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鸣沙之战(2/3)
方战兵、驻队开始撤离。
“轰——”
城头的官军还搞不清楚情况,不到半柱香的时间,平地惊雷声再度作响,扬尘升腾。
“呜呜呜——”
对于用火药包进攻夯土城池的流程,陇右军早已烂熟于心。
一千马步兵折返向威州城冲杀而去,沿着豁口涌入城内,与唐军官兵厮杀起来。
“结六花阵,以直阵备敌!!”
眼见陇右军杀入城内,朔方军这才勉强依靠街道结阵起来。
战锋以长枪、木盾结阵,弓弩配合射杀冲入城内的陇右军。
“结六花直阵!战锋在前,弓弩居中后,备刀棒!!”
两方的阵型相同,可陇右军如猛虎下山,朔方军却如羔羊反搏。
陇右军的战锋队舍弃盾牌,以军槊结阵冲锋,数十杆军槊刺出,加上跑动的冲势,几乎把朔方军盾阵挑翻。
双方弓弩手见状开始举弓弩招呼,陇右军则是依仗厚甲利兵开始破阵冲杀。
朔方军的六花直阵脆弱的如豆腐,一挑便破,根本不复昔年朔方之威。
阵脚被破后,躲在战锋背后的弓弩手也只能舍弃弓弩,执陌刀与大棒和陇右军搏杀。
陌刀沉重,若是在好手的手中,便能做到如李嗣业般,对付轻骑与轻兵时“人马俱碎”。
但对于普通兵卒而言,沉重的陌刀,主要还是用于督战和破阵,鲜少用于短兵搏杀。
正因如此,此时战场上的朔方军虽手持沉重长兵,试图阻挡陇右军的冲锋,但在陇右军整齐划一的军槊破阵下,无数陌刀手和大棒手被挑翻在地,被军阵践踏而过,活活踩死。
官军败势显露,城内百姓看得真切,无数民夫纷纷寻个角落躲避,眼睁睁看着官军被一边倒的屠杀。
半个时辰后,喊杀声渐渐变小,威州城楼前的旌旗便由“朔方”变为了“陇右”,城门大开,鼓号齐鸣。
“呜呜呜——”
“走,进城吧。”
得知城池拿下,在城外等待半个时辰的刘继隆抖动马缰,率领部分精骑走向威州城。
城内虽不至于尸横遍野,但官军的尸体却并不少,此刻正被陇右军用马车运走清理。
百姓都在屋里躲避,毕竟以唐军的传统,破城之后免不得劫掠,哪怕是己方城池。
正因如此,威州的百姓才能感觉到陇右军与官军的不同。
相较于官军的粗暴,陇右军的兵卒虽然嗓门比较大,可待人却还算和善,并未有入城劫掠的事情发生。
他们只是守住了县中最重要的仓、库,包围了豪强的门户,倒也不为难平头百姓。
他们的放纵,倒是使得不少百姓胆子大了些,都敢偷偷打开窗户向外偷看。
与此同时,刘继隆走入县衙之中,很快便看到了威州的图籍和仓库文册。
七千六百余石粮,一千五百多贯现钱,以及价值四千多贯的金银绢帛及香料铁料。
这便是县衙仓库中积存的物资,而安破胡也轻车熟路的将城内豪强收拾。
只不过比起回乐县的豪强,威州的豪强仅有九千余石粮食和三千多贯钱的钱货。
“计数、记功!”
简单四个字,便将此间钱货功劳都记下了,即便有兵卒战死于之后的沙场,此地的钱货赏赐也会在事后发给其家中妻儿。
若是藩镇牙兵,他们只会相信抢到手的,但陇右军不会。
十几年的军纪军风摆在那里,他们知道什么人可以抢,什么人不能抢,抢到的东西又应该交到哪里,由谁分配。
分配问题确实是个很严重的问题,牙兵们不信任牙门的分配,但陇右军相信都护府的分配,这就是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口碑。
没有军饷的拖累,眼下威州又被拿下,陇右军该前往何处,已经不用过多赘述。
“此地距离萧关多远?”
“二百里。”
面对刘继隆的询问,身旁都尉不假思索开口回应,刘继隆听后颔首,随即开口道:“传令斛斯光率军自成纪撤往萧关,三日后我率军前往萧关与之汇合!”
“末将领命!”都尉作揖应下,刘继隆则是前往了衙门的中堂休整。
眼下朔方被拿下大半,唯有鸣沙有近万官兵,而此处又有曹茂所率八千马步兵包围。
若是周宝试图突围,自己可迅速率军北上,一日后突至鸣沙,与曹茂联手围剿出城官兵。
若是周宝等人不出来,那自己则是可以鸣沙为点,行围点打援之举。
包围萧关,亦是相同之举,但包围萧关是为了逼王式撤军,而非真的要打萧关。
不过局势万千,并不会按照他的想法进行,所以具体怎么打,还是得因地制宜才行。
这般想着,刘继隆便沉下心来,等待陇右牧监将军马、乘马运至会州。
时间在推移变化,而被困鸣沙的周宝与李思恭眼见城外叛军日渐稀少,当即也升起了突围的心思。
“回乐已经丢失,即便撤往灵武也守不住城池,不如撤往盐州。”
鸣沙县衙内,李思恭死死盯着周宝,周宝敢肯定,只要自己不同意,李思恭绝对会抛弃自己突围。
李思恭还有三千五百余精骑,若是他要突围,叛军不一定拦得住,但他周宝麾下以少量精骑和步卒为主,即便搜罗城内所有骡马,也不定能将四千步卒尽数带走。
自己要突围,必然要舍弃不少步卒,不然难以谋成…
“轰——”
城头的官军还搞不清楚情况,不到半柱香的时间,平地惊雷声再度作响,扬尘升腾。
“呜呜呜——”
对于用火药包进攻夯土城池的流程,陇右军早已烂熟于心。
一千马步兵折返向威州城冲杀而去,沿着豁口涌入城内,与唐军官兵厮杀起来。
“结六花阵,以直阵备敌!!”
眼见陇右军杀入城内,朔方军这才勉强依靠街道结阵起来。
战锋以长枪、木盾结阵,弓弩配合射杀冲入城内的陇右军。
“结六花直阵!战锋在前,弓弩居中后,备刀棒!!”
两方的阵型相同,可陇右军如猛虎下山,朔方军却如羔羊反搏。
陇右军的战锋队舍弃盾牌,以军槊结阵冲锋,数十杆军槊刺出,加上跑动的冲势,几乎把朔方军盾阵挑翻。
双方弓弩手见状开始举弓弩招呼,陇右军则是依仗厚甲利兵开始破阵冲杀。
朔方军的六花直阵脆弱的如豆腐,一挑便破,根本不复昔年朔方之威。
阵脚被破后,躲在战锋背后的弓弩手也只能舍弃弓弩,执陌刀与大棒和陇右军搏杀。
陌刀沉重,若是在好手的手中,便能做到如李嗣业般,对付轻骑与轻兵时“人马俱碎”。
但对于普通兵卒而言,沉重的陌刀,主要还是用于督战和破阵,鲜少用于短兵搏杀。
正因如此,此时战场上的朔方军虽手持沉重长兵,试图阻挡陇右军的冲锋,但在陇右军整齐划一的军槊破阵下,无数陌刀手和大棒手被挑翻在地,被军阵践踏而过,活活踩死。
官军败势显露,城内百姓看得真切,无数民夫纷纷寻个角落躲避,眼睁睁看着官军被一边倒的屠杀。
半个时辰后,喊杀声渐渐变小,威州城楼前的旌旗便由“朔方”变为了“陇右”,城门大开,鼓号齐鸣。
“呜呜呜——”
“走,进城吧。”
得知城池拿下,在城外等待半个时辰的刘继隆抖动马缰,率领部分精骑走向威州城。
城内虽不至于尸横遍野,但官军的尸体却并不少,此刻正被陇右军用马车运走清理。
百姓都在屋里躲避,毕竟以唐军的传统,破城之后免不得劫掠,哪怕是己方城池。
正因如此,威州的百姓才能感觉到陇右军与官军的不同。
相较于官军的粗暴,陇右军的兵卒虽然嗓门比较大,可待人却还算和善,并未有入城劫掠的事情发生。
他们只是守住了县中最重要的仓、库,包围了豪强的门户,倒也不为难平头百姓。
他们的放纵,倒是使得不少百姓胆子大了些,都敢偷偷打开窗户向外偷看。
与此同时,刘继隆走入县衙之中,很快便看到了威州的图籍和仓库文册。
七千六百余石粮,一千五百多贯现钱,以及价值四千多贯的金银绢帛及香料铁料。
这便是县衙仓库中积存的物资,而安破胡也轻车熟路的将城内豪强收拾。
只不过比起回乐县的豪强,威州的豪强仅有九千余石粮食和三千多贯钱的钱货。
“计数、记功!”
简单四个字,便将此间钱货功劳都记下了,即便有兵卒战死于之后的沙场,此地的钱货赏赐也会在事后发给其家中妻儿。
若是藩镇牙兵,他们只会相信抢到手的,但陇右军不会。
十几年的军纪军风摆在那里,他们知道什么人可以抢,什么人不能抢,抢到的东西又应该交到哪里,由谁分配。
分配问题确实是个很严重的问题,牙兵们不信任牙门的分配,但陇右军相信都护府的分配,这就是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口碑。
没有军饷的拖累,眼下威州又被拿下,陇右军该前往何处,已经不用过多赘述。
“此地距离萧关多远?”
“二百里。”
面对刘继隆的询问,身旁都尉不假思索开口回应,刘继隆听后颔首,随即开口道:“传令斛斯光率军自成纪撤往萧关,三日后我率军前往萧关与之汇合!”
“末将领命!”都尉作揖应下,刘继隆则是前往了衙门的中堂休整。
眼下朔方被拿下大半,唯有鸣沙有近万官兵,而此处又有曹茂所率八千马步兵包围。
若是周宝试图突围,自己可迅速率军北上,一日后突至鸣沙,与曹茂联手围剿出城官兵。
若是周宝等人不出来,那自己则是可以鸣沙为点,行围点打援之举。
包围萧关,亦是相同之举,但包围萧关是为了逼王式撤军,而非真的要打萧关。
不过局势万千,并不会按照他的想法进行,所以具体怎么打,还是得因地制宜才行。
这般想着,刘继隆便沉下心来,等待陇右牧监将军马、乘马运至会州。
时间在推移变化,而被困鸣沙的周宝与李思恭眼见城外叛军日渐稀少,当即也升起了突围的心思。
“回乐已经丢失,即便撤往灵武也守不住城池,不如撤往盐州。”
鸣沙县衙内,李思恭死死盯着周宝,周宝敢肯定,只要自己不同意,李思恭绝对会抛弃自己突围。
李思恭还有三千五百余精骑,若是他要突围,叛军不一定拦得住,但他周宝麾下以少量精骑和步卒为主,即便搜罗城内所有骡马,也不定能将四千步卒尽数带走。
自己要突围,必然要舍弃不少步卒,不然难以谋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