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金城关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隘的。”  

刘继隆镇定自若,同时示意道:“来,尝尝张昶他们网上来的鱼。”  

“末将还是回帐内吃吧。”斛斯光笑着拒绝,随后作揖离开了牙帐。  

刘继隆倒是没有强留他,而是在吃饱喝足后,又提笔编撰起了自己压箱底的几本书,直至子时才安心躺下休息。  

翌日清晨,天色微亮,归义军的筏子便开始了摆渡。  

与此同时,一支塘骑也沿着黄河南岸的官道疾驰向东。  

赶在正午前,前方的官道突然宽阔起来,官道右侧依旧还是山脉,可左侧却已经不再紧邻黄河,而是出现了大片平原、丘陵。  

这些平原、丘陵由黄河冲积而来,南北宽处四五里,窄处一二里。  

这样的地形,塘骑整整向东跑了三十余里,才渐渐看到了前方的狭窄处。  

在他们的前方,一座依靠山脉,接邻黄河的关隘横亘盆地间,阻断了官道。  

关隘南接皋兰山,北接黄河,南北长一里半,由夯土构筑,高一丈,有门楼及关门一座。  

眼见塘骑们策马而来,关门的番兵连忙打开城门,塘骑们也马不停蹄的穿过了关隘。  

这看似雄壮的关隘,实际只有单面城墙,外强中干。  

不过冲过关隘后,前方的地势又再度宽阔平坦起来。  

随着塘骑们再度赶了七八里路,前方开始出现大片抛荒的荒田。  

越过这些荒田,前方的城池也渐渐清晰,而城池四周的土地也渐显绿色。  

河岸边,数以百计的百姓正在用肩挑手扛的方式从黄河之中取水,然后将河水倒入土壑中,尽可能灌溉着临近城池的耕地。  

塘骑们无心观察这群奴隶,纵马冲入城内,而期间守城的甲兵纹丝不动,仿佛已经睡着了。  

城内沿道两侧尽是土屋茅房,整条大街空荡荡的,宛若进入了鬼城。  

“吁!”  

十余名塘骑勒马驻足,随后翻身下马,往五泉衙门内小跑进去。  

衙门门口的甲兵说说笑笑,根本不理会他们。  

衙门内的甲兵也是坐在椅子上休息,直到塘兵开口才看向了他。  

“乞利本呢?我有紧急军情需要告诉乞利本!”  

塘兵十户长催促着值守甲兵,甲兵见状,这才懒洋洋的起身往内堂走去。  

半盏茶后,一名大腹便便的番将走出了内堂,而塘兵十户长连忙上前行礼。  

“乞利本,河口方向出现了唐军,光是官道上布置的塘兵就有不下百人!”  

“唐军?”牟如那脸色露出轻蔑的表情:“陇西哪来的唐军?”  

“他们是从北边广武渡河而来的,恐怕是河西的唐军!”十户长连忙解释。  

闻言,牟如那总算重视了起来,他坐直身子:“他们要往哪走?”  

“往五泉来!”十户长说罢,牟如那终于精神了:“来五泉?”  

“猪犬的家伙,你确定你没有看花眼?”  

“奴婢确定!”十户长连忙回应,这让牟如那紧张了起来:“把城内的百户长都给我叫来!”  

“是…”  

随着牟如那吩咐,半个时辰后衙门内多了几道身影。  

“塘兵来报,河西的唐军已经渡过河口,正在朝五泉开拔而来。”  

“热巴坚那个猪犬的家伙,竟然连一点消息都没有送出!”  

牟如那骂骂咧咧,而原本懒洋洋的百户们在听到这则消息后,也连忙振作起来,不放过任何一点细节。  

“他们有多少人?”  

“昨天就渡过河口,那最多明后天就能抵达金城关,我们必须加固城防!”  

“没错!”  

六名百户七嘴八舌的说着,而牟如那也拍案道:“具体的人数还不清楚,但不会低于两千。”  

“传我军令,召集城内奴隶采石送往金城关,城内留二百甲兵,其他人跟着我去金城关!”  

虽然不知道敌军数量,可牟如那也不想拱手献出五泉城。  

他好不容易扛过了大旱,虽然照着今年的情况,依旧又是大旱一场,但依靠黄河,他还是能苟全下去的。  

如果就这样献出五泉城,那他前几年的摸爬滚打算什么?  

这般想着,牟如那开始召集兵马,征召民夫前去金城关守城。  

赶在入夜前,他率领四百甲兵和两千番丁抵达金城关,拉来了一车车作为投石的石头。  

望着城关内外的五百甲兵和两千番丁,以及充足的柴火和石头,他自认为能够守住金城关。  

只是在他忙碌防守的时候,六十余里外的刘继隆经过一整日的摆渡,总算将北岸的五千余人及五千余头牛马及辎重车运抵南岸,并赶在入夜前向东行军十五里后扎营。  

翌日清晨,随着号角作响,四千余精骑甲兵与四千民夫向东开拔。  

东进路上的番兵烽火台都被归义军的塘兵占领,而黄河南北的渡口,也被刘继隆各自留兵百人驻守。  

赶在黄昏前,归义军终于看到了依托山脉修筑的金城关,而牟如那也终于见到了他的敌人。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随着归义军从远处渐渐靠近,牟如那和金城关番兵们的脸色大变。  

他们觉得归义军远道而来,不该有太多兵马,可现实恰恰相反。  

上千精骑策马来到金城关外二百步外,仔仔细细的打量着金城关。  

光是这上千精骑,便足够牟如那他们喝一壶,而后方紧随而来的三千甲兵更是让他们脸色惨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