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后知后觉(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事情落到自己的肩头,但他也没当回事。  

只要京西北八镇配合,加之党项平夏部出兵,他不怕灭了王守文这五千人。  

闻言,张议潮、张议潭二人在心底叹气摇头,只觉得朝廷要吃大亏了。  

与此同时,李忱也继续开口道;  

“河西观察使索勋奏请朝廷驰援戍兵,以免胡虏南下,诸卿何解?”  

“陛下,臣以为索刺史此举夸大其词!”  

“区区胡虏,怎敢与我上国为敌?”  

“索刺史无法节制赤水军作乱,此为一罪,理应惩处!”  

李忱开口后,群臣纷纷声讨起了闹出赤水军兵变的索勋。  

李忱见状,当即满意颔首道:“既然如此,那就罢免索勋河西观察使之职,暂留凉州刺史。”  

“此外,命右神武军都将张淮铨率二百右神武军及一千二百戍兵入凉州,改姑臧军驻姑臧。”  

他话音落下,张议潭瞳孔一缩,下意识看向张议潮。  

只见张议潮眉头紧皱,显然是没想到朝廷到了这种时候,还在想着挑拨河西各部关系。  

张淮铨要是真的领兵驻扎姑臧,那肯定会和索勋闹出矛盾。  

显然,皇帝是不想在解决赤水军兵变的时候,给索勋整合凉州的机会。  

张议潮沉默不语,李忱眼见他没有动静,不多时便宣布了散朝。  

待百官散朝,不少官员纷纷投来目光,而张议潮却带着张议潭离开了宣政殿。  

在他们走出后,张议潮这才开口道:“我去右神武军,阿兄你派人送信,让大郎不要着急去凉州。”  

“为何?”张议潭不解。  

对此,张议潮看向他,眼神情绪复杂:“凉州有变,刘继隆也该入主凉州了。”  

在他话音落下之余,彼时的凉州也终于迎来了嗢末南下的队伍。  

“窸窸窣窣…”  

“唏律律!!”  

北风呼啸间,十数万人马南下,即便隔着白毛风与数里的距离,也能清楚看到那不断移动的马群。  

身披扎甲的索忠顗、索勋父子正守在姑臧城头。  

偌大的姑臧城,仅剩一千甲兵驻守,连城墙都站不过来。  

“征召所有男丁上城墙!”  

索勋厉声开口,几名校尉连忙跑下马道,前去操办。  

索忠顗脸色并不好看,他对索勋开口道:  

“我们有两千八百甲兵,如今一千八百都散落在其它三座城池。”  

“如此情况,我们恐怕守不住其它几座城池,干脆死守姑臧,等待朝廷援兵!”  

“来不及了!”  

比起心计手段,索勋不如索忠顗,但论行军布阵,索忠顗远不如索勋。  

正因如此,当面对堂堂之阵的时候,索忠顗的所有手段都失去了效果。  

索勋目光眺望远方的嗢末部众,随着他们渐渐靠近,倒吸了口凉气:  

“他们是倾巢南下,比前两次南下规模还要大。”  

遮天蔽日的十余万嗢末部众渐渐合拢,随后将姑臧城包围。  

他们距离姑臧城二百步开外扎营,而索勋见状当即开口道:  

“把城内所有投石机都架好,另外让所有妇孺去建造新的投石机。”  

索忠顗按照他的安排,将城内的所有男丁妇孺安排清楚,但紧接着便有不好的消息传来。  

“使君!”  

一名校尉急匆匆赶来,隔着数步作揖,气喘吁吁道:“神鸟坊有番丁闹事,已经被索刺史派人按下了!”  

索勋闻言皱眉,随后下令道:“告诉阿耶,凡有闹事者,尽数斩首!”  

“这…”校尉迟疑,随后犹豫道:“刺史说,外敌在前,理应安抚城内番口。”  

“谁是观察使?!”索勋怒吼质问他,校尉连忙作揖退下。  

“使君!”  

不多时,又有校尉前来禀告,索勋冷眼看着他,而校尉也作揖道:  

“胡虏包围了北、南、西三处城门,唯有东门没有包围。”  

“哼!”索勋冷哼道:“胡杂还会围三缺一?”  

“不必理会,我倒要看看,他们如何拿下姑臧城!”  

“是!”校尉退下,而城外的嗢末营盘也在时间推移中成型。  

姑臧城头搭建了三十余台小型投石机,城内街道上还搭建了六十台配重投石机。  

不仅如此,诸如狼牙拍、塞门刀车等等守城器械,基本都被索勋用上了。  

这其中不少是张淮深留下的,毕竟太过沉重,不好拆卸,便没有带走。  

如今他倒是为索勋做了嫁衣,不过索勋宁愿没有这层嫁衣。  

“呜呜呜——”  

时间流逝,从十二日午后到翌日清晨,随着号角声在城外作响,嗢末人从南边山谷中砍伐树木,建造攻城器械。  

他们缺少投石机、弩车等技术,因此只能用云车和撞车来攻城。  

很快,数十辆撞车开始前进,数百上千的人背负兽皮包裹的沙土,躲在撞车身后靠近。  

索勋没有贸然使用投石机,而是对城头守军招呼道:  

“等他们填河的时候,用弓弩箭矢招呼!”  

“投石机等待哨声,哨声一响,立马反攻!”  

安排结束,索勋走到了北门,而北门作为嗢末主攻的方向,足有上万嗢末人在组织攻城。  

不过他们甲胄不全,其中甲兵不过千人,其余城门甲兵更少。  

索勋召集二百索氏子弟集结北门甬道内,准备挫败嗢末进攻后开展反攻。  

“呜呜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