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这苏武是怎么了?发了疯了?(4/5)
一言?”
苏武也笑:“想到了吗?京中可真还有人敢为你出言?”
不想,李纲却认真点头:“旁人,兴许不定,但有一人,定敢为我多说一言!”
“何人?”苏武意外非常,这大宋朝,倒也不全是亡国之相。
就听李纲说来:“给事中陈相公,大名为瓘,表字莹中,元丰二年探花郎,而今已是六十有三,也是起复几番,此人,为人谦和,不慕名利,矜庄自持,昔日里,我被贬去福建沙县,也唯有他,为我多言一语。”
“只以为满朝文武,皆蔡京党羽,不曾想,还有此辈。”苏武也是赞许。
“蔡京早已恼他,奈何罗织不得,想来最近,陈相公不免也是度日如年,许也撑不得几日了…”李纲说来,不免也是痛心疾首。
苏武心中明白了一些,既是如此境地,想来那陈瓘还真没什么顾忌了,看来李纲所言不假,陈瓘还真就会帮李纲。
却是苏武来说:“多这一人,助力虽有,但还胜不了…”
李纲点着头,他也知道,多一个人少一个人,并不能帮他入京大获全胜。
便是苏武又来言:“我倒是有一计,已然想定!”
“学士快快说来!”李纲激动不已。
苏武又岂能是个打无准备之仗的人?只管在马背上慢慢来说!
李纲闻言,便也大喜:“如此,倒是好办法,只怕学士说的那些人,不一定有这份胆气?”
苏武笑了笑:“且等我一一去见。”
李纲叹着气,慢慢说:“不免想起昔日,仁宗陛下一朝,那时候,朝中清朗,陛下圣明,言路通畅,虽然也是有成有败,却是那时候的臣子是多么舒畅…短短几十年而已…”
苏武不接话,但也知道李纲在怀念什么,怀念的是什么富弼、王安石、韩琦、包拯、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狄青…
要问苏武怀念吗?他许也怀念一些人,但他一点都不怀念那个时代,因为,中国并未真正在这些人手中强大多少…
这大宋,依旧是这么一个大宋!
健马在奔,越近东京,李纲的面色就越是严肃,也开始不苟言笑。
苏武心中,却也不轻松,他这一步,其实就是独立门户的第一步,来日,这朝堂之上,能不能有苏武单独的一席之地,就看此番。
再直白说,是当大哥还是继续当小弟,也就看此番。
只待三日去,京城就到了,这一路,紧赶慢赶。
苏武直接把李纲安排在梁师成送给他的宅子中,也就是苏武自己的家里,军汉皆留在家中守卫。
苏武带着几人,直接就去枢密院,先见童贯。
苏武也是来逼的,逼程万里,逼童贯。
就看苏武龙行虎步而入,直入童贯班房,班房里,程浩正在伺候,看得苏武进门来,先是一惊,再是激动:“苏学士怎么忽然就入京了?”
苏武不答话,只管往前去拜见:“下官苏武,拜见枢相。”
童贯早已抬头,看着苏武,似有心虚,似有埋怨,只管抬手:“子卿且坐,旁人先出去。”
程浩自然出门去,自也感受到好像事情有些不对劲。
就听童贯再问:“那李纲呢?也入京了?”
苏武点头:“他也入京了…”
童贯一时之间不知从何说起,便来一语:“你有什么话,你先说…”
苏武那就开口了:“枢相,缘何…那王相公连梁世杰这点事都办不妥?此事已然证据确凿,那梁世杰挪用军饷,中饱私囊,贪赃枉法!何以宰相还能不管不顾?”
童贯似也知道苏武要问这个,便答:“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朝堂之事,更是纷繁复杂,即便证据确凿,但这些事,到得天子面前,自就还有各人分说,天子仁善…”
苏武直白一语:“我看不然,便是那王相公还有顾虑…”
“唉…谁人能没点顾虑呢?许多事啊,商量着来办,那王相公,昔日里,乃蔡太师提携,更也是蔡太师麾下之人,谁能没点把柄顾虑?”
童贯这句话,苏武知道,不假,你若要办我,我自要办你,然后大家商量着来。
倒是李纲,或者说苏武,好似不给这个商量的余地了。
苏武故意装作一个军汉使性子,便是埋怨:“事,是那王相公叫我带着李纲去办,办成了,王相公便是前怕狼后怕虎,不是豪杰之辈,那办事之人,岂不该死?枢相不知,那账册,是我结义兄弟私下取来的,我那兄弟,如今,便也朝不保夕,奏疏,是李纲上的,李纲如今,那也是朝不保夕,如此,如何是好?”
童贯随口一语来:“这也不难,你那结义兄弟姓甚名谁?只管一纸调令,调到你麾下去。那李纲…那李纲…只要他稍安勿躁,待得王相公把事情妥定,自也无忧。”
苏武听得一愣,是啊,好似有时候,事情就这么简单,妥协就这么简单。
索超的事情到得枢密院来,当真好办,却是李纲的事,可不好办。
苏武一语来:“那李纲,清流之辈,君子风骨,要去咆哮朝堂!”
“那你先劝劝他,需要他咆哮朝堂的时候,自就让他去了,有时候,也不必把事情做到这般…”童贯如此一语。
苏武便也皱眉,需要的时候,不需要的时候…
都成了交易,君子风骨也成了交易。
苏武一语去:“枢相,伐辽之事,便是背水一战,有胜无败,若
苏武也笑:“想到了吗?京中可真还有人敢为你出言?”
不想,李纲却认真点头:“旁人,兴许不定,但有一人,定敢为我多说一言!”
“何人?”苏武意外非常,这大宋朝,倒也不全是亡国之相。
就听李纲说来:“给事中陈相公,大名为瓘,表字莹中,元丰二年探花郎,而今已是六十有三,也是起复几番,此人,为人谦和,不慕名利,矜庄自持,昔日里,我被贬去福建沙县,也唯有他,为我多言一语。”
“只以为满朝文武,皆蔡京党羽,不曾想,还有此辈。”苏武也是赞许。
“蔡京早已恼他,奈何罗织不得,想来最近,陈相公不免也是度日如年,许也撑不得几日了…”李纲说来,不免也是痛心疾首。
苏武心中明白了一些,既是如此境地,想来那陈瓘还真没什么顾忌了,看来李纲所言不假,陈瓘还真就会帮李纲。
却是苏武来说:“多这一人,助力虽有,但还胜不了…”
李纲点着头,他也知道,多一个人少一个人,并不能帮他入京大获全胜。
便是苏武又来言:“我倒是有一计,已然想定!”
“学士快快说来!”李纲激动不已。
苏武又岂能是个打无准备之仗的人?只管在马背上慢慢来说!
李纲闻言,便也大喜:“如此,倒是好办法,只怕学士说的那些人,不一定有这份胆气?”
苏武笑了笑:“且等我一一去见。”
李纲叹着气,慢慢说:“不免想起昔日,仁宗陛下一朝,那时候,朝中清朗,陛下圣明,言路通畅,虽然也是有成有败,却是那时候的臣子是多么舒畅…短短几十年而已…”
苏武不接话,但也知道李纲在怀念什么,怀念的是什么富弼、王安石、韩琦、包拯、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狄青…
要问苏武怀念吗?他许也怀念一些人,但他一点都不怀念那个时代,因为,中国并未真正在这些人手中强大多少…
这大宋,依旧是这么一个大宋!
健马在奔,越近东京,李纲的面色就越是严肃,也开始不苟言笑。
苏武心中,却也不轻松,他这一步,其实就是独立门户的第一步,来日,这朝堂之上,能不能有苏武单独的一席之地,就看此番。
再直白说,是当大哥还是继续当小弟,也就看此番。
只待三日去,京城就到了,这一路,紧赶慢赶。
苏武直接把李纲安排在梁师成送给他的宅子中,也就是苏武自己的家里,军汉皆留在家中守卫。
苏武带着几人,直接就去枢密院,先见童贯。
苏武也是来逼的,逼程万里,逼童贯。
就看苏武龙行虎步而入,直入童贯班房,班房里,程浩正在伺候,看得苏武进门来,先是一惊,再是激动:“苏学士怎么忽然就入京了?”
苏武不答话,只管往前去拜见:“下官苏武,拜见枢相。”
童贯早已抬头,看着苏武,似有心虚,似有埋怨,只管抬手:“子卿且坐,旁人先出去。”
程浩自然出门去,自也感受到好像事情有些不对劲。
就听童贯再问:“那李纲呢?也入京了?”
苏武点头:“他也入京了…”
童贯一时之间不知从何说起,便来一语:“你有什么话,你先说…”
苏武那就开口了:“枢相,缘何…那王相公连梁世杰这点事都办不妥?此事已然证据确凿,那梁世杰挪用军饷,中饱私囊,贪赃枉法!何以宰相还能不管不顾?”
童贯似也知道苏武要问这个,便答:“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朝堂之事,更是纷繁复杂,即便证据确凿,但这些事,到得天子面前,自就还有各人分说,天子仁善…”
苏武直白一语:“我看不然,便是那王相公还有顾虑…”
“唉…谁人能没点顾虑呢?许多事啊,商量着来办,那王相公,昔日里,乃蔡太师提携,更也是蔡太师麾下之人,谁能没点把柄顾虑?”
童贯这句话,苏武知道,不假,你若要办我,我自要办你,然后大家商量着来。
倒是李纲,或者说苏武,好似不给这个商量的余地了。
苏武故意装作一个军汉使性子,便是埋怨:“事,是那王相公叫我带着李纲去办,办成了,王相公便是前怕狼后怕虎,不是豪杰之辈,那办事之人,岂不该死?枢相不知,那账册,是我结义兄弟私下取来的,我那兄弟,如今,便也朝不保夕,奏疏,是李纲上的,李纲如今,那也是朝不保夕,如此,如何是好?”
童贯随口一语来:“这也不难,你那结义兄弟姓甚名谁?只管一纸调令,调到你麾下去。那李纲…那李纲…只要他稍安勿躁,待得王相公把事情妥定,自也无忧。”
苏武听得一愣,是啊,好似有时候,事情就这么简单,妥协就这么简单。
索超的事情到得枢密院来,当真好办,却是李纲的事,可不好办。
苏武一语来:“那李纲,清流之辈,君子风骨,要去咆哮朝堂!”
“那你先劝劝他,需要他咆哮朝堂的时候,自就让他去了,有时候,也不必把事情做到这般…”童贯如此一语。
苏武便也皱眉,需要的时候,不需要的时候…
都成了交易,君子风骨也成了交易。
苏武一语去:“枢相,伐辽之事,便是背水一战,有胜无败,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