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盛暑见雪(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口。  

在他们消失后,衙门外面的欢呼声持续不断,刘继隆笑声爽朗:  

“尚铎罗,看来你把岷州治理的很好啊。”  

“节帅哪里的话,这些都是按照节帅吩咐去做的事情罢了。”  

尚铎罗谦虚道:“岷州受吐蕃盘剥最重,节帅来了之后,又给他们发衣服、分田地,发粮食,他们怎么会不感激节帅您呢。”  

“好了好了,这些客套话就不用说了。”刘继隆摆手笑着打断道:  

“我这次来岷州,不是和你说这些事情的,而是来讨论出兵收复三州的事情。”  

“我的调兵令,想来诸州已经收到了。”  

“接下来三州的收复,就交给你们三人了。”  

刘继隆看着尚铎罗、斛斯光、李骥三人,满意点头道:  

“三州同样重要,但松州至关重要。”  

“斛斯光,我派你收复松州并留驻,希望你能办到。”  

“节帅放心,末将定不辱命!”斛斯光连忙作揖。  

眼见他们三人各有自信,刘继隆便不再说什么,只是查询了岷州的人口户籍和耕地开荒情况,随后听了三人收复三州的计划,确认没有问题后,便策马返回了狄道。  

两日后,他在返回狄道的路上,遇到了出兵前往岷州集结的狄道兵马。  

四百精骑与八百甲兵的数量已然不少,此外还有两千名民夫随军。  

民夫与甲兵基本乘坐挽马车,每伙人两辆车,第一辆用来轮换休息,第二辆则是驮运甲胄和口粮的。  

由于粮食充足,此次出兵也就并未按照秋后出兵的常例进行,而是选在了六月。  

“节帅!”  

“节帅…”  

官道上,经过刘继隆他们队伍的兵卒们纷纷朝刘继隆他们打招呼。  

刘继隆笑着颔首,时不时开口提醒:“上了战场要小心些,我在狄道等着你们回来。”  

“是!!”  

他们声音洪亮,每个人都朝气蓬勃,好似初升的太阳。  

瞧着他们走远,刘继隆久久没有回过神来,直到一盏茶后才重新抖动马缰,朝着狄道前进。  

六月初四,刘继隆返回了狄道,而他的都护府也在过去近两个月里修建完毕。  

都护府无非就是县衙的放大版,府内长道前后置正、二、三堂,左右又有长史、司马等衙。  

又置录事参军事、录事、诸曹参军事、参军事等官职衙门,还有兵、户、刑、工、礼、吏等六司。  

六司能够容纳三百余名官吏同时办公,膳馆可以制作近千人的饭食,吏舍能够安排近百人在内休息,寅宾馆可以接待百余人休整。  

此外还有监牢、女牢、死牢等等外院,而内院则是主要置内堂、东西花厅、后花园及税库、小厨房和马厩等院。  

整个都护府占地三十亩,但除了内院有人居住外,外堂还没有人进入都护府办公。  

“节帅,这里是…”  

正堂内,高进达、崔恕二人带着上百名直白跟随刘继隆,为其介绍都护府的各个衙门与情况。  

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便营造出这么大的都护府,刘继隆不免询问道:  

“建造都护府,可曾耽搁农事?”  

“节帅放心,未曾耽搁。”  

高进达作揖回应,随后为刘继隆引往了内院的路。  

外堂与内院被高墙和内堂门割开,门口有一伙兵卒驻守。  

他们见刘继隆来了,连忙作揖行礼,而刘继隆也将领头的伙长扶起,说着他们的不容易。  

“节帅,内院里除了三位如夫人(如同夫人),还有十二名婢女和六名健妇,都是照顾您起居的人,可以信得过。”  

高进达与刘继隆说着,没有进入内院的打算。  

刘继隆见状颔首,吩咐道:“若有事情,记得通禀我,我先去休息去了。”  

风尘仆仆赶了一路,刘继隆早就累坏了。  

现在他只想休息,但在休息之前,他还得见见那三位侍妾才行。  

他倒是要看看,花了七百多贯买三女子,到底能有多好看。  

这般想着,他走入内院之中,来到内堂坐下。  

早就得了吩咐的婢女与健妇来到他面前,纷纷行礼:“节帅…”  

“都不是奴籍吧?”刘继隆询问众人,毕竟他早就废了唐代那种“奴婢贱人、律比畜产”的奴隶制度。  

陇西虽然有奴婢,但都是雇佣制,按照签订的契约在某家干几年活,契约结束后便可选择走人或续约。  

若是打死奴婢,则以杀人论处,因此在陇西,奴婢就是百姓。  

“回节帅,都是按《陇律》行事,没有不规矩的事情。”  

六名健妇中,年纪在四旬左右的一名健妇连忙解释,而刘继隆见他说话有礼,不免问道:  

“你们都是陇西的百姓?”  

“回节帅,除了老妇之外,其余的女子都是陇西的百姓,只有老妇是陈押衙从关内道带回的人。”  

健妇连忙解释,而刘继隆也询问道:“不知如何称呼,瞧你也是读过书的,怎会落得这般田地。”  

“回节帅,老妇唤王氏,早年家中也算有些田产,因此读过些如《女诫》、《内训》和《女范捷录》等书籍。”  

“只是朝廷与党项动兵,家乡遭官兵劫掠,只能外逃前往灵州。”  

王氏老老实实说着,刘继隆听后唏嘘,只道:“兵过如匪,只是苦了你们这些百姓。”  

“这倒不是,至少节帅麾下的兵将在老妇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