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破败河州(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娘贼的,这厮真能跑!”  

“又跑了?!”  

“两三年不见,这尚延心怎么成狗熊了!”  

翌日正午,看着被搬空的凤林衙门,急匆匆走入衙门内的陇西军诸将忍不住骂了出来。  

尚铎罗则是忍不住唏嘘道:“这不像尚延心的作风,他现在怎么那么胆怯了?”  

今日卯时天亮,刘继隆便派兵进攻凤林,从抱罕到凤林不过四十里。  

刘继隆本意是精骑追堵,避免他们收割凤林城外粮食。  

结果等他们来到凤林的时候,凤林城门大开,整座城池除了几千口奴隶外,其余的番兵和番民都消失不见了。  

尚延心的逃跑速度,还是一如既往的快。  

“刺史!”  

衙门外传来了叫嚷声,斛斯光迈步走入衙门内,隔着老远便对刘继隆作揖:  

“刚才抱罕传来消息,尚延心他们往东谷方向跑了,今早清晨与我们的塘骑发生了冲突。”  

“按照时间来看,他们起码跑出五十里了,要不要追?”  

斛斯光询问着刘继隆,刘继隆闻言摇头道:“东谷不易通过,况且凤林关的那群番兵还没有传来消息,先把河州拿下,再图谋临州也不迟。”  

刘继隆倒是想一鼓作气拿下三州之地,不过东谷确实凶险,他并不想往东谷去进攻临州。  

“刺史,您是想修复临兰官道?”  

尚铎罗想到了临州和兰州那条废弃的官道,因此询问起了刘继隆。  

不过刘继隆却摇头道:“临兰官道被山洪阻断,日后自然要修葺,可如今我们人手不足,抽调不出那么多人力修葺一条官道。”  

话音落下,刘继隆扫视凤林衙门正堂,忍不住道:  

“我虽预感能很快拿下河州,但尚延心这不抵抗的作为倒是令我没想到。”  

“权力果然要人命,不知不觉就把尚延心腐蚀成了这副模样。”  

“我们可得小心些,贪恋权力而止步不前,可是会死人的。”  

刘继隆目光扫视众人,忍不住提醒起来,而众人也纷纷点头应下。  

见他们都听进去了,刘继隆这才下令道:  

“召集城内所有奴隶到校场,准备为他们登籍造册!”  

“是!!”众人先后应下,随后开始动员全城百姓。  

一千精骑动员数千奴隶还是十分轻松的,不到一个时辰,刘继隆便在凤林城的校场见到了城中所有百姓。  

陇西大旱后,许多百姓逃亡河西、陇南乃至多麦地区。  

凤林县在开元年间有一万二千余口百姓,如今却只剩下了五六千人,连校场都站不满。  

刘继隆站在校台上,身后站着一百名甲兵。  

台下,数千百姓看向他的眼神满是畏惧,生怕他会下令屠杀他们。  

“今日,我陇西归义军节度使刘继隆率师收复河州全境!”  

随着刘继隆开口说出这句话,他身后的甲兵异口同声将他们的话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告诉了全城的百姓。  

百姓听到刘继隆的话,那充满畏惧的目光减弱几分,而刘继隆还在继续。  

“自即日起,河西执行新律!”  

“河州所有奴隶尽数解放为民,登籍造册,编为民户!”  

“即日起,河州施行配给制,成人每日发粮二斤,未成年者发粮一斤半!”  

“城中百姓,每十户设一伙,五伙为一队,两队为一旅,两旅为一团…”  

“城外耕地,施行包产到户制,均分田地于百姓,各团下发任务,民户负责执行任务!”  

“凤林县所有民户登籍造册事宜…现在开始!!”  

当刘继隆话音落下,他的话也被甲兵们一段段的传唱出去,响彻整个校场。  

台下百姓那麻木的眼神,也在刘继隆那一段段话语中渐渐明亮起来。  

“呜吼!!!”  

霎时间,校场上欢呼一片,不论是长者还是孩童,亦或者是成人,他们雀跃着、叫嚷着、发泄着自己心中的激动。  

刘继隆话里说的很多东西他们不懂,但他们听到了一件事…  

自即日起,他们不再是奴隶!  

“好了,开始登籍造册吧!”  

望着百姓庆祝的海洋,刘继隆脸上笑容灿烂,侧头看向尚铎罗他们。  

接下来,凤林县城成为了尚铎罗他们的主场。  

他们虽然还穿着甲胄,可却干起了直白的活。  

他们让百姓们各自回家等着,并在之后率领兵卒上门,负责为每条街巷、每所房屋的百姓们登籍造册。  

他们被编为了民户,可暂时用的却是军队的编制,因为这更方便带领他们恢复生产,建设凤林县。  

从午后到黄昏,上千精骑化身直白,很快统计好了凤林县的人口情况。  

入夜,在油灯昏黄的光线下,刘继隆也拿到了城内最新的人口文册。  

“这凤林县,现在有一千四百六十七户,六千二百四十五人,成丁的男子一千八百三十二人,未成丁的男娃娃有一千九百五十六人。”  

“按照我白天说的,把他们编为八个团,其中队正以上的官职,都得让军中识字的弟兄来担任。”  

刘继隆说着自己的想法,尚铎罗听后忍不住询问道:“刺史,这些人都发军饷吗?”  

“不发。”刘继隆解释道:“我的话,你们选一个人记下,要在五泉、抱罕和以后我们收复的其它地方执行,直到我改换制度为止。”  

闻言,斛斯光连忙起身从刘继隆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