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收复姑臧(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楚,据城死守的下场是什么。  

“去传诸将来衙门议事。”  

背对着刘继隆,张淮深擦了擦脸,轻描淡写的将事情吩咐下来。  

“末将领命!”刘继隆抬手作揖,随之退出衙门,派人去传召诸将。  

待他吩咐完,还不见轻骑走远,便见斛斯光带着追回的数百番将家眷从东边走来。  

“刺史!”  

斛斯光翻身下马,眼神隐晦示意。  

刘继隆见状感到了不妙,皱眉上前,与他走到街道上:“你干什么了?”  

斛斯光毕竟是他带出来的将领之一,他的秉性,刘继隆自然清楚。  

“刺史,您看那胡姬…”  

斛斯光赔笑示意,刘继隆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果然在一匹马背上发现了一名胡姬。  

那胡姬年纪不过十八九,很像后世的黄白混血,高鼻深目细腰等特点一应俱全,更不用说容貌了。  

“她是谁的女人?”  

刘继隆可不会觉得这胡姬是清白女子,而斛斯光的回答也验证了他的猜想:“是尚摩陵的。”  

闻言刘继隆立马露出嫌弃之色,毕竟尚摩陵长得一般,还是他手下败将。  

他刘继隆即便要女人,也不会要尚摩陵玩过的女人。  

“都交给节度使分配吧,我不用。”  

刘继隆转身便要走入衙门内,斛斯光却愕然道:“胡姬您都不要啊?”  

“你要是想要,自己找节度使去。”刘继隆留给他一道背影,摆手走入衙门内。  

斛斯光倒是看得心痒痒,因此连忙跟上他的脚步,往衙门内走去。  

不多时,他便在刘继隆入座的时候,向张淮深索要了那胡姬,张淮深也没有拒绝的道理,而是果断将胡姬赏给了他。  

见状,斛斯光连忙谢恩,走出正堂,派甲兵护送那胡姬去“无主小院”去了。  

待他安排完一切,收拾姑臧残局的索勋、李仪中、张昶等人也先后赶来了衙门。  

面对规模宏大的凉州衙门,进入其中的将领无不感叹,忍不住四下张望着。  

见他们如此表现,张淮深倒是为之前的自己缓了一口气,但紧接着又佩服起刘继隆来。  

眼看众人入座,张淮深这才开口道:  

“姑臧、神鸟二县已经收复,眼下凉州唯有昌松还在番人手中。”  

“我已劝说了悉多虞,悉多虞愿意为我们劝降昌松。”  

话毕,他将目光投向李仪中:“李仪中,我想让你在姑臧募汉兵三千,你觉得如何?”  

张淮深并未直接下令,而是用着商量的语气。  

“节度使,末将想跟随大军东征,收复兰州。”  

李仪中的回答出乎众人预料,毕竟留在姑臧,募兵三千就代表着张淮深想要将姑臧兵马交给李仪中暂管。  

哪怕李仪中功劳不足,可凭借这件事,起码能担任凉州别驾。  

现在看来,李仪中似乎不想在凉州待着,而他的决定也没有出乎张淮深的预料。  

见此,他便颔首道:“既然如此,募兵之事就交给张淮满你了。”  

队伍中并不显眼的张淮满站出来作揖:“末将领命!”  

在他应下后,张淮深这才继续道:“此役我军死伤将士七百余人,其中阵没三百余人,其余四百余人皆为重伤。”  

“大军整编三日,将伤兵整编到一处,另外留驻两个团协从募兵练兵。”  

“三日后,我军挥师东进,收复昌松,而后再议如何收复会、兰二州!”  

他话音落下,目光扫视众人,见无人开口,便摆手示意诸将退下休息去了。  

至于被俘虏的数百番将家眷,张淮深将活着的番将家眷还给他这群被俘的番将,战死番将的家眷则是被贬为奴婢,分给了索勋、李仪中等人。  

他有意要分些人给刘继隆这边的人,不过刘继隆没要,张昶等人倒是要了些容貌俏丽的女子。  

刘继隆不要也不是因为他清高,只是他现在还没有安定下来,带着个女人总是麻烦。  

等到他驻跸兰州,他再慢慢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般想着,刘继隆召集张昶等人来到了衙门附近的无主小院。  

尚铎罗、张昶、马成、李骥、郑处、耿明、斛斯光等人聚集到堂内就坐,而刘继隆坐在主位。  

眼见他们都坐下,刘继隆这才开口道:  

“收复昌松不费心力,左右也不过三五天罢了。”  

“眼下我们手中虽然有三千余人,可山丹的兵马并不是我们的兵马,能用的只有尚铎罗手中的这九百多弟兄。”  

“虽说节度使已经答应我们,可以带兵马去收复兰州,但如今时候尚早,我想在昌松募兵后再南下。”  

他话音落下,张昶便作揖道:“就应该这样!”  

“嗯,兰州人少,可以在昌松募些身家干净的独身男子入伍。”马成也附和点头。  

尚铎罗、郑处等人没多说什么,只是作揖:“全听刺史安排!”  

见状,刘继隆将目光投向尚铎罗:“如今城外除了民夫外,还有我们带来的鄯州家眷、工匠及家眷。”  

“这些人我就交给你和你麾下兄弟们保护,等大军抵达昌松后,我自然会去与节度使说募兵的事情。”  

“是!”尚铎罗作揖领令,刘继隆扫视众人:  

“既然如此,那便都下去休息吧,三日后大军开拔,趁这几天好好休息休息。”  

“是!”诸将起身作揖,紧接着离开了此处院子。  

与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