这么没了?”
他仿佛苍老了几分,反应过来后,急忙道:“备车,某要入宫!”
“是!”官员连忙前去备车,随后便护送徐商前往了大明宫。
此时天色已黑,但徐商声称军情紧急,李漼便让人放徐商走入外廷,直奔咸宁宫而去。
半个时辰后,当徐商终于来到咸宁宫,他第一眼便看到了坐在金台上的李漼。
“陛下、朔方军失陷贼手…”
徐商见面作揖,而后的言论让李漼心情一沉。
田允不敢耽误,连忙走下金台,转呈军情给李漼查阅。
李漼简单看过,不免气郁:“近万骑兵,便这样折戟沉沙了?”
“陛下,依盐州所言,灵州及威州恐怕…”
徐商嘴里苦涩,不知道该怎么告诉这位陛下。
可李漼又不是傻子,朔方精骑都在撤往盐州途中被全歼,那灵州和威州的情况也就不言而喻了。
“眼下应该怎么办?”
他知道慌乱没用,故此沉声询问徐商,而徐商也道:
“眼下理应等待盐州或宥州、夏州消息,若是两日内还未收到盐州消息,则代表叛军在围攻盐州。”
“若是叛军撤走,那叛军所能攻打的地方,也只有萧关了…”
“萧关?”李漼心里一紧。
自西汉开始,史书中就流传有“东函谷,南崤武,西散关,北萧关”等关中四大要隘。
若是丢失一处,轻则关中不稳,重则失陷关中。
哪怕昔年吐蕃夺下陇右后,大唐曾多次修建西北防务,可李漼还是不免有些担心。
“萧关有多少兵马?能否守住关隘,击退叛军?”
面对李漼询问,徐商略微思索后便道:“代北沙陀军使朱邪赤心率精骑二千五百余撤入萧关,而萧关又有一千守卒,足以守住萧关。”
“不过以臣之见,理应从泾原、凤翔等镇征调三千兵马北上,协防萧关。”
“若是贼军来到,则官兵转驻原州平高县。”
萧关并不大,它处于黄土高原山区的清水河谷,为河谷川台地的西侧,紧邻西侧山岭。
他并不能阻止数量众多的敌军入寇清水川河谷,但若是敌军无视它而深入,它则是可以立即出兵切断敌军后路。
拿下它并不容易,所以古往今来的外敌,往往需要花费重兵包围它,而这便达到了它的作用。
换做巅峰时期吐蕃前来,李漼和徐商也不会觉得吐蕃能占据萧关,但换成刘继隆,那就难说了。
一个月不到,朔方镇一万七千步卒精骑便阵没被俘,丢失三州。
如今朔方镇仅剩一个盐州,以及盐州境内不足两千的州兵。
若是盐州丢失还好,以夏绥和邠宁镇的兵力,等刘继隆率主力撤去,轻易可复。
但若是刘继隆调转兵锋攻萧关,那局势就复杂了。
正因如此,哪怕徐商比较乐观,却还是建议派兵加驻萧关。
“如此最好!”
李漼颔首认可了徐商的建议,紧接着他便压制情绪道:
“传信给杨公庆他们,某想要知道,王少保什么时候才能带给朕捷报,难不成要等到叛军打到关中腹地,朕才能看到捷报吗?!”
“臣领旨…”徐商心里一沉,他知道皇帝对王式的信任已经来到了极限。
如果王式再拿不出可观的功劳,那皇帝兴许就要换将了。
可临阵换将是大忌,且眼下还有谁能更换王式?
想来想去,似乎也只有一个高骈了,但高骈在西川的表现,似乎与王式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