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你到底要说什么?(2/5)
:“那就再说第二件事,战事…”
“战事…莫不你大宋还要出兵帮我们打女真?”李处温显然认真不少,视线此时一直都聚焦在苏武身上。
苏武摆摆手:“那自是难以成行,大王说笑,我是想说,既然夺嫡之事不可避免,那战事之结果,就会越发凶险,大王当有预料…”
李处温深深皱眉,再看这个从大宋来的年轻枢密院直学士,看轻之意去了许多,叹得一口气去,便道:“接着说说吧…”
“其实在下所言,皆是大王心知肚明之事也。两虎相争,若是枢密院使萧奉先胜了,那东路军都统耶律余睹…定然心中惶惶,为求自保,许…”
苏武顿了顿,只看李处温。
“不可能,万万不可能…”李处温立马来说。
“生死之间,大恐怖也,何况是身家性命一家老小?更何况那荣华富贵,岂能轻易而失?”苏武如此一语了。
历史上,李处温最后的动作,那是想裹挟皇族皇室南下归附大宋,最后失败了。
但此时此刻的李处温,境地远远还没到那一步,苏武也不可能上来就说什么“大王跟我们大宋干吧”,若真这么说,那真就成了取死有道。
所以,不免,就要一个循循善诱,循序渐进。
李处温眉头自然皱得更深,却说:“此…本王相信,耶律余睹,当是不会投敌叛国,他麾下之兵马,更是我大辽精锐之士,更不会随他投敌叛国。”
苏武笑道:“大王心中自有计较就是…那就说另外,一旦若是耶律余睹在夺嫡之中胜出,此好似汉末之军阀,为掌权柄,只怕大军就要入燕京来,不知多少人要人头落地,就好似大王您,本就是朝中之臣,昔日里与萧奉先多有交际,甚至也关系甚笃,岂不就是首当其冲?”
李处温转过视线去,远远看向书房门口之外,视线有些散…
苏武立马再加一语:“所以,大王心中,夺嫡之事,唯有萧奉先胜,才是最好,但萧奉先若胜,后果却也不堪设想…可惜了,辽人夺嫡,从来血腥,哪个都怕,哪个都惊,向来都要真动手,不似大宋,安安稳稳…”
李处温视线不回,以往他不是不想,他也想得多,只是如今这国家处境之难,每日忙碌无数,又哪里敢深想这些雪上加霜的事?
李处温不是不努力,为了把这个烂摊子最后撑住,他也是绞尽脑汁,钱也好,粮也罢,军械之物,皆出他手,只希望前线能顶住,顶住了才有其他,顶不住,万事休矣。
而今,苏武一番言语,好似在说,顶住了又如何?自己人要瓦解,非敌之祸也,非战之罪也!
苏武话语还来:“不免就要说说第三件事了…后路,这后路啊…就是我来之目的,大王,无有他意,若是辽能胜金,那自再好不过,只管是辽人顶着虎狼之辈不得南下,我等宋人日子倒也安稳,且辽还需要我大宋资助,到时候许还真是一个兄友弟恭之景也,若是一切真的万劫不复,在下想说,辽宋,兄弟之国,大王更是汉人血脉,若是愿意让我等搭一把手,我等定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处温收拢视线,转头看来…
“大王许有疑虑,便也不说什么兄弟之国,汉人血脉,就说大势,就说谋略战略,若辽真亡,虎狼之辈就在眼前,搭这一把手,岂不也是救人帮己,此利益之所在也!”
苏武把话,全说完了,诚意满满。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到这里,就完成了。
李处温慢慢起身,深深叹了一口气,唏嘘一语:“童枢密,真是好谋略啊…”
苏武不接话,这个时候没必要装逼,更没必要说这不是童枢密的谋略,而是我苏武的谋略。
却听李处温再来一语:“你也真是个大才,不仅战阵骁勇,说客之能,口才之上,也着实了得非常!大宋出人才啊…”
“大王谬赞…”苏武也起身。
“你想说的话倒也说完了,本王倒也都听得进去,此番你密使而来,许还有最后图穷匕见之语吧?”李处温问道。
“有,但也不是什么下作之事,更不是什么卖国之事,不外乎一事而已,消息之通畅,愿多多与大王交流,如此,我等也好时时刻刻明确知晓辽与金之事,如此也好先行应对…”
苏武把话说得很是漂亮,策反一个人,从来不能心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也是一个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先从通点消息开始,无伤大雅,人家心里也没有负担。
果然,李处温开口:“此般不难,如今看你,当也是行事缜密之辈,你只管弄一个严密章程,每日与你通些消息也无甚…”
“在下代童枢密拜谢大王!”苏武躬身一礼。
“你所言之意,本王心知肚明,而今还不到那个时刻,若是真到那个时刻了,再来与你们相商,你带此语回去,想来也能交差!”
李处温忽然这么一语来,苏武听得还有些愣,他还想着循序渐进,却是李处温自己提了提速度…
苏武不免也想,这是为何?
立马也想通了,若是真到了家国倾覆之时,李处温岂不也是那达官显贵之人,留一语话,就是留了一线生机,留住了后路…
他主动留这一下,又有何不可?也不损失什么。
苏武便也惊喜:“此言,一定带到,多谢大王与我留此情分,有这一语回去,当真就好交差了…”
“你说…”李处温忽然
“战事…莫不你大宋还要出兵帮我们打女真?”李处温显然认真不少,视线此时一直都聚焦在苏武身上。
苏武摆摆手:“那自是难以成行,大王说笑,我是想说,既然夺嫡之事不可避免,那战事之结果,就会越发凶险,大王当有预料…”
李处温深深皱眉,再看这个从大宋来的年轻枢密院直学士,看轻之意去了许多,叹得一口气去,便道:“接着说说吧…”
“其实在下所言,皆是大王心知肚明之事也。两虎相争,若是枢密院使萧奉先胜了,那东路军都统耶律余睹…定然心中惶惶,为求自保,许…”
苏武顿了顿,只看李处温。
“不可能,万万不可能…”李处温立马来说。
“生死之间,大恐怖也,何况是身家性命一家老小?更何况那荣华富贵,岂能轻易而失?”苏武如此一语了。
历史上,李处温最后的动作,那是想裹挟皇族皇室南下归附大宋,最后失败了。
但此时此刻的李处温,境地远远还没到那一步,苏武也不可能上来就说什么“大王跟我们大宋干吧”,若真这么说,那真就成了取死有道。
所以,不免,就要一个循循善诱,循序渐进。
李处温眉头自然皱得更深,却说:“此…本王相信,耶律余睹,当是不会投敌叛国,他麾下之兵马,更是我大辽精锐之士,更不会随他投敌叛国。”
苏武笑道:“大王心中自有计较就是…那就说另外,一旦若是耶律余睹在夺嫡之中胜出,此好似汉末之军阀,为掌权柄,只怕大军就要入燕京来,不知多少人要人头落地,就好似大王您,本就是朝中之臣,昔日里与萧奉先多有交际,甚至也关系甚笃,岂不就是首当其冲?”
李处温转过视线去,远远看向书房门口之外,视线有些散…
苏武立马再加一语:“所以,大王心中,夺嫡之事,唯有萧奉先胜,才是最好,但萧奉先若胜,后果却也不堪设想…可惜了,辽人夺嫡,从来血腥,哪个都怕,哪个都惊,向来都要真动手,不似大宋,安安稳稳…”
李处温视线不回,以往他不是不想,他也想得多,只是如今这国家处境之难,每日忙碌无数,又哪里敢深想这些雪上加霜的事?
李处温不是不努力,为了把这个烂摊子最后撑住,他也是绞尽脑汁,钱也好,粮也罢,军械之物,皆出他手,只希望前线能顶住,顶住了才有其他,顶不住,万事休矣。
而今,苏武一番言语,好似在说,顶住了又如何?自己人要瓦解,非敌之祸也,非战之罪也!
苏武话语还来:“不免就要说说第三件事了…后路,这后路啊…就是我来之目的,大王,无有他意,若是辽能胜金,那自再好不过,只管是辽人顶着虎狼之辈不得南下,我等宋人日子倒也安稳,且辽还需要我大宋资助,到时候许还真是一个兄友弟恭之景也,若是一切真的万劫不复,在下想说,辽宋,兄弟之国,大王更是汉人血脉,若是愿意让我等搭一把手,我等定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处温收拢视线,转头看来…
“大王许有疑虑,便也不说什么兄弟之国,汉人血脉,就说大势,就说谋略战略,若辽真亡,虎狼之辈就在眼前,搭这一把手,岂不也是救人帮己,此利益之所在也!”
苏武把话,全说完了,诚意满满。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到这里,就完成了。
李处温慢慢起身,深深叹了一口气,唏嘘一语:“童枢密,真是好谋略啊…”
苏武不接话,这个时候没必要装逼,更没必要说这不是童枢密的谋略,而是我苏武的谋略。
却听李处温再来一语:“你也真是个大才,不仅战阵骁勇,说客之能,口才之上,也着实了得非常!大宋出人才啊…”
“大王谬赞…”苏武也起身。
“你想说的话倒也说完了,本王倒也都听得进去,此番你密使而来,许还有最后图穷匕见之语吧?”李处温问道。
“有,但也不是什么下作之事,更不是什么卖国之事,不外乎一事而已,消息之通畅,愿多多与大王交流,如此,我等也好时时刻刻明确知晓辽与金之事,如此也好先行应对…”
苏武把话说得很是漂亮,策反一个人,从来不能心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也是一个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先从通点消息开始,无伤大雅,人家心里也没有负担。
果然,李处温开口:“此般不难,如今看你,当也是行事缜密之辈,你只管弄一个严密章程,每日与你通些消息也无甚…”
“在下代童枢密拜谢大王!”苏武躬身一礼。
“你所言之意,本王心知肚明,而今还不到那个时刻,若是真到那个时刻了,再来与你们相商,你带此语回去,想来也能交差!”
李处温忽然这么一语来,苏武听得还有些愣,他还想着循序渐进,却是李处温自己提了提速度…
苏武不免也想,这是为何?
立马也想通了,若是真到了家国倾覆之时,李处温岂不也是那达官显贵之人,留一语话,就是留了一线生机,留住了后路…
他主动留这一下,又有何不可?也不损失什么。
苏武便也惊喜:“此言,一定带到,多谢大王与我留此情分,有这一语回去,当真就好交差了…”
“你说…”李处温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