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什么?又来?(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机推荐:  

李青松知道,这一切发生在浩瀚星空之中的变化,大概都和某种对于空间的操纵有关。  

似乎也只有空间层面的影响,才能造就出这种种不可思议的变化。  

李青松静静的看着这些变化,虽然完全不懂这其中的原理,但却本能的感觉到了这一场战争的浩大与恐怖。  

这一刻,他感觉自己像是变成了曾经地球上的野兽。  

在一头野兽的理解范围内,更强大的标志是更大的体型,更尖锐的牙齿和爪子,更快的速度,更厚的皮毛。  

但某一天,这头野兽看到了现代化的人类世界之间的战争。  

间隔数万公里,便能直接摧毁对手的一整座城市;一颗炮弹下来便能炸平一座山头,无论多么坚韧的皮毛,区区一颗子弹便将其击穿。  

往日自己所仰仗的一切,牙齿,爪子,皮毛,体型,速度,在这一套全新的评判体系之中,一文不值。  

李青松真切感觉到了自己的弱小和渺小。  

“看来,在银河系另一边,毁灭者文明和英仙联盟的战争已经进入到了最为激烈的阶段了…”  

李青松默默的感叹着。  

毁灭者文明所掌握的超级战略性武器,毁灭天灾,是赤星联盟和空间魔眼全都无比忌惮的存在。  

除非确保毁灭者文明短期内无法再次使用,否则,两大空间级文明根本不敢展开战争。  

此刻战争既然开始,便意味着他们已经得到情报,确认了毁灭天灾已经被激发。  

“在这样的战略性武器进攻之下,不知道那个英仙联盟处境如何。”  

此时此刻,或许承载着那一次毁灭天灾的光线与辐射已经在浩瀚太空之中传递了数百年时间。  

但因为距离太远,此刻李青松仍旧没有观察到。反而是距离较近的,有关赤星联盟和空间魔眼战争的光线首先被他观察到。  

战争已经开始,这一片星域已经不再安全。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对紫月文明展开追击,风险很大。  

李青松仍旧没有改变自己之前的决定。  

“大不了我受到波及,主舰队葬身在这片星空之中,然后依靠藏在其余地方的克隆体从头开始。  

你们紫月文明…死定了,我说的!”  

匆匆几十年时间过去,李青松躲在这颗普通的、毫不起眼的恒星旁边,再一次完成了物资采集工作,物资储备和战斗力再度攀到了巅峰。  

舰队再一次起航。  

循着紫月舰队的航线,观测着那残留在星空之中极为隐蔽的痕迹,在满天星河无尽星辰的环绕下,这支舰队再次闯进了这片已经不再安全的星空之中。  

时间悄然流逝着。仅仅七十多年时间而已,李青松便追踪到了一个恒星系。  

这个恒星系表现出了极为明显的工业痕迹。以掩星法进行观测,李青松在那几颗大行星的大气层之中观察到了众多工业标准气体。  

除此之外,那些星球还有明显的遭受过大当量氢弹的痕迹。  

这很显然意味着,之前一些年紫月文明主舰队停泊在了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活动。  

为了提升效率,加快速度,这一次停靠,他们甚至连“环保”都不再顾忌。  

反正你们蓝图克文明总是会追踪到这里的,再执行环保政策也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省点力气。  

李青松的庞大舰队也进入到了这个恒星系之中。一番检查,加上又一次物资补充后,循着紫月文明舰队离去的方向,继续追踪。  

这一次追踪比起之前愈发困难。  

因为这一次紫月文明主舰队留下的航迹、随机机动过程中的推进功率、经由种种原因扩散到太空之中的,属于智慧文明舰队的标志物,譬如偶然的气体泄露、飞船上脱落的微小碎屑、涂料碎片等等,都更加稀少,也更加隐蔽、更加难以观测了。  

他们或许已经总结出了己方航线暴露的原因,这一次起航,紫月文明主舰队做的更加完善。  

但在李青松那半径高达万亿公里的搜索网络之中,那细微的蛛丝马迹仍旧渐渐暴露出来,仍旧可以被李青松追踪,只不过相比起之前要麻烦和困难了许多。  

这甚至让李青松不得不再次降低自己的航速,从85光速降低到了80光速左右,才能再度跟上。  

便在漫长到几乎没有尽头的追踪之中,李青松再度探查到紫月舰队的航迹开始向某个恒星系偏转。  

李青松随之将自己的远程观测力量移向了这个恒星系。一番观察之下,果然发现了这个恒星系之中的大量工业痕迹,以及大当量氢弹轰炸的痕迹!  

只是,这些痕迹似乎和以往几次观测到的有些不太一样。  

它们的强度太高了。而很显然,一旦工业建设活动停下,那些工业标志物的浓度便会慢慢降低,对于恒星光线的影响也会降低。  

便连氢弹轰炸也是如此。  

在轰炸初期,星球会表现出明显的特征,譬如表面温度提升、板块与火山运动加剧之类。  

但伴随着时间流逝,它们总会慢慢的平静下来。  

而这一次,工业标志物的浓度,与星球表面的温度都这么高,种种线索加起来,似乎意味着…  

紫月舰队刚刚从这个星系离开不久!  

李青松精神一振,立刻操纵着深空观测系统,全面扫描这一片星域。  

这一扫之下,竟然真的发现了一个黯淡的光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