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临阵乱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进。  

随着队伍不断前进,他们开始走入黄土梁峁的残塬之中,但这个时代的黄土梁峁并未裸露出黄土,而是被森林及草原所覆盖。  

植被算不上茂密,但远比梁峁残塬的景象要好太多。  

接下来近六十里道路都是处于梁峁沟壑之中,其中四十里长的谷道,更是令周宝、朱邪赤心等人都不得不小心翼翼。  

山谷内纵使宽里许,却也无法带给他们安全感。  

哪怕是普通的兵卒,也忍不住想要加快马速,尽快通过山谷。  

好在休养一夜的马力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安全感,赶在天色变黑前,他们在担惊受怕中走出了梁峁。  

摆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处较为宽阔的丘陵地带,但这处丘陵地带被山岭包围,唯有三处出口。  

其中两处可通往乌兰,唯有南边的那处可以通往会宁。  

眼见天色渐黑,周宝不敢继续行军,当即率军来到南边的山口,将大军扎营山口附近。  

由于是骑兵驰援,整支队伍并未带来民夫,扎营的苦活也只能由他们自己来。  

吸取两次被突袭的教训,三军将士倒也没有抱怨太多,而是砍伐不少树木,将树木简单堆砌起来,充当简易栅栏。  

周宝也派出一千骑,分别向此处丘陵平原的三处出口放出塘骑,将塘骑范围放出三十里之遥,全军着甲而眠。  

如此过后,即便陇右军突袭而至,他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反应。  

从戌时(19点)扎营结束,三军将士只能食用胡饼来充饥。  

周宝等将领的待遇稍好些,也不过多了几根肉干罢了。  

原本以为今夜平安无事,但到子时(23点)的时候,刚刚睡下半个时辰的周宝便听到了通禀声。  

“节帅,会宁等处塘兵急报!”  

周宝几乎在通禀响起的时候便坐了起来,略微揉动干涩的眼睛后,他便起身走向牙帐外。  

“何事?”  

周宝掀开帐帘,但见眼前的都将连忙说道:“外放的塘骑在前往会宁方向时,遭遇叛军的塘兵,我军塘骑且战且退,观叛军塘兵架势,会宁恐怕已经失陷。”  

“不可能!”听到都将的话,周宝下意识反驳。  

“会宁城墙夯土筑实,乃厚近三丈,且城中又有重兵把守,怎么会区区两天就失陷贼手?”  

“节帅,末将句句属实!”都将眼见自己无法说服周宝,只能低下了头。  

周宝见状沉吟,随后方才开口道:“再唤二百骑起夜,着他们往会宁方向前去,若真遇到叛军,立即派快马返回通禀!”  

“是!”都将作揖应下,急步离去。  

瞧着他远去,周宝也心神不宁的回到了帐内,但帐帘已经被他挂起,可清楚瞧见帐外的景象。  

夜幕下,唯有营内微弱的篝火能提供些许光源,周宝等待了半个时辰,眼皮止不住的打架。  

时间一点点过去,直到丑时(1点)方才听到了马蹄声。  

他强撑精神,随后便瞧见了都将去而复返,脸色充满焦急。  

“节帅,叛军已然拿下会宁城,眼下正在西南方向四十里外休整。”  

“四十里外?!”周宝忽的起身,急声道:“请两位军使过来!”  

“是!”都将应下,急忙去找朱邪赤心与李思恭。  

坐在帐内的周宝则是起身来回渡步,简单分析起来。  

他们派出的塘骑与叛军的塘骑所遭遇的距离在营盘二十里外,也就是说他们与陇右叛军扎营的时间差不多,派出塘骑的时间也差不多。  

若是这样,那陇右的叛军也应该察觉到了他们扎营的地方,而他们现在差不多休息了两三个时辰。  

“直娘贼!”  

周宝暗骂,也不知道是在骂陇右的叛军,还是在骂失陷会宁的都将。  

一炷香后,朱邪赤心与李思恭、朱邪翼圣等人相继赶来。  

他们不过才休息了两个时辰,自然精力不足,脸色也不太好看。  

周宝见状没有耽误,立即将会宁城失陷、叛军就在己方四十里外处休整的事情说了出来。  

朱邪赤心本就没休息好,如今听到这些消息,当即忍不住骂道:“你们的人是狗鼠吗?这么多人守一座城,不到两天就被攻破了!”  

周宝虽然理亏,但突然被骂,脸色也不算好。  

李思恭也十分生气,但他沉着性子道:“现在怎么办?要我说先撤回乌兰县吧。”  

“撤回乌兰?”朱邪赤心忍不住嘲讽道:  

“乌兰四周都是丘陵,根本不适合我们作战,且耕地和人口稀少,根本无法供给我们这八千多步骑的粮秣。”、  

“若是叛军派兵在南北三处官道扎营,我们这八千多人就要被困死在乌兰。”  

“干脆现在传信给乌兰,让那里的都将征调民夫,将乌兰的粮秣运往灵州的鸣沙县,我们则是撤往东边的萧关。”  

“萧关不容有失,如果萧关丢失了,关中必然震动!”  

朱邪赤心的话,倒是赢得了周宝的认可。  

从六月初一朝廷发布《讨刘继隆制》文开始算起,如今最多不过第八日。  

开战八日便丢失会州和萧关,他都不敢想至尊和朝堂上的那些大员会有多么生气。  

丢失会州还能找补,丢失萧关必然被夺职外放。  

想到这里,周宝急声道:“既然如此,我现在就派人前往乌兰,遣兵撤往灵州。”  

“劳烦二位军使率本部人马,随某前往萧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