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复汉唐之土,尊天可汗之名(4/5)
言无甚难,唾手可得,偏偏一个知己,着实难求,一生难遇。
只管是苏武去也,天子久久不舍,一旁梁师成还来安慰:“陛下,这艮岳移景之事,只待速办快办,苏学士终是要归,归来之时,若是新景还未造好,岂不悲哉?”
天子点头:“也是也是,取纸笔来,速速写信,着蔡攸在苏州快快行事!”
说着,天子也就忙起来了。
当真要走,该辞别的都辞别了,来送的人却也不少,程浩自要来送,他还代表了童贯,枢密院里的一些同僚也来,乃至宣赞也来了…
梁师成也派人来送…
王家也派人来送…
乃至,天子也派人来送…
天子派何人?竟是谭稹,多少有些意外。
自是谭稹先来说话,先取一个大卷轴送到苏武之手,便再说:“此皇家书画院之小作,官家说送与你手,愿你常念汴京!”
苏武点着头,打开稍稍一展,只展个开头,心中大惊,竟就是《清明上河图》。
这《清明上河图》,怎会是小作?
一旁谭稹来说:“官家说,这界画,耗时力,是书画院里一个年轻人所画,无甚雅致,便是记录了汴京城一角之繁华,送与学士离京,如此以解相思之苦…”
苏武便也知道,界画,就是横平竖直的线条之法,在这个时代,显然不是艺术上乘。
这幅画应该是天子先送给蔡京收藏的,却是阴差阳错先落苏武之手。
苏武卷起开篇,把画作夹在腋下,只管拱手一礼:“谭相公帮忙带句话去,拜谢官家隆恩浩荡!”
谭稹点着头:“好说…”
却是谭稹忽然又说:“苏学士,若是此番开战,嗯…我自也与陛下请战,若是官家来问…还望苏学士惦念一些昔日情分…”
这话苏武听懂了,是怕苏武给他使坏,谭稹还是想往战阵上去,还是想走昔日李宪、童贯这些内侍的老路,还想出人头地…
也是太监在大宋,大多只有监军这条路能出人头地。
要说情分,其实也是有的,苏武骗过谭稹八十万贯钱,只把谭稹当傻子来弄。
苏武点头:“那便也好说…”
谭稹便也一笑:“多谢。”
天子送完了,程浩来送,也有礼物,童贯送了一副好甲,一柄好腰刀,还有就是在京中各处甲仗库里又搜刮了一番,好几车神臂弩,这些苏武已然都知道了。
程浩已然在抹眼睛:“妹夫,你此去,你代我问父亲好,问妹妹好…”
“嗯,一定带到。”苏武点头,此番先回东平府,把工作都安排一下,也把工作都视察一下,会忙几日,然后再带人往大名府去,与此时还在入京路上的李纲汇合,再去巡边。
这巡边,一寻各地军事战备情况,更主要的,就是打探辽国之消息,侦查地形地貌,制定军事计划。
百年不战之宋辽,一切不能仓促,历史上之败,就有仓促之因,苏武来了,那自不同,这回是两国之战,一定要准备到极其完备。
乃至,也当联络一些人,里应外合之事,最好不过,堡垒内部最容易攻破。
历史上本也如此,辽国已然是穷途末路岌岌可危之局,宋在辽人那里,有不少内应,乃至辽国还有叛军投宋,叛军还身先士卒,带路去打,一度还打进了燕京城。
便是这般好的局势,最后还是一个惨淡收场…
这大宋,太垃圾,垃圾到难以想象!
再是王唤王会兄弟来送,送行之语不必多言,却是送行之物,苏武接在手中,岂能不是个五味杂陈?
赵明诚啊赵明诚…
打开锦盒,稍稍看了看,便是文辞之中,皆是呕心沥血!
盖上锦盒,苏武答了一语:“你去回复易安居士,就说此《金石录》的前序已然有了,我便个扉页之言,也请她作一个后序,毕竟,其中也有易安居士之心血,不敢贪功。”
这件事,苏武显然是愿意的,文人治学之道,最高追求就是著书立说,苏武若把大名写在《金石录》的最头前,虽然不是他自己著书立说,但也算是蹭了名头。
便也更加向天下人坐实了他苏武,乃大宋最顶级士大夫圈子里的一员,还是名声显赫之一员。
这对将来许多事,都有大裨益。
说什么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大概诸如此类吧…
就好比那王莽篡位的时候,那真是丝滑又顺畅,虽然王莽后来操作上有大失误,但这般操作,不知比赵匡带着大军入城赶走孤儿寡母要强多少。
真说起来,一个是“文篡”,一个是“武篡”,王莽最后失败,兴许真正的归因之一,就是并未如赵匡那般真正的掌控住了国家的主力军队。
若是把“文篡”与“武篡”,加在一起,强强联合…
便是苏武把这《金石录》书稿一收,王唤当真感动,拱手一礼:“学士待人之义,义薄云天!”
“回吧…”苏武点点头,上马去,招招手,打马就去。
此番去,先走河北,到大名府去看一眼索超,许也先见一见大名府留守中书舍人梁世杰。
更主要的是,苏武要去河北相州访一个人,那人名叫岳飞,今年正一十有八!
以往不好访,那是因为要人背井离乡之事,难以三言两语动人心。
如今可以访了,为何?
因为苏武,已然大名满天下!
(兄弟们,么
只管是苏武去也,天子久久不舍,一旁梁师成还来安慰:“陛下,这艮岳移景之事,只待速办快办,苏学士终是要归,归来之时,若是新景还未造好,岂不悲哉?”
天子点头:“也是也是,取纸笔来,速速写信,着蔡攸在苏州快快行事!”
说着,天子也就忙起来了。
当真要走,该辞别的都辞别了,来送的人却也不少,程浩自要来送,他还代表了童贯,枢密院里的一些同僚也来,乃至宣赞也来了…
梁师成也派人来送…
王家也派人来送…
乃至,天子也派人来送…
天子派何人?竟是谭稹,多少有些意外。
自是谭稹先来说话,先取一个大卷轴送到苏武之手,便再说:“此皇家书画院之小作,官家说送与你手,愿你常念汴京!”
苏武点着头,打开稍稍一展,只展个开头,心中大惊,竟就是《清明上河图》。
这《清明上河图》,怎会是小作?
一旁谭稹来说:“官家说,这界画,耗时力,是书画院里一个年轻人所画,无甚雅致,便是记录了汴京城一角之繁华,送与学士离京,如此以解相思之苦…”
苏武便也知道,界画,就是横平竖直的线条之法,在这个时代,显然不是艺术上乘。
这幅画应该是天子先送给蔡京收藏的,却是阴差阳错先落苏武之手。
苏武卷起开篇,把画作夹在腋下,只管拱手一礼:“谭相公帮忙带句话去,拜谢官家隆恩浩荡!”
谭稹点着头:“好说…”
却是谭稹忽然又说:“苏学士,若是此番开战,嗯…我自也与陛下请战,若是官家来问…还望苏学士惦念一些昔日情分…”
这话苏武听懂了,是怕苏武给他使坏,谭稹还是想往战阵上去,还是想走昔日李宪、童贯这些内侍的老路,还想出人头地…
也是太监在大宋,大多只有监军这条路能出人头地。
要说情分,其实也是有的,苏武骗过谭稹八十万贯钱,只把谭稹当傻子来弄。
苏武点头:“那便也好说…”
谭稹便也一笑:“多谢。”
天子送完了,程浩来送,也有礼物,童贯送了一副好甲,一柄好腰刀,还有就是在京中各处甲仗库里又搜刮了一番,好几车神臂弩,这些苏武已然都知道了。
程浩已然在抹眼睛:“妹夫,你此去,你代我问父亲好,问妹妹好…”
“嗯,一定带到。”苏武点头,此番先回东平府,把工作都安排一下,也把工作都视察一下,会忙几日,然后再带人往大名府去,与此时还在入京路上的李纲汇合,再去巡边。
这巡边,一寻各地军事战备情况,更主要的,就是打探辽国之消息,侦查地形地貌,制定军事计划。
百年不战之宋辽,一切不能仓促,历史上之败,就有仓促之因,苏武来了,那自不同,这回是两国之战,一定要准备到极其完备。
乃至,也当联络一些人,里应外合之事,最好不过,堡垒内部最容易攻破。
历史上本也如此,辽国已然是穷途末路岌岌可危之局,宋在辽人那里,有不少内应,乃至辽国还有叛军投宋,叛军还身先士卒,带路去打,一度还打进了燕京城。
便是这般好的局势,最后还是一个惨淡收场…
这大宋,太垃圾,垃圾到难以想象!
再是王唤王会兄弟来送,送行之语不必多言,却是送行之物,苏武接在手中,岂能不是个五味杂陈?
赵明诚啊赵明诚…
打开锦盒,稍稍看了看,便是文辞之中,皆是呕心沥血!
盖上锦盒,苏武答了一语:“你去回复易安居士,就说此《金石录》的前序已然有了,我便个扉页之言,也请她作一个后序,毕竟,其中也有易安居士之心血,不敢贪功。”
这件事,苏武显然是愿意的,文人治学之道,最高追求就是著书立说,苏武若把大名写在《金石录》的最头前,虽然不是他自己著书立说,但也算是蹭了名头。
便也更加向天下人坐实了他苏武,乃大宋最顶级士大夫圈子里的一员,还是名声显赫之一员。
这对将来许多事,都有大裨益。
说什么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大概诸如此类吧…
就好比那王莽篡位的时候,那真是丝滑又顺畅,虽然王莽后来操作上有大失误,但这般操作,不知比赵匡带着大军入城赶走孤儿寡母要强多少。
真说起来,一个是“文篡”,一个是“武篡”,王莽最后失败,兴许真正的归因之一,就是并未如赵匡那般真正的掌控住了国家的主力军队。
若是把“文篡”与“武篡”,加在一起,强强联合…
便是苏武把这《金石录》书稿一收,王唤当真感动,拱手一礼:“学士待人之义,义薄云天!”
“回吧…”苏武点点头,上马去,招招手,打马就去。
此番去,先走河北,到大名府去看一眼索超,许也先见一见大名府留守中书舍人梁世杰。
更主要的是,苏武要去河北相州访一个人,那人名叫岳飞,今年正一十有八!
以往不好访,那是因为要人背井离乡之事,难以三言两语动人心。
如今可以访了,为何?
因为苏武,已然大名满天下!
(兄弟们,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