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天灾人祸(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秋收还得推延。  

牙兵们回城等待,而徐州各乡村的农户也在等待。  

“淅淅沥沥…”  

秋意渐浓,可徐州的天空却似裂开了口子,连绵的细雨开始渐渐转变为大雨,如瀑布般倾泻而下,无情地打击着田间作物。  

那些地里刨食一辈子的老农,脸上写满了无奈与焦虑,心里充满着对未来的恐惧。  

他们蹲在家门口,双手抱膝,目光空洞地盯着雨幕,似乎在寻找着一丝放晴的希望。  

乡间的老柳树在风雨中摇曳,仿佛在为农民的困境哀泣。  

偶尔有几声鸟鸣穿透雨幕,却也显得如此凄凉。  

只是大雨不曾停下,河道里的河水甚至漫出河道,往田间冲去。  

“铛铛铛…”  

铜锣作响,全乡男女老少都被叫到了田间,试图将水引往他处。  

可雨实在太大了,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的作物被浑浊的大水吞没。  

“我的粮食啊!!”  

“额啊啊——”  

凄厉的哀嚎声响彻雨幕中,他们只能看着自己的生路断绝,却无法阻止眼前一切的发生。  

“嗡嗡…”  

忽的、一名老农听到了嗡嗡的声音,他本以为是自己年纪大了耳鸣,但下一秒他便听到了无数哀嚎声。  

“发大水了!逃啊!!”  

“发大水了!”  

“快跑!跑到九里山上去!”  

“跑啊…”  

雨幕如帷,水汽蒸腾,洪水沿着泗水与汴河的河道席卷而来,如咆哮的野兽,带着泥土和树枝的腥味,无情冲向了七里亭乡。  

那摧枯拉朽的力量,在呼吸间吞没七里亭乡。  

树木如断枝落叶般被连根拔起,随波逐流,成了暴怒河流中的漂泊之物。  

屋舍如同土堆,一栋接一栋地倒塌。  

屋舍、树木这些无法移动的东西在洪水中颤抖、沉没,最终被无情吞没。  

家园在转瞬间化为乌有,但没有人能在此刻关心这些,所有人都在忙着逃命。  

距离七里亭乡最近的九里山成为了众人求生的目标,所有人争先恐后的逃往九里山。  

逃亡队伍中,那些年迈体弱者,在这肆意的灾难面前显得格外无助。  

不少人亲眼看着他们被滚滚洪流卷走,挣扎的双手成了绝望的符号。  

恐慌的呼喊声在风雨中弥漫,七里亭乡的百姓携老扶幼,慌不择路地向九里山逃命。  

他们的脚步在泥泞中艰难前行,每个人的眼中都写满了恐惧与不安。  

水位不断攀升,每一步都可能是最后的立足之地。  

他们不敢回头,只敢向前,哪怕前方是未知的恐惧。  

雨声、风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所有人的脑袋都空白了,只知道往九里山逃去。  

事实证明,逃亡的不止是他们,还有七里亭乡四周的村落百姓,乃是东边十余里外的彭城百姓都在向九里山逃亡。  

洪峰过境,哪怕是彭城这样的城池,也极难有落脚之地。  

大水泛滥,漂没整个彭城,有人逃亡九里山、有人躲在城内的屋顶,还有的人跑上城墙马道。  

洪峰过后,大水依旧积漫五尺高,无人敢下水,只能绝望的等洪水退去。  

有人力竭坠入水中,被洪水吞没,有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好友被洪水带走,还有的人已经痴傻,只知道往高处跑去,抓住高高的树冠不肯松手。  

几日后,洪水退去,大地平白高出两尺,所有的作物与大半屋舍被洪水带来的淤泥埋没。  

彭城与七里亭乡只是此次灾害下的缩影,其范围远超受灾者想象…  

“铛…铛…铛…”  

大中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当常朝开始,许多臣工的脸色都随着山东八百里加急的消息而变得难看。  

“入班…”  

伴随着鸿胪寺卿的开口,百官纷纷入班,而李忱也铁青着脸走上了宣政殿的金台。  

待他入座,鸿胪寺卿当即开口唱声,百官入座。  

“陛下,山东诸道加急,河南、河北、淮南三道大水泛滥,徐州、泗州水深五尺,漂没民户数万家,百姓受灾者数十万…”  

作为宰相的令狐綯,面对这样大的自然灾害,自然是不敢沉默无语的。  

他主动开口提及了这件事,而这件事出现的节点也让身为皇帝的李忱成为了众矢之的。  

“陛下,此乃上天警示,请陛下罢黜加税之政!”  

“臣附议…”  

“请陛下罢黜加税,蠲免受灾三道赋税,赈济三道百姓!”  

“陛下…”  

随着令狐綯话音落下,庙堂上许多臣工纷纷作揖请奏,直指李忱加税之政。  

李忱脸色如常,可藏在袖中的双手却攥紧,恨不得将所有把过错推到他身上的大臣弄死。  

“荒谬!”  

庙堂上,一道呵斥声响起,李忱心里感激望去,却见是张议潮站了出来,他脸色立马变黑。  

“陛下加税与否,与洪灾有何关联?”  

“倘若上天有好生之德,为何要以数十万百姓生存来警示陛下,而非用其他办法?”  

李忱倒是没想到,关键时刻竟然是张议潮力挺自己。  

“陛下,张司徒所言甚是。”  

令狐綯也连忙表态,同时对群臣扫视道:“眼下洪灾刚过,理应讨论赈灾事宜,而非谁的过错。”  

“陛下,臣附议蠲免三道受灾州县赋税,另拨粮五十万石赈济灾民,责令各地节度使赈济灾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