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嘉麟城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志,疲惫的摆了摆手,便走入卧房休息去了。  

瞧着他的背影,酒居延欲言又止,最后还是闭嘴离开了此地…  

翌日,所有人整装待发,三千轻骑向大军四周扩散而去,主要的侦查方向在东边和北边。  

由二千三百精骑、五千甲兵、三千轻骑、八千民夫所组成的三城东征大军,在张淮深的号令下开拔东进。  

自起义以来,归义军从未组织过如此规模的兵马,而今为了收复凉州,却已经动用了甘肃二州及番和城的绝对力量。  

此役若是无法取胜,那归义军收复凉州将遥遥无期。  

正因如此,所有人都十分严肃的对待此次东征,节制轻骑的酒居延也在无时无刻安排着轻骑侦查。  

一万八千余人的东征军团在平原上,以每日五十里的速度向嘉麟前进。  

这样的举动,导致嘉麟放出的哨骑在不久之后便与大军轻骑相接触,他们急忙将消息带回嘉麟城。  

翌日清晨,急促的轻骑由嘉麟西门冲入城内,急匆匆的赶到了衙门。  

“东本!汉奴的塘骑突然开始向东推进,大军恐怕正在朝嘉麟前进!”  

“猪犬的东西,他们终于来了!”  

哨骑百户来到内堂禀告,正在吃饭的莽隆化得知消息也忍不住骂了一嘴。  

骂完后他抬头看向哨骑百户,严肃道:“派人去姑臧,把这条军情告诉乞利本!”  

“是!”百户闻言退出内堂,而莽隆化也冷哼一声,低头继续吃饭。  

是夜,嘉麟的轻骑抵达了凉州治所的姑臧,而刚刚睡下的尚摩陵得知消息,急忙召见了折逋罗等人前来。  

当众人齐聚一堂时,身穿大裘的尚摩陵便冷脸道:“汉奴东进了!”  

“我和莽隆化在嘉麟布置了两千甲兵,加上姑臧城内还有两千精骑和一千甲兵,我倒要看看这刘继隆怎么拿下嘉麟!”  

尚摩陵说罢,眼见众人不开口,他便将目光投向了折逋罗:“折逋罗,你带一千甲兵驻守姑臧城!”  

“是!”折逋罗行礼应下,但还是不忘问道:“乞利本,您要带精骑出城吗?”  

“哼!”尚摩陵冷哼一声,露出几分残忍:“刘继隆不是喜欢当狼,在草原上乱窜吗?”  

“这次我来当狼,我看看他要怎么对付我!”  

“这…”折逋罗欲言又止,末了还是下了决心,起身行礼道:  

“刘继隆是狼的智慧,可您是龙的智慧,您不应该效仿他。”  

“与其效仿他,还不如征召昌松的兵马前来姑臧,我们以堂堂之阵击败他!”  

折逋罗这话说的并不好,可他也没有办法。  

他总不能说尚摩陵没有刘继隆那份能力,贸然率领两千精骑出城,万一被刘继隆打得全军覆没,那凉州就真的彻底完了。  

在姑臧城外堂堂之阵作战,即便战败,那也有挽救的可能。  

以姑臧城内储备的柴火、粮食,足够大军坚守两年。  

折逋罗就不信刘继隆能和他们耗两年时间,要知道从甘州到姑臧近三百里路程,能携带的粮食十分有限不说,若是要打持久战,在路上消耗的粮食都够这群汉奴喝一壶了。  

长此以往,他就不信刘继隆能撑得住!  

“你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尚摩陵仔细想想,还是不愿意冒险和刘继隆野战。  

他抬头看向折逋罗,沉吟片刻后才道:“派人去昌松,让悉论钦带甲兵驰援姑臧。”  

“告诉悉论钦,如果嘉麟和姑臧都被汉奴攻破,他的昌松也将重新化作火海,让他自己考虑清楚!”  

说罢,尚摩陵起身向内堂走去,而折逋罗也将他的话转告了哨骑,令哨骑将话带往昌松。  

做完这些后,折逋罗又开始动员全城百姓,将城外为数不多的树林砍伐,作为柴火运到城内。  

除此之外,树桩和一些杂石也被收集作为檑木和落石。  

总之,折逋罗就是要凭守城这一战,把刘继隆带给他的屈辱找回来!  

三月十四正午,随着嘉麟城外大批哨骑折返回城,战争的阴云彻底笼罩了整个凉州。  

此时的凉州天气依旧寒冷,祁连山的积雪也还未开始融化。  

城外的耕地空荡荡一片,远处的小河虽然已经解冻,但不足两丈宽的小河,根本无法阻挡东征大军。  

嘉麟城头,数以百计的甲兵已经准备就绪,而他们身旁则是床弩、投石机等守城器械。  

宽阔二丈的马道足够摆下它们,而它们的数量也足足有上百台。  

在它们的身旁,一批一批的床弩弩矢与投石看得人头皮发麻,而操作它们的人则是经过短期培训的民夫。  

“呜呜呜…”  

忽的,箭楼上的番兵吹响了号角,而西方的官道尽头也开始出现扬尘。  

他们在天际边停留了许久,期间莽隆化也穿戴甲胄,走上了城头。  

在他抵达西门的同时,远处停留许久的归义军也开始继续前进。  

两方距离在缩短,从二里缩短到一里,进而到三百步的距离。  

“走啊!靠近点!”  

莽隆化暗搓搓皱眉,低声催促着归义军,因为他们再靠近一点,就将进入床弩和投石机的射程范围内。  

只是很可惜,归义军没有继续前进,而是摆出了扎营的架势。  

无边无际的人流开始搭建营盘,而一车车攻城器械也被推到了阵前开始组装。  

很快,一台台投石机出现在了城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