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邦彦反复(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做得好,还给您带来了好多好消息。”  

曹茂走入书房,将文册呈上。  

刘继隆虽然诧异,但还是先去洗了洗手上的墨迹,随后擦干才接过文册。  

与此同时,曹茂也解释起来:“臣押衙给您带回来了三名侍妾,据说都有个本事,模样身段俱佳,眼下已经送往狄道了。”  

“此外,陈押衙一路南下,在灵州境内招抚了三千五百多名汉口南下,高长史派人询问您,这些百姓应该安置何处。”  

得知陈瑛为自己寻了三名侍妾,刘继隆口中荒唐的词汇还没说出,便听到陈瑛为陇西带回了三千五百多名汉口南下。  

心里原本升起的不满,在瞬间烟消云散,只剩下高兴。  

“好好好!”  

刘继隆连续说了几个好,随后才道:“这些汉口就地安置于五泉县,告诉县令窦斌,好好安置这些百姓。”  

“此外,给予这些百姓足够的口粮,按照大口五斗,小口四斗发放口粮,让他们开辟荒田。”  

“所开辟之荒田,前三年收成皆归衙门,而衙门保障他们三年口粮。”  

“三年后,耕田归属他们,按照正税缴纳赋税即可!”  

三千五百余口汉民,这一下子就把五泉境内的汉人口数提升到了万口之数。  

五泉本有一万三千军民,之后军户分驻诸州,五泉人口便下降到了一万六百余口。  

而今陈瑛带回三千五百余口百姓,五泉人口也就增长到了一万四千口的程度,其中番口四千,汉口一万。  

若是日后陈瑛还能从北边带回人口,那五泉的番口迟早会被同化,而五泉那数百万亩的荒地,也迟早会变成耕地的。  

想到这里,刘继隆心中高兴,手中加快了文册的翻阅。  

文册翻阅到最后,出现在他眼前的是陈瑛此次做完生意后,所赚回的钱财。  

“带回三千五百七十六口百姓和一千黄牛,两千挽马后,竟然还能带回两万八千余两黄金和三万余贯钱,陈瑛实有功!”  

面对陈瑛的功绩,刘继隆合上文册,当即擢赏道:“擢陈瑛为都护府下辖上府别将。”  

“是!”曹茂高兴作揖,随后为刘继隆起草擢赏文书。  

陈瑛此前是从八品上旅帅,眼下连跳五级,成了都护府直辖的上府别将,品秩正七品下,年俸八十石。  

除此之外,还有二百五十亩职田。  

在非战时情况下连跳五级,这样的擢赏已经不低了。  

尽管陇西军中都称呼陈瑛为押衙,但那只是方便他在外做生意的名头罢了,实际上他依旧是个旅帅。  

如今他得以擢升为上府别将,再称呼自己为押衙,也名正言顺了些。  

这般想着,曹茂也笑道:“节帅,您府中还有三个美娇娘呢。”  

“去!”刘继隆不耐烦摆手,可随后又试探问道:“三个女子长得如何?”  

二十二年不知肉味,刘继隆自然是馋的。  

只是这五年来朝不保夕,好不容易在陇西安定下来,却没有合眼缘的女子。  

如今陈瑛为他寻了三个侍妾,他虽然一开始有些不高兴陈瑛公器私用,但现在想想,陈瑛做的也没有什么问题。  

“听闻都是陈瑛、杨信二人在灵州东市口马行中挑选的女子,模样身段俱佳。”  

“口马行?”刘继隆闻言皱眉:“花了不少钱吧?”  

“听说是七百多贯。”曹茂尴尬笑了笑。  

闻言,刘继隆果断道:“这七百多贯,你从府中支取交给库中,莫要公钱私用。”  

上行下效这个道理刘继隆还是明白的,他如果开了这个口子,其他人就会有样学样。  

“是…”  

曹茂眼见刘继隆这般严肃,当即无奈作揖。  

刘继隆每年的俸禄是四百石,此外还有一千亩职田租给了狄道的军属耕种,每年能到手的粮食也在五百石左右。  

朝廷虽说给了刘继隆一千户食邑,但食邑却要渭州陇西县自己出,每年拨给刘继隆的粮食在三百石左右。  

这前后加起来,差不多也就是一千二百石,按照陇西的粮价折钱也就是七百贯。  

可以说,刘继隆今年的俸禄还没领,便都折在这三个女人身上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不免咋舌。  

果然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有了女人就存不住钱。  

好在他这几年俸禄攒下不少,即便拿出七百贯,府内也还有不少钱粮。  

这般想着,刘继隆不免有些着急,想着解决完陇南四州的事情就返回狄道去,看看自己花了七百贯弄回的三个小娘子长什么样。  

只是杨知温那边迟迟没有消息,他也只好等着。  

这么想着,刘继隆也突然想到了军中将士独身的事情。  

“对了曹茂,你给高长史写信,看看陈瑛带回的那群人中,有没有孤身的女子。”  

“若是有的话,倒是可以为那些从河西跟着我们前来的孤身弟兄们说说媒。”  

“是!”曹茂笑着应下,随后继续手写书信。  

不多时,他带着书信走出了书房,结果他刚刚走出衙门,便见到了门口的王思奉、杨知温等人。  

“曹郎君…”  

见到曹茂,杨知温连忙行礼,因为他知道曹茂是刘继隆亲近之人。  

曹茂见到杨知温连行礼道:“不曾想杨参军来了,待我派人送信,稍微便为杨参军传讯。”  

“多谢曹郎君。”杨知温只觉得曹茂年轻好说话,若是换做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