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促盟西南(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的面将书信打开,一目十行的将内容阅览后,他便把书信丢入香炉中焚毁。  

“这封信,司徒应该不知道吧?”  

刘继隆询问张淮铨,张淮铨摇摇头:“阿耶不知。”  

“嗯,那就对了。”刘继隆听后点头,随后与张淮铨道:“大郎君先去寅宾馆休息,待你们离开那日,我会派人将我的手书转交与你。”  

“好,那某先行告退…”  

张淮铨作揖行礼,随后转身离去。  

在他走后,站在十余步外的曹茂、陈瑛走了过来,曹茂看了眼张淮铨背影,随后询问道:“节帅,那书信写了什么?”  

“张淮鼎这厮…还真是去了哪里都不安分啊!”  

刘继隆的语气略带感叹,可眉头却皱紧。  

他没有向曹茂他们解释书信里写了什么,毕竟这事情还是只有他与张淮鼎两人知道比较好。  

信中,张淮鼎无非就是恭维于他,随后又说他看不下去朝廷如此针对河陇地区的归义军。  

倘若他有机会,他想要选择皇子拥立,届时便能奉天子而制不臣,让河陇归义军获得该有的待遇。  

整篇信中,刘继隆就没看出张淮鼎有什么谋划,全是一堆空话。  

这厮在历史上逃回河西,张淮深好好待他,结果他听信索勋的话,联合索勋与张淮深不得宠的儿子将张淮深刺杀,又灭张淮深满门。  

最后得了权力也只是骄奢淫逸,没几年就被索勋干掉了。  

刘继隆本以为这一世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张淮鼎能学得聪明些。  

结果就他书信那般言论来看,这厮就是风口上的猪,明明是被风吹起来的,却以为自己能力多么不得了,还想着学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  

如今的局面和汉末的局面可不同,就连刘继隆自己都没想过奉天子以令不臣,但张淮鼎这厮却十分敢想。  

似乎只要他控制了天子,刘继隆就会带着张淮深、尚摩鄢等势力进入关中帮他。  

可他也不想想,刘继隆要是真的带兵进了关中,届时就凭他手上那三千神武军,拿什么和刘继隆争?  

刘继隆想了想,如今这局面还真挺像汉末的。  

他要真是按照张淮鼎的剧本走,且不说张淮鼎是否能成功,单说这走向来看,他刘继隆还真有可能成为“董太师”。  

天下未乱就想挟天子,到时候他要面对的局面,估计比董太师还要壮观。  

以如今天下的藩镇数量,届时恐怕就是“七十二群雄伐刘”了。  

虽然刘继隆对陇右的实力十分自信,但他还没有自信到同时面对天下藩镇的讨伐。  

张淮鼎这蠢主意,刘继隆就当从没有看过,真是污浊了眼睛。  

至于过几日给他的回信,刘继隆还得好好斟酌斟酌,看看怎么哄骗这个眼高手低的家伙。  

虽然他人不行,但他手中毕竟有三千神武军,关键时候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  

想到这里,刘继隆看向曹茂:“我写给尚摩鄢的信,送出去了吗?”  

“十日前就送出去了,眼下应该快送到了。”曹茂不紧不慢的回应。  

刘继隆闻言颔首,随后对二人吩咐道:“我去中堂休息,晚宴的时候叫我。”  

“是…”二人作揖应下,刘继隆则是从正堂走向了中堂。  

与此同时,刘继隆写给尚摩鄢的信,也在他们谈话间送抵了金城。  

金城的王宫里,尚摩鄢拿着那封信,仔细揣摩信中的内容与含义。  

不多时,随着他将书信放下,站在殿上的几名将领也先后投来试探的目光。  

感受到他们的目光,尚摩鄢这才开口道:  

“节帅来信,让我们同意与南蛮的结盟,适时进攻西川。”  

“好!!”  

听到刘继隆终于准许他们和南蛮结盟并入侵西川,这几名吐蕃将领先后亢奋起来。  

自从他们拿下多康六岗后,发展便受到了限制。  

西边的王族还在逻些城争夺王位,他们如果不想被吐蕃全境各茹将领视为敌人,就不可能在当下对王族用兵。  

北边的吐谷浑地区虽说能发展,但刘继隆在青海西侧的伏俟城设置土浑讨击军,他们不敢轻易北上,担心冒犯了刘继隆。  

这几年他们虽然在尚摩鄢的带领下,将维西、多康、多麦等地治理的不错,但种地哪有抢劫来得痛快?  

若非惧怕刘继隆,他们甚至都想劝尚摩鄢自立了。  

如今好了,刘继隆终于同意他们与南蛮结盟并入侵西川,这是个好消息。  

“不要着急高兴,节帅让我们将入寇西川所劫掠来的人口往松州送去。”  

尚摩鄢这话一经说出,诸将的笑声戛然而止。  

他们心里不满,可又不敢直接说出来。  

尚摩鄢只是一眼便知晓他们的态度,当即说道:“人口会换成粮食、绸缎和茶叶给我们。”  

“四月二十,我们可以派兵去迭州运输节帅下发的犒赏。”  

“三千匹绸缎和两千担茶,两万石粮食…”  

原本还不满的诸将,在听到劫掠来的人口可以换成粮食和绸缎、茶叶后,脸上表情再度变换。  

尤其是听到打仗之前还有犒赏后,他们纷纷意动起来。  

“没卢颉,你带两万人去迭州运输茶叶和粮食。”  

“韦工啰碌,你带五百骑兵走道邬城南下,亲自去一趟阳苴咩城,和南蛮人好好谈谈结盟的事情。”  

“末将领命!”两名身穿绸缎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