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武宁军乱(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今朝中,谁又能担此重任?”  

“武宁军骄横已久,寻常将领恐怕难以服众。”  

裴休沉思片刻,忽然眼前一亮:“安南都护王式如何?”  

“此人素有威名,治军严明,且曾在安南屡立战功,若派他前往徐州,或许能镇住武宁军。”  

毕諴闻言,微微皱眉:“王式确是良将,但他如今镇守安南,若调离,恐南蛮趁机入侵,安南局势不稳。”  

对于毕諴的担心,裴休先是认可,而后反驳:  

“安南虽重要,但徐州之事更为紧迫。”  

“只要选派一位得力将领接替王式,安南局势尚可稳住。”  

“但武宁军若再不整治,恐成朝廷心腹大患。”  

对于裴休的这番言论,蒋伸点头赞同:“裴相所言极是。”  

“王式若能平定武宁军之乱,朝廷威信必将大增。”  

“至于安南,可派蔡袭或康承训接任,二人皆是有能之将,足以镇守。”  

眼见蒋伸同意,毕諴也只能点头道:“那便如此吧。”  

“好!”裴休缓缓起身,对二人作揖道:  

“既然如此,那劳请二位与我走一趟咸宁宫,请陛下决断!”  

“请…”二人纷纷起身示意,随后跟随裴休向咸宁宫走去。  

与此同时的咸宁宫内,身为皇帝的李漼正倚在软榻上,手中捧着一本《红楼梦》最新册,神情专注。  

自上次得知神策军内部腐败,北司宦官更是光明正大吃空饷后,他便不再提讨平陇右的事情,而是每日沉浸在咸宁宫、紫宸殿内听乐看书。  

听乐还是老一套,无非就是让伶人和乐师表演,而看书则是去翻看刘继隆的。  

当然,用他对李梅灵的话来说,那是审视和批判,从中找出刘继隆大逆不道的罪证。  

但事实是怎样的,从他长期扣留李梅灵留下的那三套就能看出。  

此刻的他靠在软榻上,一边翻阅,一边暗自思忖:  

“刘牧之此人,虽大逆不道,但这书却写得极好,就是写的太慢了…”  

正当他思索之际,田允却走到了他身旁,轻声禀报:“大家,三位宰相求见。”  

李漼闻言,放下书册,淡淡道:“宣他们进来吧。”  

“是…”田允闻言应下,随后退去偏殿去。  

不多时,裴休三人步入偏殿之中,对李漼恭敬行礼:“上千万岁寿…”  

李漼抬眼看向他们,语气平淡:“三位相公此时入宫,有何要事?”  

三人之中,裴休率先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半月前徐州武宁军作乱,以温璋无礼为由,将其驱逐出境。”  

“温璋向来守礼,故此臣等将奏表压下,直到今日温璋奏表送抵南衙,方才知晓事情前后…”  

李漼皱眉,只觉得裴休说的有些冗长,不由催促道:“是何结果?”  

裴休有些无奈,但依旧恭敬回应道:“此事已查明,乃银刀军骄横跋扈所致。”  

“温璋虽被驱逐,但其整顿军纪之举并无不妥。”  

“臣等商议,建议将温璋调往邠宁镇,担任邠宁节度使,另选派一位得力之人前往徐州,彻底整顿武宁军。”  

李漼闻言从软榻上坐了起来,正坐的同时,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  

“这武宁军…朝廷每年拨付大量军饷,他们却屡次驱逐节度使,简直无法无天!”  

“此次若不严惩,朝廷威严何在?”  

“陛下所言极是。”蒋伸连忙附和道:  

“武宁军骄横已久,若不加以整治,恐其他藩镇效仿,朝廷将难以掌控。”  

“臣等推荐安南都护王式前往徐州,担任武宁军节度使。”  

“王式治军严明,素有威名,定能镇住武宁军。”  

李漼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王式确是一员良将,但他如今镇守安南,若贸然调离安南,那安南局势又该如何?”  

面对这个问题,裴休拱手道:“陛下放心,只要选派一位得力将领接替王式,安南局势尚可稳住。”  

“可武宁军之乱若不及时平定,恐成朝廷心腹大患。”  

李漼沉思片刻,随即颔首道:“好!”  

“那就依三位所言,调王式前往徐州,担任武宁军节度使。”  

“至于安南,可派蔡袭接任,务必稳住局势。”  

裴休三人闻言,齐声应道:“陛下英明!”  

“退下吧!”李漼挥了挥手,示意三人退下。  

“臣等告退,上千万岁寿…”  

眼见皇帝依旧保持着议事不超过三刻钟的规矩,裴休三人心中无奈,最后却只能缓缓退出咸宁宫。  

待他们离开后,李漼重新拿起《红楼梦》,但不多时便把这最新册看了第二遍。  

望着最后一行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