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强攻陇西(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隘逼近。  

巢车后方,两万民夫背负沙袋,紧紧跟随,准备填补护城河的壕线。  

关隘上的陇右军早已严阵以待,投石机不断发射巨石,试图阻挡官军的进攻,但投石的命中率并不高,数十颗巨石中,只有少数击中了巢车。  

即使击中,也只能在巢车的挡板上留下几个窟窿,无法破坏其主体结构。  

经过一盏茶的时间,官军终于将巢车推到了护城河边,与关墙齐平,距离不过数十步。  

数百名官军迅速爬上巢车顶部的平台,手持擘张弩,开始对关墙上的陇右军进行压制射击。  

“躲避!!”  

“放——”  

擘张弩的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关墙,陇右军不得不躲在垛口后,寻找掩护。  

与此同时,巢车背后的民夫们涌出,将沙袋投入护城河中。  

沙袋激起无数水花,护城河的水位逐渐下降,壕线被一点点填补。  

关墙上的陇右军见状,立即以擘张弩还击,箭矢如飞蝗般射向巢车和民夫。  

不时有民夫中箭倒地,但更多的人前赴后继,继续填补壕线。  

在双方弩手对射之际,陇右军从角楼中推出了数十台弩车。  

这些弩车与官军的绞车弩不同,每台弩车上装有三张大弓,其中一张大弓的方向与另外两张相反。  

弩车以绞盘上弦,需要十余名兵卒共同操作才能完成上弦,而弩车的弩矢更是大到夸张,杆子足有手腕粗,箭头上闪烁着寒光。  

“放!”随着队正一声令下,弩手们用力踩下踏板,弩车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一丈多长的弩矢如闪电般射出,瞬间击穿了巢车的挡板,引起巢车的剧烈震动。  

有的弩矢直接射中了巢车顶部的官军,瞬间将两名官兵射穿,尸体被弩矢带飞十数丈后重重砸落在地。  

少量射穿巢车的床弩在飞掠数百步后扎在了地面,距离营盘也不过数十步远。  

李弘甫等人看着那粗壮的弩矢,不由头皮发麻。  

“绞车弩?”  

“应该是!”  

李弘甫语气尚未平定,旁边的都将颔首道:“使君,等待护城河填满后,我军必须以云车主攻,唯有短兵交击,才能限制绞车弩发挥。”  

“这是自然。”李弘甫勉强平复心情,目光死死盯着远处的关隘。  

前线的民夫几次想要逃亡,然而负责督战的官兵手持陌刀,冒着寒光威胁众人。  

凡有民夫逃亡,这些督战官兵便以陌刀将民夫劈翻,血肉被劈开,内脏流出,吓得人大小便失禁。  

“后退者、死!”  

督战官兵的话,使得民夫们不得不硬着头去护城河畔顶着陇右军的箭矢填土。  

死在护城河前面的民夫越来越多,鲜血汇聚起来,流入护城河内,致使护城河变得血红腥臭。  

“放!”  

“砰——”  

关隘上,陇右军的弩车还在发作,官兵的擘张弩也在不断压制着他们。  

时间在推移,两万民夫在生死之间,用极短的时间填平了护城河。  

“撤下去!”  

“狗鼠的,你们可以滚了!”  

得到督战官兵的准许,活下来的一万多民夫仓皇逃往离去,而后方的李弘甫眼见民夫撤回后,当即举起手中令旗。  

在他的挥舞之下,早早准备好的冲车、云车开始被推到阵前,五千官兵推动着这些攻城器械发起进攻。  

民夫们逃似的与他们交错跑回了营盘,无数人的裤裆已经湿漉漉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尿骚味。  

饶是如此,五千官军却并未停下,三百步距离不过半盏茶便越过。  

他们来到护城河前,河中已经通过沙袋垒实、挖掘沙土而出现了好几条道路。  

冲车与云车推入其中,沿着这几条路冲到了护城河对岸。  

官兵们举着盾,分别开始进攻城墙。  

他们以冲车撞击,以云车释放云梯勾住垛口,开始攀爬强攻。  

一名官兵攀爬上了垛口,但当他看清眼前情况后,他脸色骤然一变。  

“放!”  

“砰——”  

队正下达军令,弩手踩踏踏板,粗壮的弩矢射穿了官兵,连带其尸体钉在了二十余步外的护城河对岸。  

滚木、擂石都只是基础的,更重量级的是不断推动的枪车与起起落落的狼牙拍。  

百余斤重的狼牙板上镶入无数铁锥,当陇右兵卒将其放下,那些正在攀爬的官军会被立刻砸死,跌落云梯。  

偶尔爬山来的官兵,也会被正面插满枪头的枪车猛烈撞击,要么摔下城去,要么被枪车撞出内伤,亦或者活生生撞死。  

这些守城器械被前军的塘兵不断回禀到中军,坐在牙帐内的王式闭目养神,安静倾听着那闻所未闻的守城器械和手段。  

在他倾听的同时,关隘内的某处牙帐内却传来骂骂咧咧的声音。  

“窦郓狗贼,耶耶被你害死了!”  

此刻正在帐内谩骂的人,正是前些日子被长安进奏院窦斌举荐而来的辛谠。  

他坐在帐内左首位,耳边听着关外的喊杀声,心情复杂。  

他没想到自己才加入陇右军,结果朝廷就把陇右打作叛军,将刘继隆称为逆贼。  

他辛谠摇身一变,从大唐“辛忠献(臣谥)”的孙子,成了叛军中的县长史。  

“辛长史,粮食既然已经运抵,那你先返回陇西县吧。”  

主位上的高进达缓缓开口,辛谠闻言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