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龙州对峙(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唏律律…”  

清晨、当马匹的唏律声传来,灌口军营已然成为废墟。  

大半营区被焚毁,无数尸体横陈地上,被烧得根本辨别不清模样。  

昨日的辉煌不再,一万五千兵马仅存不到半数,余者不是被杀,便是被烧成了焦炭。  

“嘶…”  

牙帐内,尚摩鄢忍不住倒吸了口凉气,但见他穿着甲胄,甲胄上插满了箭矢。  

没卢丹增正在为他拔除箭矢,但好在箭矢因为甲胄阻碍,顶多也就是些皮外伤。  

“唐军撤到哪了?”  

尚摩鄢忍痛询问,没卢丹增双手发颤,心慌的回答道:“塘骑、塘骑回禀…撤往北边的导江了。”  

“此外,有溃兵逃回,他们说昨夜唐军夜袭导江,碌颉都护被杀,死伤过半…”  

“额…哼!”尚摩鄢忍痛轻哼,随后才道:“也就是说,昨日的唐军先击败了导江的兵马,再南下袭击的我们…”  

“是…”没卢丹增点头,尚摩鄢骂道:“碌颉该杀!”  

没卢丹增点头附和,因为在他眼中,碌颉确实该杀。  

碌颉手中兵马一万有余,即便被唐军袭击全军覆没,也不至于派不出塘骑。  

昨夜若非灌口的塘骑回禀及时,他们恐怕要等唐军摸到了营盘才能反应过来。  

想到这里,没卢丹增想到了昨夜自家阿爸率领甲兵与唐军交战,最后在唐昌方向撤回兵马的帮助下,这才击退了唐军的精骑。  

饶是如此,他们却也死伤惨重。  

“算上导江的死伤,我们恐怕死伤不下二万,光甲兵便死了三千多…”  

没卢丹增肉痛不已,不免道:“若是刘节帅的急报能更快送抵,我们就能避免这些死伤了。”  

甲胄上的箭矢被拔除,尚摩鄢在兵卒帮助下脱下甲胄,身上的袍子染血,与伤口几乎黏在了一起。  

他吃痛着脱下袍子,身上大大小小的箭伤不下二十处,好在只是皮肉伤,看着恐怖,但并不致命。  

没卢丹增在松州的学校学过基本的急救知识,于是让人寻来了烈酒,为自家阿爸清洗伤口。  

待伤口清洗好后,他便让人寻来干净的布条,煮沸消毒后,为自家阿爸的伤口缠上了布条。  

做完这一切,尚摩鄢这才穿上了袍子坐下,而没卢丹增也累得不行。  

“你先去休息吧。”尚摩鄢心疼的看着没卢丹增,随后道:  

“等他们撤回来,我们就撤回茂州…”  

“是。”没卢丹增松了口气,随后便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了牙帐。  

与此同时,从灌口突围撤回导江的唐军也涌入了导江城内。  

由于他们击败了导江外的番军,因此被番军攻破的导江县百姓,并没有被番军强行徙走,城内依旧拥挤。  

高骈只能让各军兵卒在百姓家中休息,严禁他们骚扰百姓。  

蔺茹真将带着军吏去统计伤亡,最后呈交上来的结果令高骈十分满意。  

“我军阵没、伤残五百五十二人,折损军马八百五十七匹,乘马三百三十二匹。”  

蔺茹真将汇报着己方死伤,末了才道;“昨夜连杀两场,被杀的番兵最少有一万之数。”  

“不提灌口的番兵,单说导江城外的番兵尸首便不下四千,被溃兵丢弃和俘获的甲胄便有一千七百余套。”  

高骈面色疲惫,但听到了军报后,还是勉强打起精神道:  

“奏表朝廷,我军杀贼二万,甲首一千七百余,番贼不日便将撤走茂州。”  

“末将领命!”蔺茹真将先是应下,而后才询问道:“节帅为何能笃定尚摩鄢他们会撤回茂州?”  

“因为不对劲。”高骈靠在椅子上说道:  

“昨夜导江番军的情况你也看见了,他们外放塘骑不过二十里,但灌口的塘骑却外放超过了三十里。”  

“若非如此,我们昨夜理应成功,即便杀不了尚摩鄢,也能重创其全部。”  

“我怀疑尚摩鄢所有所防备,这才致使我们不能竟全功。”  

“既然尚摩鄢有所防备,昨夜又死伤如此多兵众,加之雪季即将到来,他唯有撤军这一条路。”  

“不过在此之前,我还需要试探一轮。”  

高骈沉着眼眸道:“番贼入寇如此之久,还放出消息称松州被攻陷。”  

“刘继隆睚眦必报,怎会放任自己养出来的狗背主后偷袭自己?”  

“他若是要报仇,必然会攻杀茂州,可若是他攻往他处…”  

蔺茹真将反应过来:“您也觉得,此次番贼入寇,乃刘继隆所驱使授意的?”  

高骈看了眼蔺茹真将,默默道:“不管是不是他,最后的结果都得是他。”  

“唯有将西川局势变得复杂动荡,朝廷才会不断倚重我…”  

蔺茹真将闻言张了张嘴,心想这不就是养寇自重吗?  

不过他想了想,天下局势如此,谁也说不准朝廷还能延续多少年。  

趁此机会拿下剑南道,不管事后是要扶持朝廷还是做别的,都将更加如鱼得水。  

“你派人写封奏表,此事务必要与刘继隆扯上联系,另外派快马去松岭关、江油关,催促张璘他们尽快出兵收复龙州。”  

“是!”  

在高骈的吩咐下,蔺茹真将立马找来了行军参事,令其按照高骈的意见,书写了一封带有指向的捷报。  

此外,他所派出的轻骑也朝着松岭关和江油关疾驰而去。  

翌日,多康吐蕃大军果然如高骈预料的那般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