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学士果真不羁之人也有先贤之风(1/4)
献俘之事,慢慢也就结束了,汴京城里茶余饭后之谈却还在继续。
大宋朝而今,报纸这种东西很多,邸报,其实从西汉就有,乃至历朝历代都有。
就是朝廷内部的消息通报,类似于参考消息之类,天子政令,朝廷革新,诸如此类,多在邸报之中。
也还有朝报,朝报类似于朝廷对外发表言论的报纸,大概就是人民日报之类的东西,这是需要经过朝廷勘定再发行的日常读物。
小报,不言自明,大宋营销号,也是因为大宋朝识字的人口实在不少,特别是在城池里面,小报的市场着实不小,汴京城的小报那更是如此,纷繁杂乱。
也是这个时代,活字印刷之法慢慢成熟,印刷读物的成本也就大大下降。
只待过得一日去,不论是邸报,还是朝报,或是小报,献俘之事,自当是大书特书。
王家之下,也养小报,倒也不在于敛财,而在于东京高门,士大夫之顶尖家族,有所需…
献俘之事是其一,却也有一个版面,抬头题目是《易安居士与苏学士之论战》,倒是中规中矩,若是苏武来办这小报,这种题目,怎么卖得出去?哪里会有流量?
不得来个…易安居士与苏学士不得不说的秘密?
当然,这是玩笑,这小报自也到得苏武之手,苏武看着也笑,还真别说,编排得像那么回事,至少观点上是很清晰的。
李清照以文化之传承,士人之表达,乐音之享乐,来说词道之意义。
苏武从靡靡之音,享乐之风,大唐与大宋的诗词风格趋向变化,来说词道之堕落,还真就是正儿八经的论道之法。
士大夫吵架,还是要讲点体面,也并未把苏武喷李清照的词是垃圾这件事登写出来,也着实是没有必要。
苏武算是忙完了正事,再忙就是给诸部安排回乡之事,沿路粮草之供应,也是要安排的,还要枢密院与朝廷里出公文,沿途各地,都要调拨。
打仗,着实是一个大工程,整个国家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各部在走,苏武也去送,走之前,安排一顿酒宴也是早已说好的事,只管又喝得个酩酊大醉。
还有一件事,梁师成当真送了一个宅子,不小的宅子,比头前苏武买的宅子还要大,几进的院子,还带偏院…
苏武也合该上门去谢一番梁师成,当然也要带礼物,歙州的砚台,湖州的笔,徽州的墨…
拜帖是先到的,梁师成自然在家等着。
只待两人落座吃茶闲聊,不得片刻,却听外面来报,又来了客人。
说是宰相王黼。
梁师成笑着来说:“巧了巧了,快请快请!”
苏武也笑着起身,算是迎接,巧不巧的,苏武心知肚明,王黼与梁师成的家,就是两隔壁,甚至院子里还有门可以直接来去,这怕不是巧了…
只待王黼进了大厅,苏武拱手一礼:“见过王相公。”
王黼还一脸惊讶:“本是来讨杯茶水吃,竟是苏学士也在,哎呀,好好好,同坐。”
只待几番寒暄客气,王黼也笑:“此番,你可把易安居士开罪不浅,那易安居士口舌可利得紧,便是他家师公大苏学士,她也是口不留情,哈哈…我劝你啊,还是赶紧上门赔礼道歉为妙…”
自也是随口说笑。
一旁还有大苏学士的“私生子”梁师成,也笑道:“如今,可都在传,连官家今日也看得小报,前仰后合来笑,苏学士啊,你这回可是在劫难逃了!”
苏武也尴尬笑着:“酒醉狂言,哪里知道会开罪这尊大菩萨…我之罪也…”
梁师成便是来说:“都是自家人,一笔写不出两个苏字,易安居士,乃苏门之下,苏学士,岂能不也算是苏门之下?只管好生与易安居士说一说,自就无妨了。”
梁师成,这辈子最看重的一件事,那就是苏门,大苏学士苏轼,那是神宗哲宗徽宗三朝文坛巨擘,诗赋文章,书画丹青,样样绝顶。
大苏学士门下弟子,那也一个个不同凡响。
小苏学士苏辙,也曾官拜宰相,一直到八年前才去世,那座下教导出来的弟子,乃至徒子徒孙,不知几何。
梁师成倒也不全是蹭苏轼的光彩,他也为苏轼做过事,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党争之事,朝廷有意无意,是禁止苏轼之诗赋文章流传的,便是梁师成与天子据理力争,解开了这个禁。
苏门之下那些士人,许多对梁师成,也算有感激之情。
也是这世间之事,都很复杂,人之一物,从来更是复杂…
梁师成频频把苏轼拿来说话,便也是要试探苏武之意。
苏武只管来言:“下官乡野之人也,哪里敢往苏门去靠,真若如此,也怕旁人笑话…”
梁师成闻言就摆手:“这是哪里话?我一个私生子,自小入宫做了阉宦,都不怕人笑话,苏学士本有大才在身,何必还在乎这些?”
一旁王黼也点头:“然也,我看苏学士,那醉里挑灯看剑之《破阵子》,还真有大苏学士昔日文笔之风采!”
梁师成听来更喜:“对对对,还是王相公懂得此道,我就说当时听来感觉熟悉非常,正是这般…就是这个道理,苏学士之词道,当真有大苏学士昔日之风采。”
不免就是一个婉约派,一个豪放派。
当然,如今,豪放派其实是小众,乃至极小众,婉约派才是大众。
也如王黼之言
大宋朝而今,报纸这种东西很多,邸报,其实从西汉就有,乃至历朝历代都有。
就是朝廷内部的消息通报,类似于参考消息之类,天子政令,朝廷革新,诸如此类,多在邸报之中。
也还有朝报,朝报类似于朝廷对外发表言论的报纸,大概就是人民日报之类的东西,这是需要经过朝廷勘定再发行的日常读物。
小报,不言自明,大宋营销号,也是因为大宋朝识字的人口实在不少,特别是在城池里面,小报的市场着实不小,汴京城的小报那更是如此,纷繁杂乱。
也是这个时代,活字印刷之法慢慢成熟,印刷读物的成本也就大大下降。
只待过得一日去,不论是邸报,还是朝报,或是小报,献俘之事,自当是大书特书。
王家之下,也养小报,倒也不在于敛财,而在于东京高门,士大夫之顶尖家族,有所需…
献俘之事是其一,却也有一个版面,抬头题目是《易安居士与苏学士之论战》,倒是中规中矩,若是苏武来办这小报,这种题目,怎么卖得出去?哪里会有流量?
不得来个…易安居士与苏学士不得不说的秘密?
当然,这是玩笑,这小报自也到得苏武之手,苏武看着也笑,还真别说,编排得像那么回事,至少观点上是很清晰的。
李清照以文化之传承,士人之表达,乐音之享乐,来说词道之意义。
苏武从靡靡之音,享乐之风,大唐与大宋的诗词风格趋向变化,来说词道之堕落,还真就是正儿八经的论道之法。
士大夫吵架,还是要讲点体面,也并未把苏武喷李清照的词是垃圾这件事登写出来,也着实是没有必要。
苏武算是忙完了正事,再忙就是给诸部安排回乡之事,沿路粮草之供应,也是要安排的,还要枢密院与朝廷里出公文,沿途各地,都要调拨。
打仗,着实是一个大工程,整个国家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各部在走,苏武也去送,走之前,安排一顿酒宴也是早已说好的事,只管又喝得个酩酊大醉。
还有一件事,梁师成当真送了一个宅子,不小的宅子,比头前苏武买的宅子还要大,几进的院子,还带偏院…
苏武也合该上门去谢一番梁师成,当然也要带礼物,歙州的砚台,湖州的笔,徽州的墨…
拜帖是先到的,梁师成自然在家等着。
只待两人落座吃茶闲聊,不得片刻,却听外面来报,又来了客人。
说是宰相王黼。
梁师成笑着来说:“巧了巧了,快请快请!”
苏武也笑着起身,算是迎接,巧不巧的,苏武心知肚明,王黼与梁师成的家,就是两隔壁,甚至院子里还有门可以直接来去,这怕不是巧了…
只待王黼进了大厅,苏武拱手一礼:“见过王相公。”
王黼还一脸惊讶:“本是来讨杯茶水吃,竟是苏学士也在,哎呀,好好好,同坐。”
只待几番寒暄客气,王黼也笑:“此番,你可把易安居士开罪不浅,那易安居士口舌可利得紧,便是他家师公大苏学士,她也是口不留情,哈哈…我劝你啊,还是赶紧上门赔礼道歉为妙…”
自也是随口说笑。
一旁还有大苏学士的“私生子”梁师成,也笑道:“如今,可都在传,连官家今日也看得小报,前仰后合来笑,苏学士啊,你这回可是在劫难逃了!”
苏武也尴尬笑着:“酒醉狂言,哪里知道会开罪这尊大菩萨…我之罪也…”
梁师成便是来说:“都是自家人,一笔写不出两个苏字,易安居士,乃苏门之下,苏学士,岂能不也算是苏门之下?只管好生与易安居士说一说,自就无妨了。”
梁师成,这辈子最看重的一件事,那就是苏门,大苏学士苏轼,那是神宗哲宗徽宗三朝文坛巨擘,诗赋文章,书画丹青,样样绝顶。
大苏学士门下弟子,那也一个个不同凡响。
小苏学士苏辙,也曾官拜宰相,一直到八年前才去世,那座下教导出来的弟子,乃至徒子徒孙,不知几何。
梁师成倒也不全是蹭苏轼的光彩,他也为苏轼做过事,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党争之事,朝廷有意无意,是禁止苏轼之诗赋文章流传的,便是梁师成与天子据理力争,解开了这个禁。
苏门之下那些士人,许多对梁师成,也算有感激之情。
也是这世间之事,都很复杂,人之一物,从来更是复杂…
梁师成频频把苏轼拿来说话,便也是要试探苏武之意。
苏武只管来言:“下官乡野之人也,哪里敢往苏门去靠,真若如此,也怕旁人笑话…”
梁师成闻言就摆手:“这是哪里话?我一个私生子,自小入宫做了阉宦,都不怕人笑话,苏学士本有大才在身,何必还在乎这些?”
一旁王黼也点头:“然也,我看苏学士,那醉里挑灯看剑之《破阵子》,还真有大苏学士昔日文笔之风采!”
梁师成听来更喜:“对对对,还是王相公懂得此道,我就说当时听来感觉熟悉非常,正是这般…就是这个道理,苏学士之词道,当真有大苏学士昔日之风采。”
不免就是一个婉约派,一个豪放派。
当然,如今,豪放派其实是小众,乃至极小众,婉约派才是大众。
也如王黼之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