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山南封敖(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杀…杀…杀…”  

四月末,会宁城外军营喊杀声不断,数百精骑与两千余甲兵列阵喊杀,大阵开合,很有气势。  

校台上,索勋身着绯袍,眼看大军开阵,来回渡步。  

在此时刻,营外突然疾驰一队轻骑直冲校台,不多时勒马停下,轻骑下马小跑登上校台,朝索勋作揖。  

“刺史,北边乌兰有消息传来,说是陇西的牙商陈瑛带着数千百姓和数千牧群南下,眼下正在渡过黄河。”  

“嗯?”索勋侧目看了轻骑一眼,而他身后的折冲都尉上前作揖道:  

“刺史,数千百姓和牧群,我们要不要…”  

都尉搓搓手指,显然是询问是否要盘剥,索勋闻言面露犹豫。  

在他想动手的时候,又想到如今风头正盛的刘继隆。  

刘继隆对朝廷的态度让他不敢随意拿捏刘继隆,于是只能冷哼道:“不必理会,继续练兵!”  

“是…”都尉无奈退下,但索勋又道:“慢着。”  

“刺史!”都尉连忙站定,索勋接着说道:  

“凉州那边,有没有什么变化?”  

“未有。”都尉摇了摇头,继续开口道:  

“入秋前,嗢末与回鹘抢了不少牧群,张淮深估计正头疼呢。”  

“不过赤水军的张直方几次上疏张淮深跋扈,朝廷那边始终未有回复。”  

“嗯!”索勋应下,吩咐道:“紧盯凉州,若是凉州有变,便是我们入主凉州之时。”  

“此外…”  

索勋停顿片刻,随后看向校场上甲兵,继续说道:“再募五百甲兵,所需钱粮从衙门内拨给。”  

“这…”都尉犹豫不敢应下,索勋冷眼看向他,他不由硬着头皮回应道:  

“刺史,虽说我们接收不少饥民,可城中军民仅两万七,男丁仅六千,已经有三千五百男丁参军。”  

“倘若再募五百,那…”  

“让你做就做!”索勋不满瞪了他一眼,都尉只能应下。  

在他应下不久后,城中再度掀起了征募兵卒的风波。  

与此同时,索勋也向长安送去募兵的消息,试图让长安知道他的实力,以此像刘继隆那般得到擢赏。  

在他试图让长安得知他实力的时候,陇西的刘继隆却在浩浩荡荡的募兵、扫盲。  

四州的农业生产没有那么快恢复,刘继隆时常乘马前往四州,并派人打探西边三州的情况。  

四月二十八日,刘继隆乘马驰入武州治所复津县,李骥、王思奉连忙走出衙门迎接。  

“节帅!”  

二人率领武州官员朝刘继隆作揖,刘继隆龙行虎步往衙门内走去,不多时入座主位。  

李骥、王思奉带着官员们站在正堂两侧,刘继隆也颔首道:  

“你们在将利、复津的治理和练兵我看过了,没有什么问题。”  

“与牙商们议事过后,我还得去宕州的怀道,因此盘堤我就不去了。”  

“你们与我说说,眼下武州的情况,以及盘堤的渡口修建近况便可。”  

他话音落下,李骥没有上前,而是目光示意王思奉上前。  

王思奉知道这是自己表现的时候,连忙上前作揖道:“回禀节帅…”  

“近些日子来,州衙下属直白前往各乡清查人口,又查出汉口二百五十四,番口三百一十七。”  

“武州镇合武、宕二州,镇中有武州军、宕州军、武宕军等三军,合兵一千八百人。”  

“盘堤渡口已然修葺,州中有造小舟者,舟可乘兵十二人,亦或载货两千斤。”  

王思奉说罢,刘继隆便思考起来。  

羌水中游虽然可以通航,但碍于水深和海拔落差较大,因此并不适合大船行走,只能行走一些小舟。  

此外,陇西缺乏造船好手,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自己日后若是要进军南方,没有一支好的水师是不行的。  

想到这里,刘继隆准备以盘堤渡口为起点,在此磨炼船工的造船技艺和水兵水战能力。  

“盘堤渡口的船工有多少人,驻兵几何?”  

刘继隆询问王思奉,王思奉连忙作答:“船工十二人,驻兵一旅百人,皆是新募的兵卒,水性不错。”  

闻言,刘继隆裁断道:“船工需要扩招,此事我会与那些牙商沟通,从长江两岸雇佣船工来教导他们造大船。”  

“盘堤渡口的兵马太少,驻兵一团二百,编制在三镇之外,直属都护府,号武州水师。”  

刘继隆吩咐一声,李骥便带王思奉应下。  

待他们应下后,刘继隆这才继续道:“岷宕二州的货物,都运到复津了吗?”  

“回节帅。”李骥这时走出来作揖道:  

“二百张龙须席,十对锦鸡、两对鹦鹉鸟,八千斤炒茶,一千二百斤花椒都运抵此处了。”  

“此外,成州运来八百担井盐,专供三川牙商,而武州产出蜡烛两万支,花椒五百斤,炒茶二千六百斤。”  

李骥话音落下,王思奉还从身后校尉手中端来一个小盒子,并上前放在了桌案上。  

刘继隆将其拿起打开,里面装着拇指大小的好几根金条。  

“节帅,这是武州所采的二百六十二两麸金。”  

李骥介绍着,刘继隆也掂量了一下这些麸金重量,随后放在一旁,对李骥询问道:“牙商们何日抵达?”  

“初三便能抵达。”李骥回答,随后询问道:  

“节帅,武宕二州的治理和练兵都差不多了,我是否要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