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要出事了(1/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等着吧…  

只看天目将彭玘往那山口关隘去叫阵,一身甲胄,大喇喇打马而去,一柄三尖两刃刀在手。  

开口大呼:“梁山贼寇听着,某乃朝廷副先锋彭玘,我等奉天子之命,前来剿贼,尔等若是不想身首异处,还不快快下山投降!”  

关隘之上有那宋江,他一听来话语,立马回话:“将军辛苦,我等本也皆是良民,被赃官污吏逼迫才上山来聚,并不曾做那些欺压百姓之事,此番打破高唐州,皆因柴大官人蒙冤落难方才前去营救,我等皆是忠义之辈,并不想与官军为敌,将军有知,当速速退兵而去。”  

彭玘闻言,愣了愣,还下意识往后看了看,便是再来开口:“贼厮,休要巧言,速速投降就是,不然,待得朝廷大军杀入山寨,管教你们个个身首异处!”  

自又有宋江言语:“本不欲与将军相争,将军若是如此逼迫,我等虽然皆是忠义之辈,但也不得不为自保,与将军刀兵相向,将军恕罪!”  

“好,那你们只管派人出来与本将一战!”彭玘大声去喊。  

那关隘之上,又无人应答了。  

彭玘连连去喊,依旧无人应答,喊得口干舌燥之后,唯有转身而回。  

见得呼延灼,彭玘也有些泄气:“将军,只怕这些贼寇如何也不会出来迎战了,只会龟缩等咱们去攻。”  

呼延灼出言安慰:“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无妨,只当往各地州府城池去招揽工匠,打造军械。”  

一旁百胜将韩滔问来:“那是鸣金收兵回营?”  

呼延灼点了点头:“收兵吧…今日兴许大军太盛,贼人不出,明日,用小股人马邀战,看看贼人会不会出来一战…”  

彭玘点头:“嗯,明日末将再去,日日都去,今日兴许客气了些,明日选那嗓门大的军汉,去骂那污秽之语试试…”  

就听得鸣金之声已出,大早起来站了许久的军阵,立马就开始散…  

苏武远远看得,便是眉头一皱。  

武松更是开口:“怎么是这般散军阵去?”  

怎么散的?  

当真鸣金之声一起,全军皆散,好似全军忽然都回了头,然后开始往后涌。  

按理说,这般军阵,应该怎么散?  

应该最前排先散,往左右而回,如此,后排再散,这么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如此,即便敌人忽然袭来,有条不紊来,也可有条不紊再回去…  

这种细节,看似不起眼,但又极其重要,若是没有真正临过战阵的人细心指点,哪怕是苏武初上阵,也不一定注意得到。  

这就是真正经验的差别。  

苏武已然开口:“似要出事了…”  

苏武并不么笃定,因为他觉得宋江吴用之辈应该能抓住这个时机,但其实苏武还没真正见过宋江吴用之辈真正指挥作战,这是第一次。  

即便苏武知道两人很不凡,但没有过经验,所以不那么笃定。  

那军营门口,并不宽敞,只管所有人转头而回,一时间拥挤非常。  

若是苏武在山寨里指挥,那此时此刻,定然派人出击,敌阵不战而溃,岂能不是一番好掩杀?  

就听武松忽然大喊:“哥哥,贼人当真出击了。”  

只看那山口关隘,陡然开了门,冲出来一溜马军,轰轰隆隆在奔。  

片刻之后,仔细数去,倒也不多,五六百号而已,想来是前番高唐州所获,其中许多马匹也并不精壮,颇为矮小无力,奔得也不快。  

便就是这一溜马军,奔出来如泄闸之水,直奔呼延灼大军而去。  

呼延灼岂能没有反应,便是大喊:“随我迎敌,随我迎敌!”  

只看呼延灼自己一马当先就去,左右百十号亲卫相随,韩韬彭玘二人也在其中。  

如此一幕,倒也不能说呼延灼不悍勇。  

只待奔出几十步,呼延灼回头去看,便又大喊:“迎敌迎敌,击鼓,吩咐击鼓。”  

又有那亲卫令兵回头去,吩咐击鼓。  

却是贼人来得极快,呼延灼只管去迎,他倒也知道,自己是万万不能退的。  

鼓声倒也来得不慢,万数大军,本是后队已然不少入了营寨,前队还在往后营寨去涌。  

此时听得鼓声,许多人一脸不解,也有人转头去看,看得自家将军好似冲了出去,最后面对人,本是刚才战阵前队,也有不少人转了头。  

人群之中,有人明白过来,便是大喊:“转身迎敌…”  

有人懵懵懂懂,左顾右盼…  

最后面,有人转身已然往前去奔,便是真要迎敌,更有人畏畏缩缩左右去看,只看同袍如何…  

苏武在侧面远处看着,叹息一语:“当真糜烂不堪…”  

武松也好奇来问:“哥哥,何以这些京畿禁军之精锐,是这般模样…”  

何以?  

苏武认真来答:“京畿之地,本就难活,一个月一贯五的钱,他们平常里更是难以营生,常日里做工干活,本也没打过仗,还能哪般?再说,那呼延灼何曾又指挥过这么多人?”  

自是两方面原因,一来,说是精锐,哪里是什么精锐?京畿禁军哪里还有精锐?更别说打过仗了。  

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大宋朝制度问题,别看呼延灼连天子都见了,其实与苏武一样,本就是个“团长”,远超一个团的兵力,他以往哪里指挥过?  

只看那呼延灼一马当先就去,左右那一二百号人,倒也不差,当真跟着自家将军有个奋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