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速通戎州(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指挥东川大军开始进攻湖津城了。  

“放!”  

“嘭嘭嘭——”  

湖津城外,五十台投石机搭建而成,尽管是陇右军早就淘汰的老式配重投石机,可高骈依旧将其当做宝贝藏着掖着。  

哪怕在陇右军面前,这种投石机已经十分落后。  

但是在战火重燃的西南,高骈手中的这五十台配重式投石机依旧可称呼为“神器”。  

湖津城修建在一处三面环河的地方,背后倚靠高山。  

一条山溪汇入乌蒙水,而乌蒙水将东川军与大礼蛮军相隔。  

乌蒙水不过宽二十余丈,对于早早准备好浮桥的高骈来说,根本算不上天堑。  

大军轻易渡过乌蒙水,搭建投石机,在距离城墙不到百步的距离进攻城头。  

“嘭——”  

“额啊!!”  

数十斤的沉重投石砸在夯土墙上,夯土垮塌飞溅,受伤者并不多,但投石砸在身旁的那种感觉,却令守城的蛮军们不断怪叫。  

“云车、井欗、冲车…不要留手,以最快速度拿下湖津城!”  

“今日拿下湖津城,全军每人赏钱三千!”  

“张璘,带着你的三千精骑往南边的西安城巡哨,发现酋龙率军驰援,立马传信回来!”  

高骈沉稳的调兵遣将,张璘和蔺茹真将一个负责侦查,一个负责攻城。  

在如此局面下,高骈不讲究什么死伤,他只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湖津城这个桥头堡。  

只要拿下了湖津城,他们反攻大军的补给线就从百余里外,缩短到五十里内。  

拿下湖津城,后方的西安、东安、分协等三座城池都在湖津五十里范围内,很容易攻取。  

当地复杂的地形,虽然不适合骑兵突袭,但也限制了祐世隆摆堂堂之阵,以数量压制己方。  

在湖津往西安城这一路上,二十里路中,有十五里都在狭长的山谷中,左右宽不过五十步。  

如果祐世隆敢在这种地方和自己作战,他高骈有自信以堂堂之阵,正面击垮六万蛮军。  

“将士们,收复湖津,便在当日。”  

“奉节帅令,今日拿下湖津城,全军每人赏钱三千!”  

蔺茹真将策马来到阵前,眼看着民夫们正在手忙脚乱的搭建攻城器械,他毫不犹豫的向九千东川马步兵宣布了犒赏的事情。  

尽管只是三千钱,但对于他们这些曾经是饥民的壮丁来说,三千钱足够让他们卖命了!  

“杀!!!”  

湖津城下,战火冲天,硝烟弥漫…  

九千东川马步兵分为四十五支小队,如潮水般涌向城墙。  

尽管他们今日已急行军四十里,但此刻却仿佛不知疲倦,眼中只有攻破城门的决心。  

云车、井欗、冲车等攻城器械在兵卒的推动下,缓缓逼近城墙,发出沉闷行动声。  

城头的蛮军早已严阵以待,床弩的弩弦紧绷,随着一声令下,巨大的弩矢如长枪般呼啸而出。  

“砰——”  

“注意弩车!!”  

一支弩矢直接贯穿了一辆井欗,余势未减,又将两名披甲的东川军兵卒钉死在地。  

鲜血从他们的口中和伤口喷涌而出,身体抽搐了几下,便再无声息。  

这样的惨状并未让东川大军退缩,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强烈的斗志。  

二十台弩车齐射,弩矢如雨,摧毁了不少攻城器械,但东川军并未因此停滞。  

他们将损坏的器械推入护城河,迅速搭建起浮桥。  

云车、冲车沿着浮桥冲向城下,井欗上的东川军弓弩手与城头的蛮兵展开激烈的对射。  

箭矢如蝗,双方兵卒不断倒下,鲜血染红了城墙。  

“撞!”  

“一二…”  

“砰——”  

“放石脂!!”  

东川军的冲车在猛烈撞击湖津城的城门,呼吸间便发出震耳欲聋的撞击声。  

城门甬道顶部冒出几个铁质的虎口,城楼里的蛮兵将石脂倾倒进入石槽里。  

石脂顺着石槽流下,从虎口流出,尽数倾倒在了冲车与操作冲车的东川军身上。  

不等他们反应过来,城楼内的蛮兵往石槽上的石脂丢出火把…  

“额啊!!!”  

呼吸间,火焰腾起,将冲车和附近的东川军吞没。  

东川的精锐兵卒被火焰包裹,惨叫着四处奔逃,最终倒在火海中,化为焦黑的尸体。  

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肉味,令人作呕。  

许多东川军兵卒忍不住呕吐,但更多的人咬紧牙关,继续攀爬云车,向城头冲锋。  

城头的蛮兵奋力抵抗,檑木、滚石、滚水纷纷落下,试图击退东川军的进攻。  

面对蛮兵的顽强抵抗,东川军前赴后继,云车上不断有人涌上城头,与蛮兵展开近身搏杀。  

刀光剑影中,鲜血飞溅,喊杀声震天动地。  

乌蒙水西岸,王重任望着惨烈的战场,眉头紧锁,忍不住对高骈说道:  

“节帅,这样死伤会不会太大了?这些兵都是我们好不容易练成的精锐啊!”  

高骈目光冷峻,凝视着远处的战场,声音如铁:“这是战争。”  

他的语气中没有丝毫动摇,仿佛眼前的惨烈景象不过是战争必然的代价。  

王重任张了张嘴,最终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默默低下头,握紧了拳头。  

高骈的目光依旧坚定,他不管死伤多少将士,他只知道湖津城必须攻下,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  

思绪间,他冷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