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女人,不足为伍(1/4)
在府衙里与张叔夜商议许久,一直商议到深夜里去,许多事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张叔夜自也知道兹事体大,只管用心办好。
第二天上午,备了一些礼物,投帖去李家。
李迒,一个标准的养尊处优的富家子弟,也是清流人物,读书也多,喜好也广,乃至才华也是不差,多多少少还有些眼高于顶。
即便昨夜李姐与他说了许多事,见到苏武的时候,他自也还是不卑不亢的模样。
这般人物,苏武见多了,比如李纲就是类似之人,但此人与李纲还有些不同,李纲是傲骨在内,此人,是傲骨在外。
只待寒暄一二,李迒也说:“而今苏学士之大名,当真如雷贯耳,朝堂之上乃清流魁首,圣宠加身,却也传学士才华横溢,战阵之上也是百胜之帅,悍勇无当…”
就看李迒这眼神与口气,苏武明白,这厮,多少有些不信,有一种质疑之感。
苏武倒也不笑,只是点头也问:“李兄这般来说,那是要我谦虚几语呢?还是直白应承?”
这般人,其实很难搞,你若是谦虚,他自就当真,以为你是心虚不好意思,但你若是不谦虚,他又觉得你装,品性不好。
所以,苏武直白就问了。
倒是把李迒问得一愣,只把苏武上下一打量,又道:“若是当真,学士只管直白应承,若是有假,学士自当谦逊几分…”
其实苏武知道,李迒这种人,多少有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状态,或者说是什么大事小事都不在乎的心态,也是从小到大,身边皆是奉承,他自己也能自得其乐。
人家就出身在这般高门,也没办法。
苏武有笑了:“那就直白应一句,传言不假。”
李迒又了愣了愣,问道:“一个人,何以能如此允文允武,还能得圣宠,又能得清名,看你年纪也不大,想来定是胸中有沟壑,见识也不凡!”
苏武只管点点头:“想来李兄也读书甚多,见识也广,天下大事,多也见解高深,不入仕,却闲谈,想来有几分魏晋名士之风!”
苏武直接进攻了,弄来弄去挺烦的,久久难入正题。
李迒脸上倒是有几分尴尬,看向一旁李姐。
李姐笑来说:“我就说了,教你收起平常那一套,你却不听,非要如此,只道是寻常人呢?”
李迒收了尴尬,也是他平常这一套,那是百试不爽,不论谁来见,他都这么问,听说你什么什么牛逼哄哄…
然后人家一通谦虚,李迒自然就拿捏到了主动权,若是人家一通装逼,李迒更无好脸,只管是要当场考教一般,机锋来去,教人自惭形秽,又拿到了主动权。
这一套,在苏武这里,明显行不通了。
李迒笑了笑:“苏学士,你可不知,昨夜姐姐与我如何将你来夸,夸得我是将信将疑,这且不说,姐姐更将我一通贬低,说我年纪这么大了,每日不务正业,我自心中不快,只当姐姐是拿我与你来比,拿你来贬低于我,见笑…”
这话听来,苏武倒也知道,李迒倒也不是个什么坏人。
苏武也看一旁李清照,李清照笑来说道:“你们这些男人,着实是怪!”
苏武一语去:“京东之地,名士高门,不外乎李赵之家,此来见李兄,李兄才智在心,倒也不必多言,而今家国大计就在眼前,旁人是信不过的,唯有家乡父老,最是贴心,此来三顾茅庐也,还望李兄不弃!”
刚才驳了面子,李迒也不见气,此时苏武在把面子给回去,也是礼节。
李迒果然面色好看许多,却又道:“学士许是不知,我从未出过仕,也怕许多事做得不合学士心意。”
只道这是李迒在谦虚?其实不然,这是以退为进,读书之辈的一点秉性而已。
苏武只管继续说:“小事自用不上李兄,大事却还要李兄帮着定夺。”
李迒果然面色更轻松许多,只道:“也怕读书太少,见识浅薄,入不得学士之眼。”
苏武再来说:“若李兄这般人物,是读书太少见识浅薄,那天下之人,只怕都是没读过书,也不曾长了眼。”
苏武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了,不外乎三请三让之类,其实,就是李迒这一类人,需要一个看重与尊重,给够了,就是诚意。
果然,李迒笑来:“哈哈…学士抬举过甚,也听姐姐昨夜来说,说学士想要我到东平府去,随着学士身边走动,我已是许久不曾出门了,也怕学士不喜,不若这般,学士有什么差事,我先试着奔走一二,若是奔走得好呢,学士自也就喜了,若是奔走不好呢,我也就不去那东平府找人嫌弃,学士以为这般如何?”
难搞,其实也不难搞。
人家是想先露一手给苏武看看,露这一手的目的,是展示实力,让苏武知道李氏在这山东之地到底是个什么影响力,不免也是讨价还价。
苏武直白一语:“也好,近来正想修缮官道,人力物力财力,不知要靡费多少,事关收复燕云之大计,正是焦头烂额,但这般事,对于李兄而言,许也不难。正好,李兄一直不曾入仕,天子向来仁德,更何况李兄父辈以往也是天子近臣,这恩荫之事,本也不难,如今宣扶使司衙门里,正缺一个推官,倒也不知李兄愿不愿意去看看?”
价码给了,越是头前苏武思虑不周,搞个什么录事参军,人家显然看不上,也不值当。
现在,苏武
第二天上午,备了一些礼物,投帖去李家。
李迒,一个标准的养尊处优的富家子弟,也是清流人物,读书也多,喜好也广,乃至才华也是不差,多多少少还有些眼高于顶。
即便昨夜李姐与他说了许多事,见到苏武的时候,他自也还是不卑不亢的模样。
这般人物,苏武见多了,比如李纲就是类似之人,但此人与李纲还有些不同,李纲是傲骨在内,此人,是傲骨在外。
只待寒暄一二,李迒也说:“而今苏学士之大名,当真如雷贯耳,朝堂之上乃清流魁首,圣宠加身,却也传学士才华横溢,战阵之上也是百胜之帅,悍勇无当…”
就看李迒这眼神与口气,苏武明白,这厮,多少有些不信,有一种质疑之感。
苏武倒也不笑,只是点头也问:“李兄这般来说,那是要我谦虚几语呢?还是直白应承?”
这般人,其实很难搞,你若是谦虚,他自就当真,以为你是心虚不好意思,但你若是不谦虚,他又觉得你装,品性不好。
所以,苏武直白就问了。
倒是把李迒问得一愣,只把苏武上下一打量,又道:“若是当真,学士只管直白应承,若是有假,学士自当谦逊几分…”
其实苏武知道,李迒这种人,多少有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状态,或者说是什么大事小事都不在乎的心态,也是从小到大,身边皆是奉承,他自己也能自得其乐。
人家就出身在这般高门,也没办法。
苏武有笑了:“那就直白应一句,传言不假。”
李迒又了愣了愣,问道:“一个人,何以能如此允文允武,还能得圣宠,又能得清名,看你年纪也不大,想来定是胸中有沟壑,见识也不凡!”
苏武只管点点头:“想来李兄也读书甚多,见识也广,天下大事,多也见解高深,不入仕,却闲谈,想来有几分魏晋名士之风!”
苏武直接进攻了,弄来弄去挺烦的,久久难入正题。
李迒脸上倒是有几分尴尬,看向一旁李姐。
李姐笑来说:“我就说了,教你收起平常那一套,你却不听,非要如此,只道是寻常人呢?”
李迒收了尴尬,也是他平常这一套,那是百试不爽,不论谁来见,他都这么问,听说你什么什么牛逼哄哄…
然后人家一通谦虚,李迒自然就拿捏到了主动权,若是人家一通装逼,李迒更无好脸,只管是要当场考教一般,机锋来去,教人自惭形秽,又拿到了主动权。
这一套,在苏武这里,明显行不通了。
李迒笑了笑:“苏学士,你可不知,昨夜姐姐与我如何将你来夸,夸得我是将信将疑,这且不说,姐姐更将我一通贬低,说我年纪这么大了,每日不务正业,我自心中不快,只当姐姐是拿我与你来比,拿你来贬低于我,见笑…”
这话听来,苏武倒也知道,李迒倒也不是个什么坏人。
苏武也看一旁李清照,李清照笑来说道:“你们这些男人,着实是怪!”
苏武一语去:“京东之地,名士高门,不外乎李赵之家,此来见李兄,李兄才智在心,倒也不必多言,而今家国大计就在眼前,旁人是信不过的,唯有家乡父老,最是贴心,此来三顾茅庐也,还望李兄不弃!”
刚才驳了面子,李迒也不见气,此时苏武在把面子给回去,也是礼节。
李迒果然面色好看许多,却又道:“学士许是不知,我从未出过仕,也怕许多事做得不合学士心意。”
只道这是李迒在谦虚?其实不然,这是以退为进,读书之辈的一点秉性而已。
苏武只管继续说:“小事自用不上李兄,大事却还要李兄帮着定夺。”
李迒果然面色更轻松许多,只道:“也怕读书太少,见识浅薄,入不得学士之眼。”
苏武再来说:“若李兄这般人物,是读书太少见识浅薄,那天下之人,只怕都是没读过书,也不曾长了眼。”
苏武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了,不外乎三请三让之类,其实,就是李迒这一类人,需要一个看重与尊重,给够了,就是诚意。
果然,李迒笑来:“哈哈…学士抬举过甚,也听姐姐昨夜来说,说学士想要我到东平府去,随着学士身边走动,我已是许久不曾出门了,也怕学士不喜,不若这般,学士有什么差事,我先试着奔走一二,若是奔走得好呢,学士自也就喜了,若是奔走不好呢,我也就不去那东平府找人嫌弃,学士以为这般如何?”
难搞,其实也不难搞。
人家是想先露一手给苏武看看,露这一手的目的,是展示实力,让苏武知道李氏在这山东之地到底是个什么影响力,不免也是讨价还价。
苏武直白一语:“也好,近来正想修缮官道,人力物力财力,不知要靡费多少,事关收复燕云之大计,正是焦头烂额,但这般事,对于李兄而言,许也不难。正好,李兄一直不曾入仕,天子向来仁德,更何况李兄父辈以往也是天子近臣,这恩荫之事,本也不难,如今宣扶使司衙门里,正缺一个推官,倒也不知李兄愿不愿意去看看?”
价码给了,越是头前苏武思虑不周,搞个什么录事参军,人家显然看不上,也不值当。
现在,苏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