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离间反间(2/3)
庄带了下去,二人坐在内堂聊了起来。
“如何?”王适之探出身子,紧张询问。
李氏闻言却不回应,只是捏了捏自己的肩膀。
王适之见状立马起身走到她身旁,为她轻轻捏起了肩膀道:“阿耶说了,若是没有问题,明年你就能调往汝州担任司马了。”
“太好了!”听到自己即将调入州衙担任司马,王适之不免高兴起来。
不过转念间,他又心疼道:“只是可惜,花了二百两黄金,还搭上了阿耶的人情。”
“好在路相公收了钱,想来这事情应该是敲定了。”
听着王适之的话,李氏也开口道:
“明年只要你收好夏税和秋税,把税好好交上去,汝州司马的位置就是你的了。”
“嗯!”王适之颔首表示知道了,而李氏见状也想起了城外的事情,不免道:“那黄儒什么时候搭上了陇右镇的?”
“不是他,是他家的二郎。”王适之回答道,而李氏也记得,不免道:“黄巢黄二郎?”
“对,就是那个屡试不第的混厮。”王适之语气中带着几分羡慕,李氏作为他的枕边人,自然听出了意思,于是安抚他道:
“放心吧,我从长安赶回来时,听闻刘继隆出兵侵占剑南道的六个州,朝廷正在商议是否要将出兵将他讨平呢。”
“若是朝廷能将他讨平,你倒是可以趁机将这冤句黄氏的家产兼并,到时候好好打点,说不定能谋个刺史的官职。”
“这…”王适之迟疑片刻,不免皱眉道:
“陇右兵强马壮,朝廷若是擅动刀兵,真能将其讨平吗?”
王适之虽然不懂兵事,但此前王仙芝与庞勋二人不过凭借几千乱兵,便搅得河淮二道不得安宁,甚至差点打入曹州。
王适之经历过那段时间,自然知道擅动刀兵的后果是什么。
“哼,朝廷百万大军,还怕讨不平个小小陇右?”
“倒是你,那黄二郎不过是个没有官身的牙商,现在竟然代你在县外施粥,你竟然觉得与你不相干。”
“若是朝廷派人前来巡查,你这冤句县令又该如何回答?”
李氏调侃着自家郎君,王适之听后也十分尴尬,不免干笑道:“若是朝廷真的要讨平刘继隆,届时我定然会拿这黄二郎开刀,细君放心吧。”
“知道了!”李氏起身向堂外走去,王适之则是连忙跟了上去。
相较于这对小别胜新婚的夫妻,冤句县及四周的百姓则是大多对黄巢感激涕零。
不过对于黄巢本人来说,这些日子却并不好过。
“杏林,我家阿耶如何了?”
黄氏院中,随着医生走出中堂,在外等候的黄巢等人便立即迎了上去。
这医生年过古稀却健步如飞,是曹州有名的方士,故此被人尊称杏林。
面对黄巢的询问,他却摇头道:“油尽灯枯,神仙难救…”
“怎么可能?!”年纪还小的林言忍不住道:
“耶耶前几日还好好的,怎么会突然就不行了?”
“可能是老夫医术不精吧。”医生摇摇头,随后对黄巢作揖道:
“黄兄已在旦夕之间,黄郎君还是带人进去看看吧…”
“走!”黄巢反应过来,连忙走入中堂。
黄揆、黄邺等人连忙跟着他脚步走入堂内,随后便见骨瘦如柴的黄父躺在榻上,气息萎靡。
“阿耶,您不会有事的!”
黄巢跪在黄父面前,用手握住他的手,不断安慰着他。
黄父那浑浊的目光莫名闪烁了几下,但还是渐渐暗淡了下来。
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用力握住了黄巢的手,随后奋力看向了黄揆等人。
事已至此,黄巢哪里还会不知道自家阿耶是什么意思。
“阿耶、您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三郎他们的!”
他忍不住低下头,虎目泪流,泣不成声。
得了黄巢的承诺,黄父这才渐渐松开了手,垂耷在了榻上。
“阿耶——”
几名黄氏子弟的哭声传出中堂,府中家仆也纷纷低头叹起了气。
黄父虽然是家主,但极少责骂他们这些家仆,这在“奴婢贱人,律比畜产”的时代下,无疑是极好的家主。
如今这样的家主走了,尽管家仆们对接任的黄巢十分敬佩,但还是不免忐忑起来。
冤句县的阴云似乎更为浓厚了,而距离冤句县数百里外的大别山却也不算太平。
“呸!又他娘的是老鼠肉,这山里难道就没别的东西吃了吗?!”
寒冬腊月,在黄巢失去亲人的同时,大别山深处的王仙芝却烦躁的将那烤好的老鼠肉丢回碗里,语气埋怨,心情复杂。
他这位‘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浩豪都统’的神话仿佛就在昨日,那时的他不缺酒肉,更不缺美人。
可如今的他却在大别山中苟全,吃着山鼠肉与见底的粟米粥,以单薄的衣物抵御寒冬。
当初逃入大别山时还是盛夏,而今春去秋来,却已经进入了第二年的冬季。
“节帅,这半年来逃入大别山里的盗寇没有三万也有两万,东西都被他们打的差不多了。”
“现在山里的盗寇都在发疯,就连冬眠的熊和老虎都被他们杀了不少。”
“我们还能有粥喝,有肉吃都算不错了…”
尚君长与王仙芝解释着,王仙芝听后却焦虑道:“娘贼的,得想个办法出去,不然我们就没有
“如何?”王适之探出身子,紧张询问。
李氏闻言却不回应,只是捏了捏自己的肩膀。
王适之见状立马起身走到她身旁,为她轻轻捏起了肩膀道:“阿耶说了,若是没有问题,明年你就能调往汝州担任司马了。”
“太好了!”听到自己即将调入州衙担任司马,王适之不免高兴起来。
不过转念间,他又心疼道:“只是可惜,花了二百两黄金,还搭上了阿耶的人情。”
“好在路相公收了钱,想来这事情应该是敲定了。”
听着王适之的话,李氏也开口道:
“明年只要你收好夏税和秋税,把税好好交上去,汝州司马的位置就是你的了。”
“嗯!”王适之颔首表示知道了,而李氏见状也想起了城外的事情,不免道:“那黄儒什么时候搭上了陇右镇的?”
“不是他,是他家的二郎。”王适之回答道,而李氏也记得,不免道:“黄巢黄二郎?”
“对,就是那个屡试不第的混厮。”王适之语气中带着几分羡慕,李氏作为他的枕边人,自然听出了意思,于是安抚他道:
“放心吧,我从长安赶回来时,听闻刘继隆出兵侵占剑南道的六个州,朝廷正在商议是否要将出兵将他讨平呢。”
“若是朝廷能将他讨平,你倒是可以趁机将这冤句黄氏的家产兼并,到时候好好打点,说不定能谋个刺史的官职。”
“这…”王适之迟疑片刻,不免皱眉道:
“陇右兵强马壮,朝廷若是擅动刀兵,真能将其讨平吗?”
王适之虽然不懂兵事,但此前王仙芝与庞勋二人不过凭借几千乱兵,便搅得河淮二道不得安宁,甚至差点打入曹州。
王适之经历过那段时间,自然知道擅动刀兵的后果是什么。
“哼,朝廷百万大军,还怕讨不平个小小陇右?”
“倒是你,那黄二郎不过是个没有官身的牙商,现在竟然代你在县外施粥,你竟然觉得与你不相干。”
“若是朝廷派人前来巡查,你这冤句县令又该如何回答?”
李氏调侃着自家郎君,王适之听后也十分尴尬,不免干笑道:“若是朝廷真的要讨平刘继隆,届时我定然会拿这黄二郎开刀,细君放心吧。”
“知道了!”李氏起身向堂外走去,王适之则是连忙跟了上去。
相较于这对小别胜新婚的夫妻,冤句县及四周的百姓则是大多对黄巢感激涕零。
不过对于黄巢本人来说,这些日子却并不好过。
“杏林,我家阿耶如何了?”
黄氏院中,随着医生走出中堂,在外等候的黄巢等人便立即迎了上去。
这医生年过古稀却健步如飞,是曹州有名的方士,故此被人尊称杏林。
面对黄巢的询问,他却摇头道:“油尽灯枯,神仙难救…”
“怎么可能?!”年纪还小的林言忍不住道:
“耶耶前几日还好好的,怎么会突然就不行了?”
“可能是老夫医术不精吧。”医生摇摇头,随后对黄巢作揖道:
“黄兄已在旦夕之间,黄郎君还是带人进去看看吧…”
“走!”黄巢反应过来,连忙走入中堂。
黄揆、黄邺等人连忙跟着他脚步走入堂内,随后便见骨瘦如柴的黄父躺在榻上,气息萎靡。
“阿耶,您不会有事的!”
黄巢跪在黄父面前,用手握住他的手,不断安慰着他。
黄父那浑浊的目光莫名闪烁了几下,但还是渐渐暗淡了下来。
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用力握住了黄巢的手,随后奋力看向了黄揆等人。
事已至此,黄巢哪里还会不知道自家阿耶是什么意思。
“阿耶、您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三郎他们的!”
他忍不住低下头,虎目泪流,泣不成声。
得了黄巢的承诺,黄父这才渐渐松开了手,垂耷在了榻上。
“阿耶——”
几名黄氏子弟的哭声传出中堂,府中家仆也纷纷低头叹起了气。
黄父虽然是家主,但极少责骂他们这些家仆,这在“奴婢贱人,律比畜产”的时代下,无疑是极好的家主。
如今这样的家主走了,尽管家仆们对接任的黄巢十分敬佩,但还是不免忐忑起来。
冤句县的阴云似乎更为浓厚了,而距离冤句县数百里外的大别山却也不算太平。
“呸!又他娘的是老鼠肉,这山里难道就没别的东西吃了吗?!”
寒冬腊月,在黄巢失去亲人的同时,大别山深处的王仙芝却烦躁的将那烤好的老鼠肉丢回碗里,语气埋怨,心情复杂。
他这位‘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浩豪都统’的神话仿佛就在昨日,那时的他不缺酒肉,更不缺美人。
可如今的他却在大别山中苟全,吃着山鼠肉与见底的粟米粥,以单薄的衣物抵御寒冬。
当初逃入大别山时还是盛夏,而今春去秋来,却已经进入了第二年的冬季。
“节帅,这半年来逃入大别山里的盗寇没有三万也有两万,东西都被他们打的差不多了。”
“现在山里的盗寇都在发疯,就连冬眠的熊和老虎都被他们杀了不少。”
“我们还能有粥喝,有肉吃都算不错了…”
尚君长与王仙芝解释着,王仙芝听后却焦虑道:“娘贼的,得想个办法出去,不然我们就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