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克定嘉麟(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淮深的交代下,嘉麟的轻骑这才小心翼翼的朝西城门走去。  

不到一盏茶的时间,众人亲眼看着他们被城门的守军接应入城,随后安心等待起来。  

“准备好云车,如果两个时辰后没有投降的消息传来,我们攻城!”  

张淮深调转马头离去,末了交代起了刘继隆与索勋。  

二人颔首,随后开始吩咐人搭建云车和撞车。  

与此同时,返回城内的那些轻骑也被带到了莽隆化的面前。  

“你们怎么回事?怎么会被俘了!”  

见到这群人,莽隆化便是劈头盖脸的一顿痛骂。  

见状,这些轻骑只能交代了一切,从突围求援,再到求援被拒,以及折返被归义军精骑俘虏,最后被张淮深释放…  

“那张淮深说了,如果我们愿意投降,他愿意赏赐您张掖良田五千亩,草场十万亩和五千牧群。”  

“如果我们两个时辰没有消息回应,那他就要攻城了…”  

轻骑们的话,将屋檐下的嘉麟诸将说得面面相觑。  

哪怕是尚摩陵派来的节儿及十名百户,此时也哑巴掉了,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表态。  

至于莽隆化麾下的将领更是直接开骂:“这猪犬的尚摩陵,当初可是他说让我们死守,他率精骑在城外策应的!”  

“现在好了,唐军兵临城下,他倒是躲在姑臧当缩头乌龟了!”  

“别吵了,现在我们到底要怎么办?”  

“东本,您说我们要怎么办?”  

“要不还是突围吧…”  

“突围?城门才几匹马?就算我们能突围,可我们的亲眷怎么办?”  

“这…”  

一时间,众人吵成了一锅粥,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劝莽隆化投降。  

说到底,杀父之仇不管是在什么人眼底都是不共戴天的仇恨,除了莽隆化自己能做决定,其他人谁劝谁死。  

正因如此,众人只能争吵,却没有一个人敢劝莽隆化。  

莽隆化也明白这点,而他的脸色也因此十分难看。  

他是万万没想到,尚摩陵竟然把他和两千甲兵都当成了弃子。  

这可是两千甲兵啊,放在几年前,那可是能横行一州的兵马。  

可如今面对张淮深、刘继隆的兵锋,尚摩陵却能做到说丢就丢,这让莽隆化有些不知所措。  

他不想投降,毕竟城外有他的杀父仇人刘继隆。  

可问题他也不想死,而突围又行不通,这无疑让他进退两难。  

他在犹豫,而他麾下的将领们却分作两派。  

尚摩陵派来的将领想突围,而嘉麟的将领则是想要坚守。  

前者因为家眷都在姑臧,担心投降过后,家眷被杀。  

后者没有这种担忧,只是觉得城外敌军势众,从嘉麟到姑臧又有五十余里的路程。  

在刘继隆的兵锋下,他们并不认为仅凭己方两千甲兵,能护送数千家眷前往姑臧。  

因此,凭借当下还占据城池,以此坚守或和谈都有可能。  

“猪犬的家伙,你们想要投降?”姑臧的节儿拔刀指向他们。  

“蠢货,出城就是死!”嘉麟的节儿也拔出了腰间长刀。  

一时间,两方对峙,谁也说服不了谁。  

虽说都在对峙,可却将目光投向了莽隆化。  

莽隆化陷入纠结,而这时姑臧的节儿却带着百户们往衙门外退后。  

“我们才不管你们要坚守还是投降,总之我们要突围去姑臧!”  

“你们想干嘛?!”  

见姑臧的节儿要突围,莽隆化打起精神来呵斥。  

只可惜他的呵斥没能拦住他们,反而加快了他们退出衙门的速度。  

“娘贼的!给我动手,别让他们出去!”  

莽隆化拔出腰间长刀,而他麾下的将领闻言立马挥刀而上。  

“杀!”  

“杀了这群猪犬的东西!”  

“滚开!!”  

一时间,院内喊杀四起,姑臧的将领一边打一边撤,很快引起了衙门外的兵卒注意。  

由于他们没想到尚摩陵会抛下他们,因此他们几乎没有防备的前来衙门。  

眼下衙门内外都是莽隆化的人,不多时他们便被莽隆化带人俘虏,姑臧的节儿与三名百户被就地格杀,七名百户被投入牢狱中。  

做完这一切,所有嘉麟将领纷纷将目光投向莽隆化。  

望着他们手上染血的长刀及眼神,莽隆化犹豫再三后还是做出了决定。  

“告诉张淮深…我要刘继隆给我阿爹扫墓三日!”  

“是!!”  

闻言,诸将这才擦干净刀上血迹,将长刀归鞘同时,派出轻骑去与城外的归义军沟通。  

“娘贼的!这群猪犬做什么梦!”  

“放他娘的屁!”  

“取他阿耶的头给他还不行,还想让我家刺史给他阿耶扫墓?我呸…”  

当轻骑将消息带到归义军阵前,张昶、李骥、斛斯光等人先后骂了出来。  

倒是索勋、李仪中二人眼底闪过精光,纷纷将目光投向张淮深和刘继隆。  

酒居延、马成、尚铎罗欲言又止,张淮深则是将目光投向刘继隆。  

一时间,所有人都等着刘继隆的反应,而刘继隆却笑道:“我还以为他会提出什么条件,就这?”  

话毕,不等众人开口,刘继隆便对张淮深作揖道:  

“节度使,此事小事一桩,我愿意为莽罗将扫墓三日。”  

“刚好,我军也可以趁这三日将悉多虞从番和接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