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兵贵神速(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咯咯咯——”  

天色未亮,公鸡便已打鸣。  

横亘碧玉河北岸的良恭城内冒着炊烟,城内外及马道上都是帐篷。  

街道上的鲜血已经被洗净,新填的泥土蓬松,时不时有土狗前去刨土,但很快便被睡在不远处的士兵一脚踢开。  

“窸窸窣窣…”  

甲胄声响起,尚铎罗与斛斯光并排带着十余名校尉朝良恭县衙门走去。  

良恭城呈东西走向,宽不过百步,而长三百余步,城中仅有百姓两千余人,全城只有一条主道和七八条纵道。  

城内百姓,大多居住木屋,昨夜投石将木屋烧毁大片,现在城内都是残檐断壁,许多百姓住在陇西军让出的帐篷里,看着他们的目光充满恐惧。  

不过这些并不重要,因为随着陇西军接管这座城池,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更为富庶,百姓也会知道,陇西军到底是支什么样的军队。  

这般想着的时候,尚铎罗与斛斯光便要走入衙门内,但这时尚铎罗却拉住了斛斯光。  

“嗯?”斛斯光有些迷糊的看向尚铎罗,却见尚铎罗道:  

“斛斯光,你说我们现在都是刺史,那我们应该称呼刺史为什么?”  

“这…”斛斯光愣了愣,随后才反应过来道:  

“这倒是,你说怎么称呼?”  

见状,尚铎罗咳嗽道:“以前大家还没实授也就罢了,现在耿明当了成州刺史,李骥、王思奉不多时也要实授,那我们再这么称呼刺史就不太好了。”  

“此次我们起码收复成武岷宕四州,以此功劳要求朝廷授予使君陇右道节度使的身份也不为过了。”  

“稍许你我与一起进去,我先称呼节帅,若是节帅默许,你便与兄弟们与我一同称呼节帅。”  

尚铎罗目光扫视众人,十余名校尉先后点头。  

“好!”斛斯光果断答应,尚铎罗也拍了拍他的肩,随后高兴朝里走去。  

不多时,众人走入院内,见到了正在正堂吃饭的刘继隆。  

“都来了?没吃就一起坐下吃饭吧!”  

刘继隆招呼众人,却见尚铎罗走入正堂后作揖:“节帅,末将清点过了,城内仓、库尚有粮八千六百石,豆料八百余石,麻…”  

尚铎罗如平常般汇报,斛斯光等人则是都在看着刘继隆的反应。  

眼见刘继隆没有反应,斛斯光便在尚铎罗说完后接上:  

“节帅,我拷问过了,怀道那边仅有甲兵二百,四千余口。”  

“节帅,不如让我率二百精骑和四百甲兵,在这城内征发八百民夫,携十台投石机进攻怀道?”  

斛斯光请命,刘继隆闻言颔首道:“既然如此,便依你所言。”  

“此外,我在良恭驻兵一百,你若收复怀道,便暂时替窦敬崇治理宕州二县,派精骑追上我们即可,那四百甲兵留守怀道。”  

“是!”斛斯光心中欣喜,而他后方的十余名校尉也先后称呼刘继隆为节帅,各自汇报着事情。  

收复良恭,陇西军并未死伤多少人。  

昨夜投石机打了两个时辰,良恭城便告破,随后便是一边倒的屠杀。  

上百名番兵被杀,余者投降,俘获甲胄二百余七套。  

“时间不等人,两个时辰后大军向岷州出发。”  

“末将领命…”  

诸将先后应下,随后各自退出衙门。  

在他们走后,刘继隆用粗布擦了擦嘴,轻笑着呢喃道:“节帅?好称呼…”  

“唏律律!!”  

日上三竿,在木哨声与马蹄声中,陇西军主力离开了良恭县,走渡桥前往了南岸。  

南岸虽然是冲积平原,但都是零零散散的平原,因此良恭县的耕地在文册上不足一万亩。  

兴许正是因为如此,宕州人口才会如此之少。  

思绪间,刘继隆抖动马缰,继续跟随大军脚步,沿着官道向西南方向开拔而去。  

不得不说,陇南处处是风景。  

官道沿途,幽谷纵横、奇峰怪石,古木参天,碧水湖泊、瀑布飞溅…随处可见。  

这等景色,看得人眼花缭乱。  

只可惜,在过去数百上千年的时间里,此地都为西羌所据,许多诗人未曾见过此等风景,不然恐怕会多出许多名作。  

这般想着,刘继隆他们沿着官道前进一百二十里,耗费两日时间,才走出了良恭山脉,来到了羌水北岸。  

“这羌水怎么都快比黄河还宽了?”  

“这算什么?节帅之前上课时说过,长江比黄河宽好多呢!”  

羌水岸边,几名校尉对羌水的宽阔评头论足,时不时搬出那从未见过的长江。  

刘继隆闻言轻笑:“不管是长江还是黄河,都有其狭窄处,我们还年轻,以后还有机会饮马长江。”  

“不要因为我讲过,你们就相信,要自己去看看才能知道,教条主义害死人啊…”  

话音落下,刘继隆望向斛斯光:“羊皮筏子都准备好没有?”  

“准备好了!”斛斯光颔首。  

见状,刘继隆便交代道:“攻城不求急,白敏中刚刚接任西川节度使,没那么容易调动兵马进攻怀道。”  

“是…”  

二人应答间,尚铎罗也带着兵马沿着羌水北岸向西北走去。  

斛斯光率领二百精骑、四百甲兵和八百良恭民夫脱离了队伍,在羌水河畔寻找狭窄处,试图搭桥前往南岸,进攻位于山区沟壑间的怀道。  

与此同时,刘继隆他们则是继续沿着官道朝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