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二月骚然(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站在县衙门口,望着城内冲天的火光,眉头微皱。  

令狐綯是怎么被罢免的,他记得清清楚楚。  

他必须尽快将庞勋歼灭,如此才能保住他的地位,才有机会向长安那群宦官行贿,让自己坐上更高的官位。  

思绪间,他转身走入县衙内,无视了中都县城内那些哀嚎的百姓。  

翌日,李福率领宣武、义成两镇兵马南下,根据庞勋大军所留踪迹追逐而去。  

在李福追击庞勋而去的同时,陇右也迎来了杨知温、张淮铨等大主顾。  

一千五百神武军及三千多民夫押送着数十万匹绢帛绸缎而来,经过陇西最东边的某座关隘后,便代表他们走入了渭州的陇西县境内。  

陇西县位置险要,刘继隆拿下此处后,又沿着渭水修建了多处关隘。  

每座关隘背后都是渭河冲刷出来的河谷平原,而这些平原经过近十年的开垦,如今早就成为了肥沃的良田。  

如当下般,杨知温与张淮铨还有他们带来的人刚刚走入关隘内部,便看到了一望无垠的耕地。  

眼下是二月下旬,百姓们已经开始务农,距离春种也不过小半个月了。  

隔着一道关隘,东边的秦州虽然人口众多,河谷众多,但却没有开垦足够多的耕地。  

西边的渭州论起地形不如秦州,但单从这处关隘背后的耕地来看,便足可见陇右有多重视农业。  

“这里起码得有数万亩耕地吧?”  

张淮铨忍不住吸了口凉气,杨知温则是点头表示附和。  

二人略微感叹,但没有多做停留。  

他们继续带着神武军和民夫的队伍沿着官道向西走去,大约过了十五里,他们又看到了一座依靠山脉,接连渭水的关隘。  

关隘通体包砖,高三丈,长二十多丈,易守难攻。  

杨知温与张淮铨继续带领队伍走入关隘,但这次关隘背后是沿着渭水,靠着山脉的狭长官道。  

这条路狭长崎岖,明明只有二里,却让他们走了两刻钟。  

两刻钟后,前方地势渐渐宽阔,可是又出现了一座包砖的关隘。  

望着那包砖的关隘,以及驻守上面的数百陇右精锐,张淮铨身后的神武军列校忍不住道:  

“这地方易守难攻,又有这么多关隘,怕是举兵十万来攻都攻不进去。”  

“是啊,投石机都摆不了几台,城墙还修得那么坚固,我们一连走来都瞧见四座关隘了,不知道后面还有几座。”  

听着列校们的感叹,张淮铨与杨知温相互对视,深以为然。  

两刻钟后,他们再度穿过了这座关隘,而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又是一块被开垦成熟的河谷耕地。  

这块河谷更大,所开垦的耕地起码有十余万亩。  

他们向南走去,不多时便见到了一座矗立在渭水南岸的关隘。  

与关隘相对立的北岸也有着一座关隘,两座关隘间是宽阔二十余丈的渭水。  

渭水内修建了石桥,也不知道是用什么办法修建的。  

队伍踏上石桥,在数十名陇右精骑的带路下,成功通过了这两座关隘,来到了陇西县所处的河谷内。  

“杨侍郎、张统军!”  

走出北岸关隘,张淮铨与杨知温立马就看到了前来迎接他们的高进达。  

此时的高进达不仅担任都护府长史,还兼领渭州刺史。  

平日里的政务可以交给渭州长史和别驾处理,但与长安的这笔贸易,还需要高进达亲自跑一趟才行。  

“高长史…”  

张淮铨与杨知温都见过高进达,自然知道怎么称呼他。  

高进达对二人回礼,接着说道:“我家节帅也来了陇西,眼下正在县衙中等待二位,二位这边请。”  

他为二人准备了马车,而二人则是听到刘继隆也在陇西时,不由紧张了几分。  

“多谢高长史…”  

二人硬着头皮回礼,随后下马走上马车,乘车向陇西县走去。  

陇右的官道都有标准,最窄不得窄于三丈,因此官道还算宽阔。  

马车走在夯实的官道上,行走还算平稳,杨知温与张淮铨也将窗户打开,往外看去。  

马车从南向北,走了四里左右,所见官道两侧都是劳作的百姓与耕地。  

不多时,马车来到陇西县城的南门,二人也打量起了陇西县。  

依旧是包砖的城墙,并且更高更厚,就连张淮铨都不知道要用什么投石机才能攻破这样的城墙。  

城内街道铺设青砖,百姓大多穿着粗布麻衣,但却十分整洁。  

巡城的兵卒膀大腰圆,气息彪悍,比神武军的兵卒还要健壮一圈。  

城内的百姓好奇打量他们,时不时对巡城的兵卒询问他们来历。  

兵卒们也没有架子,当即便解释了张淮铨等人来历,随后便换来了百姓鄙夷的目光。  

渭州的百姓,大多也都是从西川和山南西道迁徙而来,自然知道官军是个什么样子。  

他们可以对陇右军喜笑颜开,没有架子的询问问题,但却不愿意和官军沾上半点。  

“看来我们被百姓嫌弃了…”  

杨知温感受着那些鄙夷的目光,苦笑几声与张淮铨说着。  

张淮铨则是百感交集,毕竟昔年他们在河西时,百姓也对他们十分爱戴。  

只是去了长安后,似乎对百姓来说,官军与盗寇无异,总是招百姓在背后鄙夷的。  

二人渐渐沉默,而马车却不曾停下。  

约莫过了两刻钟,马车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