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大事不好,余睹叛国去也(1/5)
随机推荐:
开拔!
有先走有后走,旌旗大纛,一面一面,都在官道之上。
人列队,马齐平,车架连绵。
这场景,在河北之地,在这河间府处,着实百年不见了,妇人也好,小孩也罢,便是不吃饭也要到路边来看一眼热闹。
苏武不打马,坐在车上,着实是公文来去太多,大小事都要到苏武这里汇总,公文来去无数,要收的、要签的、要发的,太多太多,即便坐在这里,也是忙个不停。
车驾慢慢在走,北方入冬,大地一片灰黄,看去着实有一股萧瑟悲凉之感。
雄州,辽宋之边境,也是榷场所在,辽宋贸易中心之处,也是每年宋给辽国交割岁币的地方。
这里,不免隐隐之间,带着一种屈辱之感。
这岁币一交就是一百一十多年,每年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庆历年间,党项西夏李元昊反叛立国的时候,大宋频频征讨李元昊,为了稳住辽国,富弼两次出使辽国,又把岁币之银增加到了二十万,绢三十万匹。
这也倒是其次,因为这份岁币之资,对于宋而言,并不是多大数目。
最难受的是庆历这次增币换了一个字,以往国书来往,给辽国送钱,用的都是“赠与”之意,庆历这一次之后,用的都是“纳”,如此成了宋给辽纳贡。
就这一个字,这天朝之正统仿佛就有了定论,谁是天朝上国,不言自明。
其中屈辱,自不用说,庆历至今,尔来又有八十余年。
在雄州往北望去,一条巨马河横亘在前,也作“拒马河”,其实就是海河的上游,拒马之意自不用说,这条河倒是没啥,枯水期,许多地方可淌水而过。
辽宋的商人,依旧在雄州的榷场处交割财货,来往倒也是忙碌非常。
却是苏武大军一到,辽国那些商人,一个个都是忧心忡忡,许多人连生意都不做了,转头就跑…
倒也不是怕这宋人要劫掠财货,而是飞奔回去禀报军情。
不过这也是多此一举,想来河间聚兵的时候,辽国必然就收到消息了,辽国的使节与探子,也不是吃干饭的。
燕京城内,天子耶律延禧,身着天子黄袍,猛龙在身,平天冠前,珠帘摆动,端坐高台,气势不凡。
却也正见他猛然站起,开口大骂:“南人猪狗之辈,枉顾盟约,背信弃义,祖祖辈辈,百余年不战,以兄弟为亲,而今却落井下石,必然天怒人怨!”
北枢密院使萧奉先立马来说:“南贼此番,只以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只管派大军痛击南贼,好教他们知道知道厉害!”
萧奉先自是强硬非常,眼如鹰隼,扫视众多官员。
宰相李处温便也说话:“只听军报,南贼此来,数十万之众,前锋大军已然屯在雄州,一时倒也不曾过境…是不是派遣使节去问问?”
萧奉先闻言就怒:“南贼此来,定是包藏祸心,使节去问,也是枉然。”
萧奉先与李处温,关系其实挺好,此只是谋事之争。
李处温先与萧奉先拱手一礼,便来答:“陛下,臣也知南贼大军来,定是不怀好意,想来…不外乎这燕云十六州也,此瞒不住人,但北还有女真之强军,南北相距不过四百余里地,南贼若念我燕云,岂能不与女真起争夺?如今是三方之局,我大辽自夹在中间,北有虎来南有狼,奋力一搏那是自然,但许也还有一些斡旋的余地…想来宋人,也惧北地女真虎狼之辈也!”
果然,如此一语,天子耶律延禧面上的怒色立马去了几分,说道:“当去问什么?”
李处温便道:“如今是三国之局,是围魏救赵也好,是唇亡齿寒也罢,终归要有话去说,便也试探一二…若真是无可斡旋,也好一心谋战,便做两手准备。”
天子略微一想,慢慢点头:“那就做两手准备,一边去斡旋试探,一边备战南贼,只问,何人愿去斡旋,又调哪一部兵马备战?”
不外乎捉襟见肘,北方还打个不停,正是中京大定府城池在围,各处对峙,哪里轻易抽调得出兵马来?
李处温立马先来一语:“臣愿为使节,走一趟雄州。”
天子点着头:“如此也好,那备战之事呢?”
众人自就去看萧奉先,萧奉先隐隐已是这朝堂之首,或者也不是隐隐,他就是。
萧奉先只在皱眉,他本也不是没兵没将之人,他家本也是有大军在手,昔日他弟弟萧嗣先麾下,那是兵多将广。
只奈何前几年,几番应战女真,被打得七零八落,而今,就剩下一点点残兵败将了,没了。
萧奉先还是开了口:“可调拨东路军兵马总管耶律余睹过蓟州,往南应战。”
这话,李处温一听就是皱眉,他看了一眼天子,便是问了一语:“那耶律余睹,近来好似当真有几分惶恐不安,他若不来,当是如何?”
“不来?不来便拿他下狱治罪!岂敢不来?本就是戴罪之身,不思戴罪立功,其罪可逃乎?”萧奉先怒气不少。
李处温哪里又能不懂呢?
这是萧枢相在借刀杀人,萧奉先岂能不知耶律余睹如今惶恐不安?此番就好似设计一般,不来,那就是乱臣贼子,来了,那就是瓮中之鳖,打仗且打着,来日要拿捏,便是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
却是李处温心中更急,那耶律余睹而今本就惶惶,还如此逼迫?万一当真投敌了
开拔!
有先走有后走,旌旗大纛,一面一面,都在官道之上。
人列队,马齐平,车架连绵。
这场景,在河北之地,在这河间府处,着实百年不见了,妇人也好,小孩也罢,便是不吃饭也要到路边来看一眼热闹。
苏武不打马,坐在车上,着实是公文来去太多,大小事都要到苏武这里汇总,公文来去无数,要收的、要签的、要发的,太多太多,即便坐在这里,也是忙个不停。
车驾慢慢在走,北方入冬,大地一片灰黄,看去着实有一股萧瑟悲凉之感。
雄州,辽宋之边境,也是榷场所在,辽宋贸易中心之处,也是每年宋给辽国交割岁币的地方。
这里,不免隐隐之间,带着一种屈辱之感。
这岁币一交就是一百一十多年,每年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庆历年间,党项西夏李元昊反叛立国的时候,大宋频频征讨李元昊,为了稳住辽国,富弼两次出使辽国,又把岁币之银增加到了二十万,绢三十万匹。
这也倒是其次,因为这份岁币之资,对于宋而言,并不是多大数目。
最难受的是庆历这次增币换了一个字,以往国书来往,给辽国送钱,用的都是“赠与”之意,庆历这一次之后,用的都是“纳”,如此成了宋给辽纳贡。
就这一个字,这天朝之正统仿佛就有了定论,谁是天朝上国,不言自明。
其中屈辱,自不用说,庆历至今,尔来又有八十余年。
在雄州往北望去,一条巨马河横亘在前,也作“拒马河”,其实就是海河的上游,拒马之意自不用说,这条河倒是没啥,枯水期,许多地方可淌水而过。
辽宋的商人,依旧在雄州的榷场处交割财货,来往倒也是忙碌非常。
却是苏武大军一到,辽国那些商人,一个个都是忧心忡忡,许多人连生意都不做了,转头就跑…
倒也不是怕这宋人要劫掠财货,而是飞奔回去禀报军情。
不过这也是多此一举,想来河间聚兵的时候,辽国必然就收到消息了,辽国的使节与探子,也不是吃干饭的。
燕京城内,天子耶律延禧,身着天子黄袍,猛龙在身,平天冠前,珠帘摆动,端坐高台,气势不凡。
却也正见他猛然站起,开口大骂:“南人猪狗之辈,枉顾盟约,背信弃义,祖祖辈辈,百余年不战,以兄弟为亲,而今却落井下石,必然天怒人怨!”
北枢密院使萧奉先立马来说:“南贼此番,只以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只管派大军痛击南贼,好教他们知道知道厉害!”
萧奉先自是强硬非常,眼如鹰隼,扫视众多官员。
宰相李处温便也说话:“只听军报,南贼此来,数十万之众,前锋大军已然屯在雄州,一时倒也不曾过境…是不是派遣使节去问问?”
萧奉先闻言就怒:“南贼此来,定是包藏祸心,使节去问,也是枉然。”
萧奉先与李处温,关系其实挺好,此只是谋事之争。
李处温先与萧奉先拱手一礼,便来答:“陛下,臣也知南贼大军来,定是不怀好意,想来…不外乎这燕云十六州也,此瞒不住人,但北还有女真之强军,南北相距不过四百余里地,南贼若念我燕云,岂能不与女真起争夺?如今是三方之局,我大辽自夹在中间,北有虎来南有狼,奋力一搏那是自然,但许也还有一些斡旋的余地…想来宋人,也惧北地女真虎狼之辈也!”
果然,如此一语,天子耶律延禧面上的怒色立马去了几分,说道:“当去问什么?”
李处温便道:“如今是三国之局,是围魏救赵也好,是唇亡齿寒也罢,终归要有话去说,便也试探一二…若真是无可斡旋,也好一心谋战,便做两手准备。”
天子略微一想,慢慢点头:“那就做两手准备,一边去斡旋试探,一边备战南贼,只问,何人愿去斡旋,又调哪一部兵马备战?”
不外乎捉襟见肘,北方还打个不停,正是中京大定府城池在围,各处对峙,哪里轻易抽调得出兵马来?
李处温立马先来一语:“臣愿为使节,走一趟雄州。”
天子点着头:“如此也好,那备战之事呢?”
众人自就去看萧奉先,萧奉先隐隐已是这朝堂之首,或者也不是隐隐,他就是。
萧奉先只在皱眉,他本也不是没兵没将之人,他家本也是有大军在手,昔日他弟弟萧嗣先麾下,那是兵多将广。
只奈何前几年,几番应战女真,被打得七零八落,而今,就剩下一点点残兵败将了,没了。
萧奉先还是开了口:“可调拨东路军兵马总管耶律余睹过蓟州,往南应战。”
这话,李处温一听就是皱眉,他看了一眼天子,便是问了一语:“那耶律余睹,近来好似当真有几分惶恐不安,他若不来,当是如何?”
“不来?不来便拿他下狱治罪!岂敢不来?本就是戴罪之身,不思戴罪立功,其罪可逃乎?”萧奉先怒气不少。
李处温哪里又能不懂呢?
这是萧枢相在借刀杀人,萧奉先岂能不知耶律余睹如今惶恐不安?此番就好似设计一般,不来,那就是乱臣贼子,来了,那就是瓮中之鳖,打仗且打着,来日要拿捏,便是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
却是李处温心中更急,那耶律余睹而今本就惶惶,还如此逼迫?万一当真投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