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饮马陇西(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丹。  

况且对于大唐来说,只要有好的工匠观摩了配重投石机的运作,迟早会摸索出配重投石机的工作原理。  

投石还在继续,刘继隆也策马来到尚铎罗面前。  

“差不多,我们的人手不足,砍伐那么多木料制作成投石机,也没有足够的人去操作。”  

刘继隆只是目光一扫,便知道砍伐的树木差不多了。  

尚铎罗闻言派人传信,让砍伐树木的民夫去后方河道掘取河石,运至前线。  

吩咐过后,尚铎罗与刘继隆在马背上观摩起了陇西城的情况。  

二十六台投石机正在不断抛射投石,这些投石十有二三能击中城墙,剩下的则是落在护城河与前方一里的平地上。  

陇西军攻城的手段属于三板斧,先把城池的女墙摧毁,然后摧毁马道上的守城器械和远程器械,随后填平堑壕,阵线前移,猛攻城墙。  

随着城墙垮塌,便是甲兵强攻城池之时。  

方法虽然墨守成规,但胜在管用。  

不多时,第三轮投石继续,紧接着是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  

随着时间推移,那些更换零件的投石机也摆到了阵上,整整四十台投石机,却只需要一千二百人操作。  

不仅如此,一些木料还在烤制,并将在接下来的几天陆续制作成为投石机,摆在战场上。  

精骑在南北放哨,六百甲兵与六百民夫操作投石机,而其它的甲兵与民夫则是在后方炮制木料,亦或者掘取河石。  

面对四十台投石机的轮番轰炸,陇西城墙上刚刚夯好的石墙早就开始将夯土抖动脱落。  

每一轮投石,都会引起城墙上石砌的脱落,亦或者不断将力量传递到后方的夯土墙中。  

马道上的兵卒躲到了内墙根下,城门楼和箭楼在面对几十斤的投石时,宛若白纸一张,打哪破哪。  

若是不是距离足够远,准头太差,打垮这些夯土的女墙,摧毁那些守城器械也不过只是一昼夜的问题。  

陇西军中还有足够吃三个月的粮食,而且襄武城内还有足够他们吃一年的粮食。  

这些粮食,都是在渭源之战中缴获的粮食,此外还有数万牧群。  

刘继隆来不及统计,他想的只有打下陇西,断了唐廷进入渭州的想法。  

陇西军的投石强攻从九月初一开始,昼夜不停的持续了五日,随后因为河石供应不足而停了夜间投石。  

期间不少投石机因为材料耐受不足而停摆,但很快就在甲兵和民夫的修复下继续运作。  

眼下阵上已经摆了五十台投石机,每刻钟都能打出三四轮投石。  

精骑下马与甲兵操作投石机,民夫尽数前去掘取河石。  

陇西城的北城墙已经残破,垒砌的夯土石墙早已垮塌,那落石将墙基堆满,加上不断垮塌的砂土覆盖,直接省去了云车攻城的步骤。  

“都护!”  

叫嚷声在投石过后响起,一名小节儿急匆匆从马道下快走下来。  

站在甬道前的蔺茹真将见状连忙询问:“城防如何了!”  

“石墙垮塌太多,女墙都被砸垮了!”  

小节儿禀告着,蔺茹真将闻言脸色难看。  

只是不等他吩咐,又有一名节儿策马而来,急忙下马行礼道;  

“都护,内城墙多处出现外突的裂纹,继续这样下去,恐怕还是要步大夏后尘!”  

蔺茹真将攥紧拳头,而此时城头有一百户探出头来:“都护,汉奴拔营前进了!”  

“混账…”  

蔺茹真将攥紧拳头,面对这熟悉的场景,他自然知道这代表着什么。  

拔营前移投石机,然后更换百斤以上的投石来攻破城墙,再之后就是甲兵强攻…  

想到这里,蔺茹真将将目光投向城内屋舍,咬牙道:  

“把这些屋舍全部给我拆了,把能用的石头、泥巴、木料全部用上,都用来给我加固城墙!”  

“是!!”  

随着蔺茹真将一声令下,不论奴隶还是番民,他们纷纷被强行驱赶出了家中。  

临街屋舍尽数被推倒,所有材料都被运到了北城墙的墙根下。  

六千多民夫被蔺茹真将叫到了北城区,吩咐他们紧贴着城墙开始垒砌石头,夯实城墙。  

他用那些房屋的主梁搭成了城墙高的木架子,然后垒石石头,混合泥土夯实。  

一时间,陇西军在外投石,城内番军在加筑城墙,双方各自进攻防守,从白天熬到了黑夜。  

陇西军因为要搜集投石,只能分成三班休息,而蔺茹真将则是不管民夫怨言,强行让他们昼夜不停地加筑城墙。  

仅仅一夜之间,六千多民夫就拆毁了上百所屋舍,将材料用到了城墙上。  

原本一丈六尺厚的城墙,硬生生被加厚了两尺。  

不仅如此,蔺茹真将趁着夜色,派人用吊篮把人吊出城外,挖取坍塌的砂土回填城墙。  

他们的这些手段都被陇西军的塘骑看得清楚,而刘继隆自然也知道他们在干嘛。  

不过刘继隆并没有制止他们,其一是因为制止的意义不大,其二是因为临时筑的城墙,根本挡不住他麾下的投石机。  

不出他的意料,随着投石机前移三百步,换上百斤以上的沉重投石后,近在咫尺的陇西城墙成为了不堪一击的豆腐。  

巨大的投石砸在城墙上,整座城墙都抖落起了砂土及扬尘,内城墙新筑的城墙更是直接炸开拇指宽的裂纹。  

“一二…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